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北大姨捡到个丧尸闺女 > 第165章 新奔头

第165章 新奔头(2/2)

目录

程秋霞笑道:“能!我跟厂里说好了,只要是能存放、能吃的,都行!”

路过老马家,程秋霞也进去坐了坐。

老马话不多,但听说能换布,眼神也活泛了些,低声说:“地窖里还有些土豆,个头不大,但没冻。院子雪堆底下,埋着点秋白菜。莲娜……她教书,也该有件像样的衣裳了。”

就连之前不太密切来往的几户,程秋霞也借着串门的机会,把消息透露了出去。

“张家嫂子,听说没?县里纺织厂用好布换咱屯子里的山货菜干呢。”

“李家大哥,你家院里那堆大萝卜,再不处理开春可就糠了,不如换点东西。”

“赵家婶子,你腌的那酸菜,可是一绝,厂子里的人肯定爱吃。”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靠山屯。晚饭后,队部里挤满了人,烟气缭绕,议论纷纷。郑卫国简单说了几句,就把话语权交给了程秋霞。

程秋霞站在前面,手里举着那三尺鲜艳的花布,声音清晰地又把事情原委和换置办法说了一遍。她没提缝纫机和做成品的事,那是后话,现在首要的是把换布的事敲定。

底下立刻炸开了锅。

“这布真不赖!比咱屯子供销社那强多了!”

“用萝卜干、蘑菇就能换?那咱家可有的是!”

“冻豆包行不?我家蒸得多!”

“酸菜呢?我腌了两大缸呢!”

“野菜团子他们要不?蕨菜的、婆婆丁的都有!”

“榛子!松子!咱这玩意儿山里多的是!”

看着群情激动,程秋霞大声说:“乡亲们!静一静!大家有啥,能拿出多少,都到我这和风花、淑芬这儿登个记!我们统计好了,就去跟厂里谈!保证尽量给大家伙儿换回最多、最好的布来!”

人们立刻涌上来,七嘴八舌地报着自家能拿出的东西:

“我家出五十斤萝卜干!”

“我家有三十斤豆角干,还有二十斤冻豆腐!”

“我出十斤蘑菇,都是好的榛蘑!”

“我家没啥菜干,但有五十斤顶好的黏黄米!”

“我出两坛子酸菜!”

“我拿二十个冻野菜团子,都是刺老芽的!”

“我家有十五斤栗子!”

……

程秋霞、李风花、王淑芬三人忙得不可开交,拿着小本本飞快地记录着。飞飞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些平时堆在地窖里、挂在房梁上的东西,突然变得这么抢手。

直到夜深,登记工作才勉强完成。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程秋霞心里又高兴又觉得责任重大。萝卜、土豆、各种菜干、山货、杂粮、甚至咸菜、冻货……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多,远超她的想象。这靠山屯,真是个宝库啊!

这些东西,在屯子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买吃的都要按人头分粮的的县城里,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李风花盘算着:“这么多东西,能换老多布了,咱那缝纫机,可得派上大用场。”

王淑芬比较细心:“秋霞,咱得记好账,谁家拿了啥,换了多少布,以后做了成品怎么分,都得清清楚楚。”

程秋霞点头:“对,账目一定要清楚。”

第二天,程秋霞带着厚厚的登记本,再次骑着自行车赶往县纺织厂。这一次,她心里装着的是整个靠山屯乡亲们沉甸甸的期盼。李风花看着她骑远的背影,对旁边的王淑芬感叹道:“瞅瞅咱秋霞,这劲头!咱屯子今年的新衣裳,可就指望着她这趟了啊!”

程秋霞这才骑着自行车,再次来到县纺织厂,找到了李厂长。

她把靠山屯能提供的物资种类和大致数量一说,李厂长听得眼睛发亮,尤其是听到还有风干野味、新鲜山货时,更是连连说好。

“程同志!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厂大忙了!”李厂长激动地说,“这些东西,正好能给工人们改善伙食,补充体力!布的事情你放心,价格绝对优惠!你看,咱们怎么交接?什么时候能开始?”

程秋霞心里早已有了方案:“李厂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屯子组织人,用牛车或者拖拉机把东西送过来,直接跟厂里对接。布呢,我们就按之前说好的价格和种类拉回去。第一次,我们先少换点,看看情况。”

“行!就按你说的办!”李厂长一拍板,“我这就让人去清点布匹,准备过秤!你们随时可以来!”

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程秋霞骑着自行车往回赶,只觉得春风拂面,连车轮都轻快了许多。她仿佛已经看到,屯子里的妇女们用换来的花布,在“哒哒”的缝纫机声中,忙碌而充满希望地,为家人、也为自己的生活,缝制出更鲜亮的色彩。飞飞坐在前梁上,迎着风,突然说:“妈,屯子里,要有好多新衣服了吗?”

程秋霞用力蹬着车,声音带着笑意:“对!好多新衣服!以后啊,会越来越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