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寻梦男孩(一九O)(2/2)
邓鑫元停下笔,看向窗外——阳光穿过香樟树的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高晓松曾在办公室里嘲讽他“不懂为官之道”,说他“死脑筋,不会变通”,甚至暗示他“搞精神贿赂,比干实事管用”。如今再回想这些话,只觉得荒唐可笑。
“真正的为官之道,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邓鑫元轻声说,像是对秘书,也像是对自己,“踏踏实实为该做事的人办事,干干净净守好自己的底线,这就够了。”
秘书点点头,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里放着一张学生们集体签名的照片,照片里,张强和同学们围着新的AI教学终端,笑得灿烂。照片旁边,是那份被邓鑫元翻得卷边的《智慧教学设备升级方案》,扉页上“坚守底线”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邓鑫元拿起方案,翻开最新补充的教学计划,上面写着“本学期开设全息投影实训课、AI模型设计选修课”,还标注了针对农村学生的设备操作入门辅导班。他知道,设备到位只是开始,接下来要做的,是让这些技术真正融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握住数字化时代的“钥匙”。
窗外的香樟树随风摇曳,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场正义的胜利鼓掌,也像是在为即将开启的教育新篇伴奏。邓鑫元合上计划,起身走向教学楼——那里,又一节智慧教学课即将开始,崭新的设备正等待着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年底,江城理工大学举行了“圆梦工坊”年度总结会。会上,邓鑫元看着台下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和老师,想起了这一年来的经历,感慨道:“有人说我是‘平民校长’,其实我只是记得自己是从白云村走出来的农民儿子,记得当年揣着‘让更多农村娃有书读’的梦想。这一年,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大家一起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都知道,教育是良心活,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
他指着墙上的“圆梦地图”,上面的太阳贴纸又多了不少:“这些新的贴纸,代表着又有一批农村孩子在这里圆了读书梦。我相信,只要我们守住初心,继续走下去,会有更多的孩子带着知识和希望,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强、周婷、刘兴等学生站在人群里,眼神坚定——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是这份温暖的受益者,更是未来的传递者。
散会后,邓鑫元骑着他的永久牌自行车,慢慢行驶在校园里。夕阳西下,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车把上的帆布包晃悠悠的,里面装着学生们的感谢信,还有一份新的“农村学子帮扶计划”。
路过食堂时,老板笑着喊:“邓校长,今天有你爱吃的素馅包子,要不要来两个?”
“好啊,再来一碗小米粥。”邓鑫元停下车,走进食堂。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吃饭,听他们聊学习、聊梦想,他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吃完饭,邓鑫元骑着自行车回家。路过小区门口,李阿姨笑着跟他打招呼:“邓校长,听说那个刁难你的高主任被抓了?真是大快人心!”
“是啊,以后办学环境更干净了。”邓鑫元笑着点头。
自行车碾过路面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邓鑫元看着前方昏黄的路灯,心里清楚,教育的路上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守住“清白”二字,守住对学生的责任,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
回到家,他拿出笔记本,写下这样一段话:“高晓松的落网,证明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守住初心,守住底线,用踏实的行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干净的天空。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圆梦工坊’的故事会继续,温暖会继续,那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梦想,终将照亮更多地方。”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笔记本上,也落在邓鑫元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希望。他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还会骑很多年,食堂的包子还会吃很多年,而那份从白云村带来的初心,会永远滚烫,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