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167章 寻梦男孩(一六七)

第167章 寻梦男孩(一六七)(2/2)

目录

他合上方案,抬头看着邓鑫元:“这样,我捐500万,成立一个‘实践创新奖学金’,专门奖励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另外,我的公司可以和你们共建‘医疗器械材料实验室’,我们出设备,你们出人才,怎么样?”

邓鑫元没想到李总会这么爽快,他激动地握住李总的手:“太好了!谢谢你,李总!”

“谢啥,我也是江城理工大学的学生,帮学校是应该的。”李总笑了,“您当年教我‘做工程要踏实’,我现在还记着呢。”

从李总公司出来,邓鑫元给校友基金会的李秘书长打了电话,让她把捐赠方案细化。挂了电话,他看着手机里的日历,距离科研平台开工还有一个月,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十月底的一个清晨,邓鑫元早早来到学校。行政楼前的广场上,工人们正在搭建科研平台的奠基仪式舞台,红色的横幅挂在教学楼前——“江城理工大学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奠基仪式”。

刘芳副校长走过来,递给她一份名单:“邓校,参会的企业、校友和教育厅的领导都确认了,还有,张书记的妻子李姐也想来,说想看看这个‘教学实践区’。”

邓鑫元点点头:“安排个前排的位置,到时候我陪她。”

奠基仪式当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邓鑫元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的师生、企业代表和校友,突然想起一年前刚上任时的场景——当时他站在同样的地方,承诺要把学校建成“理工科样板高校”,台下有人质疑,有人期待。

现在,质疑的声音少了,期待的眼神多了。他拿起话筒,声音坚定:“今天奠基的不只是一个科研平台,更是省重点大‘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新起点。我们不会忘记,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翅膀,只有两者齐飞,才能让学校走得更远,让学生飞得更高!”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邓鑫元看到李姐坐在前排,手里拿着张优席的遗像,眼眶红红的,却在笑着点头。周磊和学生们举着“科研带教学,实践出真知”的牌子,脸上满是兴奋。王总站在企业代表中间,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奠基仪式结束后,邓鑫元陪着李姐走到奠基坑前。坑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教学实践区——2023年12月开工”。

“李姐,这就是教学实践区,明年九月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会有第一批本科生进来做实验。”邓鑫元指着牌子,“张书记要是知道,肯定会高兴的。”

李姐摸了摸牌子,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老张要是在,肯定会说‘早该这么干了’。邓校长,谢谢你,把他的心思也放进了这个平台里。”

邓鑫元看着远处的实验室,学生们正在搬设备,准备迎接新的项目。他想起自己在方案扉页上写的那句话——“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必须坚持下去”。

现在他明白了,那些期待的眼神,不只是学生的、团队的,还有张优席的,甚至是那些曾经质疑过他的人的。而他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些眼神,把这条路走下去。

回到办公室,邓鑫元翻开《打造理工科样板高校推进方案》,在最新的修改页上,又添了一行字:“教学为根,科研为翼,融合共生,方得长远。”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字迹上,像是给这段布满波折的旅程,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赵伟的号码:“老赵,下午开个科研团队会,把教学实践区的任务分配下去,争取明年春天就能让学生进来……”

电话那头传来赵伟的声音,充满了干劲。邓鑫元放下电话,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校园——梧桐叶虽然落了,但枝干依旧挺拔,像极了这所正在成长的学校,也像极了每一个在困境中坚持的人。

新的挑战或许还会来,但这一次,邓鑫元不再孤单。因为他知道,只要守住根本,携手同行,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而那些期待的眼神,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