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寻梦男孩(一四0)(2/2)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邓鑫元翻开流程细则,“绿色通道并非‘无监管’,而是‘同步审核’——校医院提交需求后,后勤保障处负责核实物资必要性,财务处负责审核价格合理性,双方需在三天内同时出具意见,签字确认后才能拨款。此外,每月会公示医疗物资采购清单,接受全校监督,确保流程透明。”
赵刚点点头,没有再追问。这时,刘明泉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扫过全场:“各位,校医院是师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民生问题无小事。之前我们确实更侧重科研和教学,但忽略了师生最基本的健康保障需求。邓鑫元同志提出的方案,既解决了当前的紧急问题,又建立了长效机制,我认为可行。”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上周我接到一位退休老教授的电话,说校医院的候诊椅太旧,坐久了腰痛,想配点止痛药还断货。这件事让我很触动——我们办大学,不仅要出科研成果、育优秀人才,更要让师生在校园里住得安心、过得舒心、就医放心。”
有了刘明泉的表态,其他常委也纷纷发言:教务处处长表示支持,认为师生健康有保障,才能更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会主席提到,不少教职工反映校医院设施陈旧,这个方案正好回应了大家的诉求——最终,校医院预算调整方案和医疗物资采购绿色通道细则全票通过。
散会后,刘明泉拍着邓鑫元的肩膀,语气欣慰:“鑫元,你这次做得很好。不仅发现了问题,还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你心里装着师生,把民生小事当成了大事来办。”
邓鑫元握着刘明泉的手,心里暖暖的:“书记,这是我应该做的。之前分管科研时,我总想着出成果,现在才明白,学校的发展,既要仰望星空搞科研,也要脚踏实地办民生。只有把师生的‘小事’办好了,才能凝聚起大家的力量,一起把学校建设得更好。”
走出会议室,夕阳透过行政楼的窗户,洒在走廊的地板上,暖洋洋的。邓鑫元掏出手机,给赵志强和张磊分别发了条消息:“常委会已通过校医院预算调整和采购绿色通道方案,下周开始落实硬件更新和药品储备,咱们一起把校医院的服务提上去。”
很快收到赵志强的回复:“太好了!邓校长,我们医护人员都盼着这一天呢,一定好好配合!”张磊也发来消息:“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绝不耽误师生就医!”
邓鑫元看着消息,嘴角露出笑容。他知道,校医院的改变只是开始,后续还有更多民生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只要守住“以师生为中心”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就一定能让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与保障。
几天后,邓鑫元又去了校医院。赵志强带着李医生、王琳等几位骨干,早就候在大厅门口,看到他来,连忙迎上去:“邓校长,您来得正好!昨天送的药品已经入库了,保洁也加派了,您看大厅,干净多了!”
邓鑫元放眼望去,候诊区的垃圾桶已经清理干净,新保洁正拿着抹布擦拭座椅;墙角的旧海报换成了最新的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图文清晰;李医生穿着白大褂,精神比昨天好了不少,手里拿着新的排班表:“邓校长,张处长刚才说,后勤会协调学生处派10名志愿者来帮忙,负责引导挂号、整理病历,这样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多接诊了。”
邓鑫元走到内科诊室,正好碰到一位学生拿着药方出来,脸上带着笑:“之前来拿退烧药,说断货了,今天一来就有了,邓校长,您真是为我们办实事!”
听着学生的话,邓鑫元心里暖暖的。他又去了急诊科,看到维修人员正在调试新借调的除颤仪——张磊临时从市医院协调来的备用设备,能先应急用着,等新设备采购到位再还回去。检验科的试剂冷藏柜也已经校准,温度稳定在2-8c的标准范围,王琳拿着新的库存表,笑着说:“现在有了预警机制,再也不用担心断药了,我们工作也踏实多了。”
离开校医院时,已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邓鑫元掏出手机,给刘明泉发了条消息:“刘书记,校医院的应急问题已解决。”
很快收到回复:“做得好。民生无小事,把师生的‘小事’办好,就是我们的大事。”
邓鑫元看着消息,心里更坚定了。他知道,校医院的问题只是开始,后续还有后勤保障的细节优化、师生生活服务的提升等着他。但只要守住“以师生为中心”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把“后勤”和“医疗”这两项民生工作,办成让师生满意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