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105章 寻梦男孩(一0五)

第105章 寻梦男孩(一0五)(2/2)

目录

王小明学得很认真。虽然右手不方便,但他用左手练习揉面、出来染红了创可贴,他也只说“没事,多练练就好”。刘秀芬也很努力,记笔记的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从汤底熬制的时间到辣椒的配比,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晚上还会对着笔记反复琢磨到深夜。刘晴宇和刘晴雷在新学校也适应得很好,邓鑫元给他们买了新书包和文具,刘晴雷背着粉色书包,每天放学都蹦蹦跳跳地跟邓鑫元说学校里的趣事,两个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面馆装修的时候,邓鑫元亲自盯着。他特意让工人在操作台上装了矮一点的水龙头,方便王小明左手操作;在门口装了保温的玻璃门,冬天能挡住冷风;还在墙上贴了刘晴宇和刘晴雷画的画——刘晴宇画了一家人在面馆忙碌的场景,刘晴雷画了自己和芭比娃娃站在面馆门口,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小明面馆最好吃”。苏晚则帮着挑选桌椅、餐具,还亲手写了“小明面馆”的招牌,字体温暖又有力,挂在门口格外醒目。

开业前一天,邓鑫元和苏晚带着王小明一家去买食材。在菜市场,王小明看着新鲜的青菜、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还有装在竹篮里的鸡蛋,眼里闪着光:“鑫元,我感觉像在做梦一样,没想到我还能再当老板。”

“这不是梦,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邓鑫元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开业,肯定能火。”

开业当天,邓鑫元请了学校的同事和学生来捧场。面馆门口挂着红灯笼,放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里满是喜庆。王小明穿着干净的白色围裙,站在操作台前,左手熟练地抓起面条放进沸水,动作虽慢却很稳;刘秀芬在旁边麻利地调汤底、加浇头,杂酱的香气飘出老远。刘晴宇和刘晴雷穿着新衣服,在店里帮忙端碗、擦桌子,看到客人就甜甜地喊“叔叔阿姨请坐”,小脸上满是自豪。

“老板,来碗杂酱面!”

“我要牛肉面,多放辣!”

“给我来两碗豌杂面,加个煎蛋!”

客人越来越多,队伍排到了门市外。王小明和刘秀芬忙得额头冒汗,却笑得合不拢嘴。有学生吃了面,竖起大拇指说“老板,你这面比外面老字号的还香”;还有老师特意过来,说“以后我们办公室的早餐就定你家了”。邓鑫元和苏晚也在店里帮忙,看着满店的客人,邓鑫元心里暖暖的——那个曾经在废墟旁画面馆的落魄兄弟,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晚上打烊后,王小明坐在灯下算账,手指因为激动微微发抖。当他算出第一天就赚了两千多块时,猛地站起身,声音都在发颤:“鑫元,苏老师,我们赚钱了!我们真的赚钱了!”

刘秀芬凑过来看账本,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抹着眼泪说:“以后再也不用愁晴宇和晴雷的学费了,再也不用让孩子穿旧衣服了。”

邓鑫元看着他们一家人开心的样子,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这眼泪里,有欣慰,有感动,还有对当年那份兄弟情的珍视。他知道,他不仅帮王小明开了一家面馆,更帮他重新拾起了梦想,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明面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附近的学生、老师,还有周边的居民,都成了常客,不少人甚至特意绕路来吃一碗面。大家不仅喜欢这里的面——汤底醇厚,面条筋道,浇头足量,更爱王小明两口子的实在:学生来吃面,刘秀芬总会多舀一勺杂酱;老人来吃,王小明会特意把面煮得软一点;遇到没带钱的客人,他们也笑着说“下次一起给”。时间久了,“小明面馆”成了这条街上最热闹的门市,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门口都排着长队,连隔壁的店家都羡慕地说“小明这生意,真是顶呱呱”。

生意好了,王小明一家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他给刘秀芬买了新衣服,不再是以前打补丁的旧外套;给刘晴宇和刘晴雷报了兴趣班,刘晴宇学了画画,刘晴雷学了舞蹈,两个孩子每次去上课都穿着崭新的舞蹈服和画衣,在学校里抬头挺胸的。出租屋也换了个大一点的,添置了新的冰箱、洗衣机,墙上挂着一家人的合照,照片里王小明笑得眉眼弯弯,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窘迫。

王小明没忘了邓鑫元的好。每天早上,他都会特意煮两碗邓鑫元爱吃的豌杂面,让刘晴宇送到学校办公室;周末不忙的时候,就带着刘秀芬和孩子去邓鑫元家做客,刘秀芬会做些开州的特色菜,刘晴雷则缠着苏晚讲故事,两家人像亲戚一样亲近。有一次,邓鑫元感冒了,王小明听说后,特意熬了姜汤送到他家,还说“你帮了我这么多,这点小事算啥”。

这年年底,王小明接了老家的父母来重庆过年。除夕那天,他特意请了邓鑫元和苏晚来家里吃年夜饭。饭桌上,王小明举起酒杯,眼圈通红地说:“鑫元,苏老师,要是没有你们,我王小明现在还在津关街捡废品呢,是你们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让我能给老婆孩子一个安稳的家。这杯酒,我敬你们!”

邓鑫元也举起酒杯,笑着说:“小明,你能有今天,靠的是你自己的努力。当年你说要当老板,现在你做到了,这都是你应得的。”

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绚烂夺目。刘晴宇和刘晴雷在客厅里放着烟花棒,笑声清脆;刘秀芬和苏晚在厨房收拾碗筷,说着家常话;王小明和邓鑫元坐在沙发上,聊着高中时的趣事,从那个暴雨夜的李子,到如今热闹的面馆,话语里满是岁月的温暖。

邓鑫元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第一次在津关街看到王小明时的落魄,想起王小明在废墟旁画面馆的样子,想起开业当天王小明激动得发抖的手——如今,那个曾经被生活压垮的兄弟,不仅撑起了自己的家,还重新找回了当年的意气风发。邓鑫元知道,他终于帮王小明实现了当年的老板梦,不是靠施舍,而是靠双手和坚持,靠那份从未改变的兄弟情。

往后的日子里,“小明面馆”的生意依旧红火,王小明还在旁边盘下了一个小门市,卖起了开州的特产,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而邓鑫元和王小明的情谊,也像陈年老酒,在岁月里愈发醇厚——无论走多远,无论境遇如何,那个暴雨夜的李子,那个重庆街头的面馆,永远是他们心里最暖的牵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