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宋纪六】(2/2)
二月,北魏皇帝前往上党,向西抵达吐京,讨伐并迁徙反叛的胡人,将他们分配到各郡县。
二月十四日,南朝宋立皇子刘祎为东海王,刘昶为义阳王。
三月初九,北魏皇帝返回皇宫。
北魏下诏:“所有疑难案件都交给中书省,依据儒家经典来判断裁决。”
夏季四月二十九日,北魏皇帝派遣征西大将军高凉王拓跋那等人,在白兰进攻吐谷浑王慕利延;派遣秦州刺史代郡人封敕文、安远将军乙乌头,在枹罕进攻慕利延兄长的儿子什归。
河西国灭亡后,鄯善人因自己的国土与北魏相邻,非常害怕,说:“如果让北魏使者通行,他们就会知道我国的虚实,我们灭亡的日子一定很快。” 于是封锁道路,北魏使者往来时,鄯善人就抢劫他们。因此,西域与北魏断绝往来好几年。北魏皇帝派遣散骑常侍万度归征调凉州以西的军队,进攻鄯善。
六月十二日,北魏皇帝向北巡视。
宋文帝谋划讨伐北魏,撤销南豫州,将其并入豫州。六月三十日,任命南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为豫州刺史。
秋季七月初九,南朝宋任命尚书仆射孟顗为左仆射,中护军何尚之为右仆射。
武陵王刘骏将要前往雍州赴任,当时沿沔水一带的各蛮族仍在劫掠,水陆交通受阻;刘骏分兵派遣抚军中兵参军沈庆之突袭蛮族,大败蛮族。刘骏抵达雍州治所后,蛮族切断驿道,想进攻随郡;随郡太守河东人柳元景招募到六七百人,拦击蛮族,大败他们。于是平定各蛮族,俘获七万多人。涢山蛮族最强盛,沈庆之讨伐平定了他们,俘获三万多人,将一万多人迁徙到建康。
吐谷浑的什归听说北魏军队将要到达,弃城连夜逃走。八月初八,封敕文进入枹罕,将当地一千户百姓迁徙回上邽,留下乙乌头镇守枹罕。
万度归抵达敦煌,留下军用物资,率领五千轻骑兵穿越流沙,袭击鄯善。八月十三日,鄯善王真达双手反绑,出城投降。万度归留下军队驻守鄯善,自己与真达前往平城,西域与北魏再次恢复往来。
北魏皇帝前往阴山以北,征调各州三分之一的兵力,让各州分别戒备,等待后续命令。将五千多户不同民族的百姓迁徙到北方边境,让他们在北方放牧,以此引诱柔然。
八月二十三日,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军队抵达宁头城,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领部落向西穿越流沙。吐谷浑已故国王慕璝的儿子被囊迎战北魏军队,拓跋那击败被囊;被囊逃走,中山公杜丰率领精锐骑兵追击,穿越三危山,抵达雪山,生擒被囊以及吐谷浑的什归、乞伏炽磐的儿子成龙,将他们都押送到平城。慕利延于是向西进入于阗,杀死于阗王,占据于阗国土,于阗百姓死亡数万人。
九月二十四日,宋文帝在武帐冈为衡阳王刘义季饯行。文帝出发前,命令儿子们暂时不要吃饭,到饯行的地方再设宴用餐;结果天色已晚,刘义季还没到,皇子们都面露饥色。文帝于是对他们说:“你们从小生活富足,没见过百姓的艰难。如今让你们体会饥饿的滋味,是想让你们知道要节俭用度啊。”
裴子野评论说:宋太祖(宋文帝)的这个训诫真好啊!奢侈产生于富足,节俭源于贫困。想让皇子们懂得节俭,没有比让他们经历贫贱更好的方法。让他们熟悉艰难险恶,将来才能胜任使命;让他们了解人情真伪,将来才能亲自处理事务。太祖如果能遵循这个训诫,磨练皇子们的意志节操,降低他们的礼仪等级,等他们品德养成后,再授予政务,就不会有懈怠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教化也能推广到天下了。
宋高祖(刘裕)想巩固皇室根基,尊崇扶植年幼的皇室子弟;后代君主遵守这一做法,让皇室子弟相继镇守地方重镇。等到泰始初年、升明末年,皇室子弟在被褥中被杀死的动辄数十人。这些子弟的存亡,既然与国家安危无关,却让他们早早身居高位,这并不是好的教诲啊。
北魏民间流传谣言 “灭亡北魏的是吴人”,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聚众反叛,各部落胡人争相响应,部众达到十多万人,盖吴派遣党羽赵绾前往南朝宋上奏表,请求归附。冬季十月初九,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率领军队讨伐盖吴,拓跋纥战败阵亡。盖吴的部众更加壮大,百姓都渡过渭水,逃奔南山。北魏皇帝征调高平的敕勒骑兵赶赴长安,命令将军叔孙拔统领并、秦、雍三州军队,驻守渭水北岸。
十一月,北魏征调冀州百姓在碻磝津建造浮桥。
盖吴派遣别部将领白广平向西劫掠新平,安定的各部落胡人都聚众响应白广平。盖吴又分兵向东劫掠临晋的巴东,将军章直击败盖吴军队,三万多人淹死在黄河中。盖吴还派遣军队向西劫掠到长安,将军叔孙拔与盖吴军队在渭水北岸交战,大败盖吴,斩杀三万多人。
河东蜀人薛永宗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县。闻喜县没有兵器,县令忧虑惶恐,无计可施;县人裴骏率领并激励乡中豪强反击薛永宗,薛永宗率军退走。
北魏皇帝命令薛谨的儿子薛拔聚集宗族、乡人,在黄河岸边修筑营垒,来切断盖吴、薛永宗两支叛军的往来通道。十一月二十五日,北魏皇帝派遣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人率领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派遣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派遣西平公寇提率领一万骑兵讨伐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
十一月二十六日,北魏皇帝返回皇宫。
北魏挑选六个州的两万精锐骑兵,让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分别统领,分两路进军,劫掠淮河、泗水以北地区,迁徙青州、徐州的百姓来充实黄河以北地区。
十二月初八,北魏皇帝向西巡视。
起初,鲁国人孔熙先精通文史,还通晓天文历法、占卜术,有纵横天下的志向和才能;他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不被当时的人赏识,心中愤愤不平,郁郁不得志。他的父亲孔默之曾任广州刺史,因贪污获罪,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为他求情解救,才得以免罪。等到刘义康被贬到豫章,孔熙先暗中心怀报答之恩。而且他认为根据天文现象、图谶预言,宋文帝一定会死于非命,皇室内部会自相残杀,江州地区会出现新的天子。孔熙先因范晔心怀不满,想拉拢他共同谋反,但孔熙先一向不被范晔重视。太子中舍人谢综是范晔的外甥,孔熙先尽心侍奉谢综,谢综于是介绍孔熙先与范晔相识。
孔熙先家境富裕,多次与范晔赌博,故意装作赌技拙劣,把财物输给范晔。范晔既贪图孔熙先的钱财,又欣赏他的文才技艺,两人的关系因此变得亲密融洽。孔熙先于是从容地劝说范晔:“大将军(刘义康)英明果断、聪慧敏锐,是人心所向,却被罢职贬到南方边境,天下人都感到愤怒怨恨。我受先父遗命,要以死报答大将军的恩德。近来人心骚动,天文现象混乱,这正是所谓的时运到来,不可逆转。如果顺应天意民心,联合英雄豪杰,内外呼应,从皇宫内部发动事变,然后诛杀反对我们的人,尊奉贤明的君主(刘义康),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我请求用我的身躯和言辞,为您立下功劳,最终把大业归于您,您认为怎么样?” 范晔非常惊讶。孔熙先说:“从前毛玠为魏武帝(曹操)竭尽忠诚,张温为孙权尽心谋划,这两个人都是国家的杰出人才,难道是因为言行有污点,才招致灾祸羞辱吗?都是因为他们廉洁正直、刚劲不阿,不能长期被容纳。您在本朝的地位,不如毛玠、张温在魏、吴两国的地位稳固,而您在民间的美名,却超过这两人,谗佞之人对您侧目而视,已经很久了,您与他们并肩竞争,怎么能成功呢!近来殷景仁(小名殷铁)一句话,就让刘湛(小名刘班)人头落地,他们难道有父兄之仇、世代怨恨吗?所争夺的不过是名利地位的先后罢了。到最后,双方都唯恐陷害对方不够深、揭发对方不够早;即使杀戮对方上百口人,还说不够解恨。这真让人寒心恐惧,难道这只是史书上记载的遥远往事吗!如今建立大功,推举贤明,把困难变为容易,把危险变为安全,享受丰厚的利益,获得崇高的名声,这些一旦全部拥有,怎么能放弃而不取呢!” 范晔仍犹豫不决。孔熙先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我不敢说出来罢了。” 范晔说:“是什么事?” 孔熙先说:“您家世世代代清白显贵,却不能与皇室联姻,别人把您比作猪狗,而您竟然不感到耻辱,还想为皇室效死,不也太糊涂了吗!” 范晔家风不正,所以孔熙先用这话刺激他。范晔沉默不语,谋反的决心却就此下定。
范晔与沈演之都被宋文帝赏识,范晔先到皇宫,一定会等沈演之一起入宫;沈演之先到,却曾被文帝单独召见,范晔因此心怀怨恨。范晔多次担任刘义康的府中属官,期间曾得罪刘义康。谢综和他的父亲谢述,都受到刘义康的厚待,谢综的弟弟谢约娶了刘义康的女儿。谢综曾任刘义康的记室参军,从豫章返回后,向范晔转达刘义康的心意,请求化解过去的矛盾,重新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大将军府史仲承祖受到刘义康的宠信,听说孔熙先有谋反计划,暗中与他结交。丹阳尹徐湛之一向被刘义康喜爱,仲承祖因此结交徐湛之,把谋反的秘密计划告诉了他。僧人法略、尼姑法静都感激刘义康过去的恩德,都与孔熙先往来。法静的妹夫许曜在皇宫中担任领队,承诺作为内应。法静前往豫章时,孔熙先交给她书信,向刘义康陈述图谶预言。于是他们暗中安排官职,把平时不喜欢的人都列入诛杀名单。孔熙先又让弟弟孔休先撰写檄文,声称:“贼臣赵伯符起兵冒犯皇帝,灾祸波及太子。徐湛之、范晔等人舍命起兵,当天就斩杀赵伯符及其党羽。如今派遣护军将军臧质捧着玉玺绶带,迎接彭城王(刘义康)登基称帝。” 孔熙先认为发动大事应当用刘义康的旨意晓谕众人,范晔又伪造刘义康给徐湛之的书信,命令诛杀皇帝身边的恶人,把书信展示给同党看。
宋文帝在武帐冈设宴时,范晔等人谋划在当天发动叛乱。许曜侍奉文帝,手按佩刀,向范晔使眼色,范晔却不敢抬头看。不久宴会结束,徐湛之担心事情不能成功,暗中把谋反计划告诉了文帝。文帝让徐湛之详细探听谋反的全部情况,得到了檄文和被挑选任命的官员名单,呈交给文帝。文帝于是命令有关部门逮捕反叛者,彻底追查。当天夜里,文帝召范晔到客省(官员接待处),先在宫外逮捕了谢综以及孔熙先兄弟,他们都认罪服法。文帝派遣使者审问范晔,范晔仍隐瞒抗拒;孔熙先听说后,笑着说:“所有的部署、檄文、书信,都是范晔所写,为什么到现在还这样抵赖呢?” 文帝把范晔的墨迹拿给他看,范晔才详细供述了谋反的全部经过。
第二天,武士把范晔等人押送到廷尉府。孔熙先一见到廷尉官员就主动招供,言辞语气毫无屈服。文帝赏识他的才华,派人安慰勉励他说:“以你的才华却在集书省担任闲职,按理应该有反叛之心,这是我亏待了你啊。” 文帝又责备前吏部尚书何尚之说:“如果让孔熙先在将近三十岁时就能担任散骑郎,他怎么会谋反呢!” 孔熙先在狱中上书感谢文帝的恩遇,还陈述图谶预言,恳切告诫文帝要警惕皇室内部自相残杀的灾祸,说:“希望陛下不要丢弃这封书信,把它存放在中书省。如果我死在狱中,或许陛下还能翻看,希望在九泉之下,能稍微弥补我的罪过。”
范晔在狱中写诗说:“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范晔原本以为入狱后就会被处死,但文帝要彻底追查案件,过了二十天还没判决,范晔又产生了活下去的希望。狱吏调侃他说:“外面传说詹事(范晔时任太子詹事)或许会被长期关押。” 范晔听到后,又惊又喜。谢综、孔熙先嘲笑他说:“詹事从前振臂怒目,跃马顾盼,自认为是一代英雄;如今混乱纷扰,却如此怕死!就算陛下赐你性命,你作为臣子图谋君主,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十二月乙未日,范晔、谢综、孔熙先以及他们的子弟、党羽都被处死。范晔的母亲来到刑场,流着泪斥责范晔,还用手拍打他的脖子,范晔却面无愧色;他的妹妹和妓妾来与他诀别时,范晔却悲痛得泪流不止。谢综说:“舅舅您的神色,可比不上夏侯玄啊(夏侯玄临刑时神色不变)。” 范晔这才收住眼泪。
谢约没有参与谋反,他之前看到兄长谢综与孔熙先交往,常常劝谏说:“这个人做事轻率、喜好猎奇,不循正道,行事果断却毫无约束,不能和他亲近。” 谢综不听,最终败亡。谢综的母亲因儿子、侄子陷入叛逆作乱,独自不肯去刑场探望。范晔对谢综说:“姐姐如今不来,比别人强多了。”
官府查抄范晔家产时,发现他家中的乐器、服饰、玩物都珍贵华丽,妓妾们佩戴的珍珠翡翠数不胜数。而他母亲居住的地方却简陋朴素,只有一个装柴薪的柜子;他的侄子冬天没有棉被,叔父也只有粗布床垫。
裴子野评论说:拥有超群才华的人,必然会想凭借才华获得极高的地位;胸怀超越世俗度量的人,往往会对平凡的处境感到愤懑。能以道义坚守本心、以礼仪约束行为的人,大概是很少见的!刘湛(字弘仁)、范晔(字蔚宗)都心怀不满而贪图权势,自恃才华而投身叛逆,世代积累的清白家风,一朝之间化为乌有。从前所谓的才智,反而成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工具。
徐湛之揭发的谋反细节大多不完整,又被范晔等人的供词牵连,宋文帝赦免了他,不再追究。臧质是臧熹的儿子,此前担任徐、兖二州刺史,与范晔关系密切;范晔败亡后,臧质被调任为义兴太守。
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削去彭城王刘义康的爵位,将他交付廷尉治罪。十二月丁酉日,宋文帝下诏将刘义康及其子女都贬为平民,从皇室宗籍中除名,迁徙到安成郡;任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领兵防守。沈邵是沈璞的兄长。刘义康在安成郡读书,看到《汉书》中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被流放)的事迹,放下书感叹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事,我却不知道,自己获罪也是应该的啊。”
十二月庚戌日,宋文帝任命前豫州刺史赵伯符为护军将军。赵伯符是孝穆皇后(宋文帝祖母)弟弟的儿子。
起初,江南地区祭天、祭地的郊祀仪式没有音乐,宗庙祭祀虽然有登歌(祭祀时的乐歌),却没有文舞、武舞。这一年,南郊祭祀开始设置登歌。
北魏安南府、平南府向兖州发送文书,指责南朝宋在侨居之地设置的各州,大多滥用北魏边境州郡的名称;还说要到具区(太湖)打猎。兖州回复文书说:“如果一定要依据土地设置州郡,那么你们设置徐州、扬州,难道真的拥有那些土地吗?又听说你们想前往具区打猎,观察江南的教化。如果要开设馆舍、修饰官邸,相关部门自会安排;当年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的礼仪仍未失传,我们会按照丰厚的规格提供馈赠。”
宋太祖文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年,公元 446 年)
春季正月庚申日,尚书左仆射孟顗被罢免官职。
正月戊辰日,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军抵达东雍州,亲临薛永宗的营垒。崔浩说:“薛永宗不知道陛下亲自前来,军心必然松懈。如今北风迅猛,应当迅速进攻。” 北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正月庚午日,北魏军队包围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出兵迎战,大败,与家人一起投汾水而死。他的族人薛安都此前占据弘农,此时弃城逃奔南朝宋。
正月辛未日,北魏皇帝向南前往汾阴,渡过黄河,抵达洛水桥。听说盖吴在长安以北,皇帝认为渭水北岸没有粮草,想渡到渭水南岸,沿渭水向西进军。他询问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说:“打蛇要先打蛇头,头被打破,尾巴就不能摆动了。如今盖吴的营垒距离这里六十里,派轻骑兵赶赴,一天就能到达,到达后一定能攻破他。攻破盖吴后,再向南赶赴长安也不过一天路程,一天的粮草短缺,不至于造成损失。如果从南岸进军,盖吴就会慢慢逃入北山,仓促之间难以平定。” 北魏皇帝没有听从,从渭水南岸向长安进军。正月庚辰日,抵达戏水。盖吴的部众听说后,全都分散逃入北地山,北魏军队毫无收获。皇帝对此感到后悔。
二月丙戌日,北魏皇帝抵达长安;二月丙申日,前往雍城,途经陈仓,之后返回雍城。所到之处,诛杀与盖吴串通谋反的百姓和夷人。乙拔等各路军队在杏城大败盖吴,盖吴再次派遣使者向南朝宋上奏表求援。宋文帝下诏任命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命令雍州、梁州出兵驻守边境,为盖吴声援;派遣使者赐给盖吴一百二十一枚官印,让他根据情况授予下属官职。
起初,林邑王范阳迈虽然派遣使者入朝进贡,却仍不断侵扰劫掠,进贡的物品也简陋微薄;宋文帝派遣交州刺史檀和之讨伐他。南阳人宗悫,家族世代崇尚儒学,唯独宗悫喜好军事,常说 “希望能乘长风破万里浪”。等到檀和之讨伐林邑,宗悫主动请求从军。宋文帝下诏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檀和之派他担任前锋。范阳迈听说南朝宋军队出动,派遣使者上奏表,请求归还劫掠的日南郡百姓,缴纳一万斤黄金、十万斤白银。宋文帝下诏对檀和之说:“如果范阳迈确实有诚意,也可以允许他归顺。” 檀和之抵达朱梧戍,派遣府户曹参军姜仲基等人前往拜见范阳迈,范阳迈却将他们扣押;檀和之于是进军,在区粟城包围林邑将领范扶龙。范阳迈派遣将领范毘沙达救援,宗悫暗中派兵迎击范毘沙达,将他击败。
北魏皇帝与崔浩都信任推崇寇谦之,信奉他的道教。崔浩向来不喜欢佛教,常常对北魏皇帝说,佛教虚妄荒诞,耗费社会财富,危害世人,应当彻底废除。等到北魏皇帝讨伐盖吴,抵达长安,进入佛寺时,看到僧人给侍从官员敬酒;侍从官员进入僧人的房间,发现里面有大量兵器,出来后报告给皇帝。皇帝愤怒地说:“这些不是僧人该用的东西,他们一定是与盖吴串通谋反,想作乱!” 命令有关部门查办,诛杀全寺僧人,查抄寺院财产时,发现大量酿酒器具,以及州郡长官、富人寄藏的财物,数量以万计,还发现寺院挖有地下室,用来藏匿妇女和儿童。崔浩趁机劝说皇帝诛杀天下所有僧人,销毁佛经和佛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寇谦之与崔浩坚决争辩,崔浩不肯让步。北魏先诛杀了长安的全部僧人,焚毁佛经佛像,还下令留守平城的官员向各地传达命令,要求一律按照长安的做法执行。皇帝下诏说:“从前东汉昏庸的君主,迷信邪伪的佛教,扰乱天道纲常,自古以来九州之内,从未有过这种事。佛教夸大荒诞的言论,不符合人情常理,末世之时,人们无不被迷惑。因此政令教化无法推行,礼义严重败坏,天下之内,化为废墟。朕继承天命,想要清除伪邪、确立真道,恢复伏羲、神农时代的治世。现将佛教全部清除,消灭其踪迹。从今以后,胆敢信奉胡神(指佛)、塑造泥像、铜像的人,一律处死。只有非凡的君主,才能做非凡的事情,除了朕,谁能铲除这历代的伪物?有关部门要向各地驻军、刺史宣告,所有佛教佛像和佛经,都要打碎焚烧,僧人无论老少,全部活埋!” 太子拓跋晃向来喜好佛教,多次劝谏,皇帝不听,于是太子故意延缓宣布诏书,让远近的人提前得知消息,得以各自设法应对。很多僧人逃亡藏匿,得以幸免,有的还收藏了佛经佛像,只有北魏境内的佛塔寺庙,没有一处留存。
北魏皇帝将长安的两千户工匠迁徙到平城。返回途中,抵达洛水,分兵诛杀李闰地区反叛的羌人。
太原人颜白鹿私自进入北魏境内,被北魏人抓获,即将被杀时,他谎称是青州刺史杜骥派他来归降的。北魏人将颜白鹿送到平城,北魏皇帝高兴地说:“杜骥是我的外戚(杜骥的姑姑是北魏明元帝的母亲杜皇后)啊。” 让崔浩写信给杜骥,同时命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领兵迎接杜骥,在历城进攻冀州刺史申恬;杜骥派遣府司马夏侯祖欢等人领兵救援历城。北魏军队于是侵扰兖、青、冀三州,抵达清水以东后返回;杀人劫掠无数,北方边境陷入混乱。
宋文帝因北魏的侵扰而忧虑,向大臣们咨询对策。御史中丞何承天上奏表,认为:“防备匈奴(此处代指北魏)的策略,不过两类:武将谋划征伐,儒生主张和亲。如今如果想效仿卫青、霍去病那样北伐,除非在淮河、泗水一带大力发展农业,充实青州、徐州的储备,让百姓有富余的粮食,田野有积存的谷物,然后派遣十万精锐士兵,一举扫平敌人,否则难以实现。如果只是想派兵追击讨伐,报复他们的侵扰,那么他们一定会轻装骑马逃走,不肯与我们决战。白白耗费巨额军费,却不能对他们造成损害,报复的行动将无休无止。这是最下等的策略。安定边境、坚守防御,才是长远之计。臣私下认为,曹操、孙权都是霸主,才能和智谋相当,长江、淮河之间,双方都没有居住在距离边境数百里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边境侦察地带,不是耕种放牧的地方,所以要坚壁清野等待敌人到来,整顿军备、修缮武器,趁敌人疲惫时出击;保护百姓、保全领土,不出这两种方法。概括来说,防御策略有四条:
一是迁移远地百姓到近处。如今青州、兖州的老百姓以及冀州新归附的百姓,在边境地带的有三万多家,可以将他们全部迁移到大岘山以南,充实内地。
二是多修筑城邑安置迁移来的百姓,借给他们生活物资,让他们春夏季节耕种放牧,秋冬季节进入城邑防守。敌人到来时,一座城有一千户人家,能作战的士兵不少于两千人,其余老弱妇孺,也能登上城墙击鼓呐喊,足够抵抗三万敌人了。
三是收集成对的牛车来运输粮食和武器。估算一千户人家的资产,不少于五百对牛车,可造五百辆车,将车辆互相连接起来保护百姓;即使城池无法坚守,也能驾车前往险要之地,敌人无法干扰,有紧急情况需要征调,一两天内就能聚集。
四是按人口征收武器。凡是两千名士兵,根据各自的能力,每人都要有武器,平时练习使用,武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返回时交给仓库保管,出兵时再领取使用。弓箭、铠甲、铁器等百姓没有的物资,官府要逐渐补充。几年之内,军事装备就能大致完备了。
附近州郡的军队,远驻清水、济水一带,费用既高,百姓的怨言也深,依臣看来,不如直接利用边境百姓防守更为容易。如今顺着百姓的利益,引导他们防守,兵力强盛而敌人没有防备,国家富足而百姓不劳累,与优待军队、让士兵坐吃粮食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北魏金城人边固、天水人梁会,与秦州、益州的一万多户杂居百姓占据上邽东城反叛,攻打逼迫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率军抵抗,击退叛军。氐人、羌人一万多人,休官、屠各(匈奴部落)两万多人都起兵响应边固、梁会,封敕文进攻边固,将他斩杀,残余部众推举梁会为首领,与封敕文对抗。
夏季四月甲申日,北魏皇帝抵达长安。
四月丁未日,南朝宋实行大赦。
仇池人李洪聚众起兵,自称应当称王。梁会向氐王杨文德求救,杨文德说:“两雄不能并立,如果需要我援助,你应当杀死李洪。” 梁会诱杀李洪,将他的首级送给杨文德。
五月癸亥日,北魏皇帝派遣安丰公闾根率领骑兵赶赴上邽,还未到达,梁会就放弃东城逃走。封敕文事先在城外挖掘了很深的壕沟,派精兵防守,双方从夜晚激战到天亮。封敕文说:“敌人知道没有生路,会拼命向我们进攻,这样会多杀伤我们的士兵,不容易攻克。” 于是举起白虎幡(象征赦免)向梁会的部众宣告,投降的人可免罪,梁会的部众随即溃散;封敕文分兵追击,将叛乱全部平定。略阳人王元达聚众屯驻在松多川,封敕文又率军讨伐,将他平定。
盖吴收拢部众,屯驻在杏城,自称秦地王,声势再次振作。北魏皇帝派遣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统领北路各路军队讨伐他。
檀和之等人攻克区粟城,斩杀范扶龙,乘胜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出动全国兵力迎战,让大象披上铠甲,前后连绵不绝。宗悫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威慑所有野兽。” 于是制作狮子模型,与大象对抗,大象果然受惊逃走,林邑军队大败。檀和之于是攻克林邑,范阳迈父子脱身逃走。缴获的不知名珍宝数不胜数,宗悫却一样都不拿,回到家乡时,衣物和日常用品仍很简朴。
六月癸未日初一,发生日食。
六月甲申日,北魏征调冀州、相州、定州的两万士兵,屯驻在长安南山各山谷,防备盖吴逃窜。六月丙戌日,又征调司州、幽州、定州、冀州的十万人修筑京畿外围的防御工事(畿上塞围),从东到上谷,西到黄河,纵横一千里。
宋文帝修筑北堤,开凿玄武湖,在华林园修筑景阳山。
秋季七月辛未日,南朝宋任命散骑常侍杜坦为青州刺史。杜坦是杜骥的兄长。起初,西晋杜预的儿子杜耽,为躲避晋朝战乱,居住在河西,依附张氏(前凉)。前秦攻克凉州后,杜氏子孙才返回关中。宋高祖(刘裕)消灭后秦,杜坦兄弟跟随高祖渡过长江。当时江东的王、谢等大族正兴盛,北方人晚年渡江的,朝廷大多把他们当作粗野的 “伧荒” 对待,即使有才能可用,也不能担任清贵的官职。宋文帝曾与杜坦谈论金日磾(西汉时匈奴人,官至车骑将军),说:“可惜如今再没有这样的人了!” 杜坦说:“金日磾如果生在现在,连养马都忙不过来,哪里还能被赏识!” 文帝脸色一变,说:“你怎么能这样轻视朝廷呢!” 杜坦说:“请允许臣用自身经历来说明:臣本是中原的名门望族,晋朝遭遇战乱,迁徙到凉州,世代相传的家业没有荒废;只是因为渡江南来较晚,就被当作‘伧荒’排斥。金日磾是胡人,身为养马的仆役,却能越级担任宫中近臣,与名士并列。如今朝廷虽然也选拔人才,臣恐怕未必能做到像西汉那样啊。” 文帝沉默不语。
八月,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等人击败盖吴,擒获他的两个叔叔;将领们想把他们押送到平城,长安镇将陆俟说:“长安地势险要坚固,民风强悍执拗,平时尚且不能忽视,何况是经历战乱之后呢!如今不杀死盖吴,长安的叛乱就不会停止。盖吴独自潜逃,不是他的亲信,谁能抓住他!如果留下十万大军去追捕一个人,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私下答应盖吴的叔叔,赦免他们的妻子儿女,让他们去追捕盖吴,一定能擒获他。” 将领们都说:“如今贼党已经溃散,只剩盖吴一个人,他还能有什么作为?” 陆俟说:“诸位没见过毒蛇吗!不斩断它的头,它还能害人。盖吴天性凶狠狡诈,如今如果让他逃脱,他一定会自称‘王者不死’,迷惑愚昧的百姓,造成的祸患会更大。” 将领们说:“您说得对。但抓住贼人不杀,反而放他们回去,如果他们一去不返,谁来承担这个罪责?” 陆俟说:“这个罪责由我替诸位承担。” 高凉王拓跋那也认为陆俟的计策可行,于是赦免盖吴的两个叔叔,与他们约定期限后放他们回去。到了约定的日期,盖吴的叔叔没有回来,将领们都责怪陆俟,陆俟说:“他们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罢了,一定不会违背约定。” 几天后,盖吴的叔叔果然带着盖吴的首级回来;首级被传送到平城。永昌王拓跋仁等人讨伐盖吴的残余党羽白广平、路那罗等,将叛乱全部平定。北魏任命陆俟为内都大官。
恰逢安定郡卢水胡人刘超等聚众一万多人反叛,北魏皇帝因陆俟在关中威望和恩德卓着,又任命他为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镇守长安。皇帝对陆俟说:“关中百姓接受教化的时间不长,恩德信义还未深入人心,官吏百姓多次发动叛乱。如今朕如果给你重兵,刘超等人一定会同心协力,占据险要之地抵抗,不容易攻克;如果兵力太少,又不能制服贼人,你要自己想办法平定叛乱。” 陆俟于是单人匹马前往长安赴任。刘超等人听说后,非常高兴,认为陆俟没有能力对付他们。
陆俟抵达长安后,向刘超分析成败利害,还引诱招纳刘超的女儿,与刘超结为姻亲,以此拉拢他;刘超自恃部众众多,仍没有投降的意思。陆俟于是率领自己帐下的亲信前往拜见刘超,刘超派人迎候说:“如果随从超过三百人,就用弓箭刀马相待;不到三百人,就用酒食招待。” 陆俟于是带领两百名骑兵前往刘超营中。刘超布置了严密的防备,陆俟却开怀畅饮,喝得大醉后返回。不久,陆俟又挑选五百名敢死士兵出去打猎,趁机前往刘超营中,与士兵约定:“动手的时机以喝醉为信号。” 饮酒时,陆俟假装喝醉,跳上马大声呼喊,亲手斩杀刘超;士兵们应声出击,杀死杀伤一千多人,于是平定了叛乱。北魏皇帝征召陆俟返回平城,任命他为外都大官。
这一年,吐谷浑王慕利延重新返回原来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