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113章 【晋纪三十五】

第113章 【晋纪三十五】(2/2)

目录

刘裕问何无忌:“现在急需一名府中主簿,去哪里找呢?” 何无忌说:“没人比刘道民更合适。” 刘道民,就是东莞人刘穆之。刘裕说:“我也认识他。” 立即派人骑马送信去征召他。当时刘穆之听到京口传来喧哗声,一早就起身,走到街头,恰好和刘裕派来的使者相遇。刘穆之盯着使者看了很久,一言不发,随后回到家中,把粗布衣裳改缝成裤子,前去拜见刘裕。刘裕说:“我们刚发起大义之举,正处在艰难时刻,急需一名军吏,您觉得谁能胜任?” 刘穆之说:“您的府署刚刚建立,军吏确实需要有才能的人,仓促之间,大概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 刘裕笑着说:“您能屈就,我的大事就成了。” 当即在座位上任命刘穆之为主簿。

孟昶劝说桓弘在当天出去打猎,天还没亮,桓弘就打开城门,让打猎的人出城;孟昶和刘毅、刘道规率领几十名壮士径直闯入府中,当时桓弘正在喝粥,当即被斩杀。他们趁机收编桓弘的部众,渡过长江。刘裕派刘毅诛杀了刁弘。

在此之前,刘裕派同谋周安穆进入建康,把起兵计划告诉刘迈,刘迈虽然口头答应,内心却非常惶恐。周安穆担心事情泄露,就骑马返回京口。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太守,刘迈想尽快去赴任。当天夜里,桓玄写信给刘迈说:“北府军的人心怎么样?你最近见到刘裕,他说了些什么?” 刘迈以为桓玄已经知道了密谋,一早就去报告桓玄。桓玄大为震惊,封刘迈为重安侯。不久又嫌弃刘迈没有抓住周安穆,让他逃走,于是杀了刘迈,又把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全部处死。

众人推举刘裕为盟主,总管徐州事务,任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檀凭之为司马。彭城人中前来应募的人,刘裕全部交给郡主簿刘钟统领。丁巳日(二月二十九日),刘裕率领徐、兖二州的部众一千七百人,在竹里(今江苏南京江宁北)驻军,向远近地区发布檄文,宣称 “益州刺史毛璩已经平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在寻阳拥戴陛下复位,镇北参军王元德等人已率领部众占据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尼已占据历阳”。

桓玄迁回皇宫,召集侍从官员都住进宫中官署;加授扬州刺史、新安王桓谦为征讨都督,任命殷仲文代替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谦等人请求立即派兵攻打刘裕,桓玄说:“刘裕的军队锐气很盛,抱着必死的决心作战,如果我们有差错,他们就会士气大振,而我的大事就完了;不如把大军驻扎在覆舟山(今江苏南京玄武区)等待他们。刘裕的军队空跑二百里,一无所得,锐气已经受挫,突然见到我们的大军,一定会惊慌失措;我们按兵不动,坚守阵地,不与他们交战,他们求战不得,自然会溃散,这是上策。” 桓谦等人坚持请求进攻,桓玄才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相继北上迎击。桓玄内心特别担忧恐惧,有人说:“刘裕等人是乌合之众,兵力薄弱,肯定成不了事,陛下何必如此深忧!” 桓玄说:“刘裕足以成为一代枭雄,刘毅家里连一石粮食的储备都没有,却敢在赌博时一掷百万,何无忌酷似他的舅舅刘牢之;他们共同起兵,怎么能说成不了事!”

南凉王秃发傉檀畏惧后秦的强大,于是去掉年号,撤销尚书丞、尚书郎等官职,派参军关尚出使后秦。后秦王姚兴说:“您(秃发傉檀曾任车骑将军)向我称臣纳贡,却擅自兴兵修筑大城,这难道是臣子该有的做法吗?” 关尚说:“王公修筑险要工事来守卫自己的国家,是先王定下的制度。车骑将军地处偏远的藩镇,靠近强大的敌人,修筑城池是为国家加固边防,没想到陛下竟然对此产生疑虑。” 姚兴认为他说得对。秃发傉檀请求兼任凉州刺史,姚兴没有答应。

当初,袁真杀了朱宪,朱宪的弟弟朱绰逃奔桓温。桓温攻克寿阳后,朱绰挖开袁真的坟墓,鞭笞袁真的尸体。桓温大怒,想杀了朱绰,桓冲求情,朱绰才得以幸免。朱绰侍奉桓冲如同父亲,桓冲去世后,朱绰吐血而亡。刘裕攻克京口后,任命朱绰的儿子朱龄石为建武参军。三月,戊午朔日(初一),刘裕的军队和吴甫之在江乘(今江苏南京栖霞东)相遇。即将交战时,朱龄石对刘裕说:“我家世代受桓氏厚恩,不想用兵器与他们对抗,请求让我留在军队后方。” 刘裕认为他有义气,答应了他的请求。吴甫之是桓玄手下的猛将,他的士兵非常精锐。刘裕手持长刀,大声呐喊着冲锋,吴甫之的士兵纷纷溃散,刘裕当即斩杀吴甫之,进军到罗落桥(今江苏南京江宁东北)。皇甫敷率领几千人迎战,宁远将军檀凭之战败身亡。刘裕作战更加勇猛,皇甫敷把他包围了好几层,刘裕靠着大树顽强抵抗。皇甫敷说:“你想怎么死!” 拔出长戟就要刺向刘裕,刘裕瞪大眼睛呵斥他,皇甫敷被吓得后退。刘裕的部众很快赶到,用箭射中皇甫敷的额头,皇甫敷倒地,刘裕拔刀上前。皇甫敷说:“您有天命,我的子孙就托付给您了。” 刘裕斩杀皇甫敷,之后厚待他的儿子。刘裕把檀凭之统领的士兵交给参军檀祗。檀祗,是檀凭之的侄子。

桓玄听说吴甫之、皇甫敷两位将领战死,非常恐惧,召集各种会道术的人推算吉凶,还施行镇邪法术。他问大臣们:“我会失败吗?” 吏部郎曹靖之回答说:“百姓怨恨,神灵愤怒,臣实在为陛下担忧。” 桓玄说:“百姓或许会怨恨,神灵为什么会愤怒?” 曹靖之说:“晋朝的宗庙神主漂泊在长江边,您大楚的祭祀,连祖先都顾及不到,这就是神灵愤怒的原因。” 桓玄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劝谏?” 曹靖之说:“宫中的大臣都认为现在是尧、舜那样的盛世,臣怎么敢说这话!” 桓玄沉默不语。他派桓谦和游击将军何澹之驻守东陵(今江苏南京玄武区东),派侍中、后将军卞范之驻守覆舟山西侧,兵力合计两万人。

己未日(三月初二),刘裕的军队吃完饭后,把剩下的粮食全部丢弃,进军到覆舟山东侧,派老弱士兵登上山头,挥舞旗帜作为疑兵,分几路同时前进,旗帜布满山谷。桓玄的侦察兵回来报告说:“刘裕的军队到处都是,不知道有多少人。” 桓玄更加担忧恐惧,派武卫将军庾赜之率领精锐士兵去支援各路军队。桓谦等人的士兵大多是北府军旧部,一向敬畏刘裕,没有斗志。刘裕和刘毅等人把军队分成几队,突进桓谦的阵地;刘裕身先士卒,将士们都拼死作战,无不以一当百,喊杀声震动天地。当时东北风刮得很猛,刘裕趁机放火焚烧敌军阵地,浓烟火焰冲天,鼓声呐喊声震动京城,桓谦等各路军队大败溃散。

桓玄当时虽然派兵抵抗刘裕,却早已决定逃跑,暗中派领军将军殷仲文在石头城准备船只;听说桓谦等人战败,就率领几千名亲信,声称要去迎战,随后带着儿子桓昇、侄子桓浚从南掖门逃出。途中遇到前相国参军胡籓,胡籓拉住桓玄的马缰绳劝谏说:“现在宫中还有八百名羽林射手,都是愿意为陛下死战的人,西边来的士兵也受了桓氏几代人的恩惠,不派他们打一仗,一旦放弃这里,想去哪里安身呢!” 桓玄不回答,只是举起马鞭指向天空,随后鞭打马匹逃跑,向西直奔石头城,和殷仲文等人乘船向南逃走。桓玄一整天没吃东西,身边的人献上粗米饭,他咽不下去,桓昇抱着他的胸口轻轻抚摸,桓玄悲痛得不能自已。

刘裕进入建康,王仲德抱着王元德的儿子王方回出来迎接刘裕,刘裕在马上抱着王方回,和王仲德相对而哭。刘裕追赠王元德为给事中,任命王仲德为中军参军。刘裕在桓谦过去的营地驻扎,派刘钟占据东府。庚申日(三月初三),刘裕驻守石头城,设立临时朝廷(留台),任命百官,在宣阳门外焚烧了桓温的神位,制作晋朝新的宗庙神主,送入太庙。他派将领们追击桓玄,派尚书王嘏率领百官前往寻阳迎接安帝,诛杀了留在建康的桓玄宗族。刘裕派臧熹进入皇宫,收缴图书、器物,封闭府库;看到有镶金的乐器,刘裕问臧熹:“你难道不想要这个吗?” 臧熹神色严肃地说:“皇上被幽禁逼迫,流亡在外,将军您首先发起大义之举,为皇室操劳,我虽然不才,也实在对乐器没有兴趣。” 刘裕笑着说:“我只是跟你开玩笑罢了。” 臧熹,是臧焘的弟弟。

壬戌日(三月初五),桓玄的司徒王谧和众人商议,推举刘裕兼任扬州刺史,刘裕坚决推辞,于是任命王谧为侍中、兼任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又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任命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刘裕刚到建康时,各种重大决策都交给刘穆之处理,仓促之间制定的制度,没有不符合民心的。刘裕于是把刘穆之当作心腹,一举一动都向他咨询;刘穆之也尽心竭力,毫无隐瞒。当时晋朝的政令宽松混乱,法度不立,豪门大族放纵妄为,百姓穷困窘迫,再加上司马元显政令错乱。桓玄虽然想整顿,却制定了繁杂严密的法令,众人都不愿遵守。刘穆之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矫正政令;刘裕以身作则,首先用威严的法令约束众人;朝廷内外的官员都恭敬地履行职责,不到十天,社会风气就有了明显改变。

当初,诸葛长民到了豫州,没能按时起兵。刁逵抓住诸葛长民,用囚车把他送往桓玄那里。走到当利(今安徽马鞍山和县东)时,恰逢桓玄战败,押送的人一起砸开囚车,放出诸葛长民,诸葛长民返回历阳。刁逵放弃城池逃跑,被他的部下抓住,押到石头城斩首,他的子侄无论老少都被处死,只赦免了他的弟弟、给事中刁骋。刁逵过去的属官藏起他的侄子刁雍,送到洛阳,后秦王姚兴任命刁雍为太子中庶子。刘裕任命魏咏之为豫州刺史,镇守历阳,任命诸葛长民为宣城内史。

当初,刘裕名声低微,地位低下,行为轻浮狡诈,世家大族都不愿和他交往,只有王谧特别看重他,对刘裕说:“您会成为一代英雄。” 刘裕曾经和刁逵赌博,没能按时缴纳赌债,刁逵把他绑在拴马桩上。王谧见到后,斥责刁逵,放了刘裕,还替他还清了赌债。因此刘裕对刁逵深恶痛绝,而对王谧心怀感激。

萧方等(南朝梁史学家)评论说:蛟龙潜伏时,鱼虾也敢轻视它。所以汉高祖赦免雍齿,魏武帝宽恕梁鹄,怎么能因为平民时的嫌隙,就造成帝王与臣子之间的隔阂呢!如今王谧位列三公,刁逵全族被灭,刘裕酬谢恩人、报复仇人的做法,心胸多么狭隘啊!

尚书左仆射王愉和他的儿子、荆州刺史王绥密谋袭击刘裕,事情泄露,全族被诛杀,王绥的侄子王慧龙被僧人释彬藏起来,得以幸免。

北魏因为中原地区人口稀少,下令撤销户数不满一百的县。

丁卯日(三月初十),刘裕迁到东府驻守。

桓玄到达寻阳,郭昶之给了他器物用具和兵力。辛未日(三月十四日),桓玄逼迫安帝向西前往江陵,刘毅率领何无忌、刘道规等各路军队追击。桓玄留下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和郭昶之驻守湓口(今江西九江东)。桓玄在途中亲自撰写《起居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史书),叙述讨伐刘裕的事情,自称谋划策略没有一点失误,是各路军队违背命令,才导致失败。他一心专注于着述,没有时间和手下商议时事。《起居注》写成后,还向远近地区展示。

丙戌日(三月二十九日),刘裕声称接受安帝的秘密诏书,让武陵王司马遵以 “承制”(代理皇帝职权)的身份总管百官事务,加授侍中、大将军,随即宣布大赦,只有桓玄一族不被赦免。

刘敬宣、高雅之联合青州的豪门大族和鲜卑族豪强首领,谋划杀死南燕主慕容备德,推举司马休之为首领。慕容备德任命刘轨为司空,非常宠信他。高雅之想邀请刘轨一起谋划,刘敬宣说:“刘公年老体弱,有安定齐地的心思,不能告诉他。” 高雅之最终还是告诉了刘轨,刘轨没有同意。密谋渐渐泄露,刘敬宣等人向南逃跑,南燕人抓住刘轨,杀了他,又追上高雅之,把他也杀了。刘敬宣、司马休之逃到淮河、泗水之间,听说桓玄战败,就前来归附晋朝,刘裕任命刘敬宣为晋陵太守。

南燕主慕容备德听说桓玄战败,命令北地王慕容钟等人率领军队,想夺取江南地区,恰逢慕容备德生病,才停止行动。

夏季,四月,己丑日(初三),武陵王司马遵进入东宫居住,朝廷内外都对他恭敬有加;任免百官的文书称为 “制书”,下达的指令称为 “令书”。任命司马休之为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

庚寅日(初四),桓玄挟持安帝到达江陵,桓石康接纳了他们。桓玄重新任命百官,任命卞范之为尚书仆射。他自认为战败逃亡后,担心政令无法推行,于是更加严厉地施行刑罚,众人更加离心离德,心怀怨恨。殷仲文劝谏,桓玄发怒说:“如今因为将领们不遵守纪律,天象也不吉利,所以才回到旧楚之地(江陵);而你们这些小人却纷纷乱发议论!正应当用严厉的手段纠正,不能施行宽纵的政策。” 荆州、江州各郡听说桓玄流亡,有人上奏表问候他的起居,桓玄都不接受,反而命令各地官员祝贺他迁都江陵。

当初,王谧是辅佐桓玄篡位的核心大臣,桓玄接受禅让时,王谧亲手解下安帝的玉玺绶带;等到桓玄战败,众人都认为王谧应该被处死,刘裕却特意保全了他。刘毅曾经在朝会时,问王谧 “玉玺绶带在哪里”。王谧内心不安,逃奔到曲阿(今江苏镇江丹阳)。刘裕写信给武陵王司马遵,请求迎接王谧回来,恢复他的职位。

桓玄的侄子桓歆带领氐族首领杨秋侵犯历阳,魏咏之率领诸葛长民、刘敬宣、刘钟一起击败他们,在练固(今安徽马鞍山和县西北)斩杀杨秋。

桓玄派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率领几千人,到湓口和何澹之等人会合,共同防守。何无忌、刘道规进军到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长江中),庚戌日(四月二十五日),何澹之等人率领水军迎战。何澹之平时乘坐的战船装饰着羽毛仪仗,旗帜非常显眼,何无忌说:“贼军主帅一定不在这艘船上,这是想欺骗我们,应该立即攻打它。” 众人说:“何澹之不在船上,攻占它也没用。” 何无忌说:“如今我们寡不敌众,作战不可能全胜,何澹之既然不在这艘船上,船上的士兵一定薄弱,我们用精锐士兵攻打,一定能攻占它;攻占之后,贼军的气势就会受挫,我们的士气则会倍增,趁机逼近他们,一定能击败贼军。” 刘道规说:“说得对!” 于是进军攻打,攻占了那艘战船,随即大声传令:“已经抓住何澹之了!” 何澹之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何无忌的部众也信以为真,乘胜进攻何澹之等人,大败贼军。何无忌等人攻克湓口,进军占据寻阳,派使者护送晋朝宗庙的神主返回京城…… 朝廷加授刘裕为都督江州诸军事。

桑落洲之战中,胡籓乘坐的战船被官军烧毁,胡籓穿着全套铠甲跳入水中,潜水游了三十多步,才得以登岸。当时前往江陵的道路已经断绝,他就返回豫章(今江西南昌)。刘裕一向听说胡籓为人忠诚正直,征召他担任参领军军事。

桓玄收编荆州的士兵,不到三十天,就聚集了两万人,战船、武器装备都很充足。甲寅日(四月二十九日),桓玄再次率领各路军队,挟持安帝向东进军,任命苻宏兼任梁州刺史,担任前锋;又派散骑常侍徐放先行出发,劝说刘裕等人:“如果你们能撤军解甲,我会和你们重新开始,各自授予官职,保证你们不失名分。”

刘裕任命诸葛长民为都督淮北诸军事,镇守山阳(今江苏淮安);任命刘敬宣为江州刺史。

柔然可汗社仑的堂弟悦代大那谋划杀死社仑,没有成功,逃奔北魏。

后燕王慕容熙在龙腾苑修建逍遥宫,有几百间相连的房屋,还开凿了曲光海(人工湖)。当时正是盛夏,士兵们得不到休息,中暑而死的人超过一半。

西凉世子李谭去世。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下邳太守平昌人孟怀玉率领部众从寻阳向西进军,五月,癸酉日(十七日),在峥嵘洲(今湖北武汉新洲西长江中)与桓玄相遇。刘毅等人的兵力不足一万,而桓玄的士兵有几万人,众人都很畏惧,想退回寻阳。刘道规说:“不行!敌众我寡,强弱形势悬殊,如今如果畏惧退缩,必定会被敌人趁机进攻,就算退回寻阳,又怎能守住呢!桓玄虽然名义上是雄豪,内心其实怯懦;再加上他之前已经战败逃亡,部众没有坚定的斗志。两军对阵决战,勇猛的将领才能取胜,胜负不在于兵力多少。” 于是指挥部众率先前进,刘毅等人也跟着进军。桓玄早就命令在大船旁系上小船,以防战败逃跑,因此部众都没有斗志。刘毅等人乘风放火,全军精锐奋勇争先,桓玄的军队大败溃散,桓玄烧毁军用物资,连夜逃跑。郭铨向刘毅投降。桓玄过去的部将刘统、冯稚等人聚集四百名党羽,袭击并攻破寻阳城。刘毅派建威将军刘怀肃讨伐,平定了叛乱。刘怀肃,是刘怀敬的弟弟。

桓玄挟持安帝乘坐单船向西逃跑,把永安何皇后和王皇后留在巴陵(今湖南岳阳)。殷仲文当时在桓玄的船上,请求离开大船,另乘小船去收集溃散的士兵,趁机背叛桓玄,侍奉两位皇后逃往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随后返回建康。

己卯日(二十三日),桓玄和安帝抵达江陵。冯该劝说桓玄再次东下决战,桓玄不听,想逃往汉中投奔桓希,但人心涣散,政令无法推行。庚辰日(二十四日)夜里,桓玄安排好出发事宜,城内却已大乱,他只好和一百多名亲信心腹骑马从城西逃出。到城门时,身边的人在暗中砍杀桓玄,没有砍中,他的部下反而互相残杀,尸体横七竖八。桓玄勉强逃到船上,身边的人纷纷离散,只有卞范之还在身边。

辛巳日(二十五日),荆州别驾王康产侍奉安帝进入南郡府衙,太守王腾之率领文武官员担任侍卫。

桓玄准备前往汉中,屯骑校尉毛修之是毛璩的侄子,引诱桓玄进入蜀地,桓玄听从了他的建议。宁州刺史毛璠是毛璩的弟弟,在任上去世。毛璩派他哥哥的孙子毛佑之和参军费恬率领几百人,护送毛璠的灵柩返回江陵。壬午日(二十六日),他们在枚回洲(今湖北荆州江陵西南长江中)遇到桓玄。毛佑之、费恬迎击桓玄,箭如雨下,桓玄的宠臣丁仙期、万盖等人用身体掩护桓玄,都被射死。益州督护汉嘉人冯迁抽刀上前,准备击杀桓玄,桓玄拔下头上的玉簪(玉导)递给冯迁,说:“你是什么人,敢杀天子!” 冯迁说:“我杀的是弑君叛贼!” 于是斩杀桓玄,又斩杀桓石康、桓浚、庾赜之,抓住桓昇送往江陵,在街市上斩首。安帝在江陵恢复帝位,任命毛修之为骁骑将军。甲申日(二十八日),朝廷宣布大赦,所有因畏惧逼迫而追随叛逆的人,一概不予追究。戊寅日(二十二日,此处日期或为前文疏漏,按上下文应为后续日期),朝廷将晋朝宗庙神主送入太庙。刘毅等人把桓玄的头颅传送到建康,挂在朱雀航(大桁)上示众。

刘毅等人战胜后,认为大事已定,没有紧急追击桓玄残部,又遇到大风,船只无法前进,桓玄死后将近十天,各路军队还没赶到江陵。当时桓谦藏匿在沮中(今湖北宜昌远安一带),扬武将军桓振藏匿在华容浦(今湖北荆州监利北),桓玄过去的部将王稚徽驻守巴陵,派人告诉桓振说 “桓歆已经攻克京城,冯稚又攻克寻阳,刘毅等人的军队都已中途败退”。桓振大喜,聚集两百名党羽,袭击江陵,桓谦也聚集部众响应他。闰五月,己丑日(初三),桓振等人再次攻陷江陵,杀死王康产、王腾之。桓振在安帝的临时住处拜见安帝,骑马持戈,径直走到台阶下,问桓昇在哪里。得知桓昇已死,他瞪着眼睛对安帝说:“我桓氏家族哪里辜负了国家,竟被如此屠杀!” 琅邪王司马德文走下坐床说:“这哪里是我们兄弟的意思啊!” 桓振想杀安帝,桓谦苦苦劝阻,桓振才下马,收敛神色,行礼后退出。壬辰日(初六),桓振为桓玄举办丧事,设立灵堂,追谥桓玄为武悼皇帝。

癸巳日(初七),桓谦等人率领大臣向安帝进献玉玺绶带,说:“陛下(指桓玄)当初效法尧禅让给舜,如今楚朝国运不长,百姓之心又回归晋朝了。” 桓谦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兼任徐州刺史,桓振为都督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自己恢复侍中、卫将军之职,加授江、豫二州刺史,安帝身边的侍从,都是桓振的亲信。

桓振年轻时品行不端,桓玄不把他当作子侄看待。到这时,桓振感叹说:“桓公过去不早点任用我,才导致这样的失败。如果桓公还在,我担任前锋,平定天下不在话下。如今独自做这些事,能有什么归宿呢!” 于是放纵地沉迷酒色,肆意杀人。桓谦劝说桓振率军东下决战,自己留守江陵,桓振一向轻视桓谦,不听他的建议。

刘毅抵达巴陵,诛杀王稚徽。何无忌、刘道规分别在马头(今湖北荆州公安北)进攻桓谦,在龙泉(今湖北荆州江陵西)进攻桓蔚,都击败了对方。桓蔚,是桓秘的儿子。

何无忌想乘胜直接进军江陵,刘道规说:“兵法讲究能屈能伸,时机不同,不能冒进。桓氏家族世代居住在西楚(荆州),下属都为他们尽力;桓振勇猛冠绝三军,难以和他正面抗衡。我们暂且停战休整,养精蓄锐,再用计策牵制他,不愁不能攻克。” 何无忌不听。桓振在灵溪(今湖北荆州江陵西)迎战,冯该率军与他会合,何无忌等人大败,战死一千多人。何无忌等人退回寻阳,写信给刘裕请罪。刘裕因为刘毅负责统领各路军队,免去他的青州刺史职务。桓振任命桓蔚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柳约之、罗述、甄季之听说桓玄已死,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进军,抵达枝江(今湖北宜昌枝江)时,听说何无忌等人在灵溪战败,就率军撤退。不久,罗述、甄季之都生病去世,柳约之到桓振那里假装投降,想谋划袭击桓振,事情泄露,桓振杀了他。柳约之的司马时延祖、涪陵太守文处茂收拢残部,据守涪陵(今重庆涪陵)。

六月,毛璩派将领进攻汉中,斩杀桓希,毛璩自己兼任梁州刺史。

秋季,七月,戊申日(二十三),永安皇后何氏去世。

后燕苻昭仪生病,龙城人王荣自称能治好她。苻昭仪去世后,后燕王慕容熙把王荣绑在公车门,将他肢解后焚烧。

八月,癸酉日(十九日),朝廷将穆章皇后(何皇后)安葬在永平陵。

北魏设置六谒官,仿照古代的六卿官职。

九月,刁骋谋反,被处死,刁氏家族就此灭亡。刁氏一向富裕,家奴门客横行霸道,独占山林湖泽,是京口的祸患。刘裕分散刁氏的财产积蓄,让百姓根据自己的力气去取,一整天都没取完。当时各州郡遭遇饥荒,百姓依靠这些财物得以渡过难关。

乞伏乾归和杨盛在竹岭(今甘肃天水西南)交战,被杨盛击败。

西凉公李暠立儿子李歆为世子。

北魏君主拓跋珪亲临昭阳殿,调整补充百官,召集朝廷文武大臣,亲自选拔,根据才能授予官职。设置四等爵位:王爵封给大郡,公爵封给小郡,侯爵封给大县,伯爵封给小县。官员品级从第一到第四,过去的大臣有功劳却没有爵位的,追封爵位;皇室中血缘疏远的成员以及异姓世袭爵位的,根据情况降低爵位。又设置五等散官,品级从第五到第九;文官中才能出众的秀才、武官中能担任将帅的人,品级也参照第五到第九等;百官有空缺时,就从这些人中选拔补充。北魏的官名大多不用汉、魏时期的旧称,而是仿照上古的龙官、鸟官:把各部门的使者称为 “凫鸭”,取其飞行迅速的意思;把负责侦察的候官称为 “白鹭”,取其伸长脖子远望的意思;其他官名也都类似这样。

卢循侵犯南海郡(治今广东广州),攻打番禺(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濮阳人吴隐之坚守一百多天。冬季,十月,壬戌日(初九),卢循趁夜袭击,攻陷番禺,烧毁官府房舍和百姓住宅,抓获吴隐之。卢循自称平南将军,代理广州事务。他收集被烧毁的尸体骸骨,合葬成一座大墓,埋在洲上,仅骷髅就有三万多具。卢循又派徐道覆攻打始兴郡(治今广东韶关),抓获始兴相阮腆之。

刘裕兼任青州刺史。刘敬宣在寻阳囤积粮食、修缮船只,一直没有松懈防备,所以何无忌等人虽然战败撤退,依靠他得以重新振作。桓玄的侄子桓亮自称江州刺史,侵犯豫章(今江西南昌),刘敬宣击败了他。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再次从寻阳向西进军,抵达夏口。桓振派镇东将军冯该驻守长江东岸,扬武将军孟山图据守鲁山城(今湖北武汉汉阳龟山),辅国将军桓仙客驻守偃月垒(今湖北武汉汉阳),兵力合计一万人,水陆互相支援。刘毅攻打鲁山城,刘道规攻打偃月垒,何无忌在长江中游拦截敌军,从辰时(上午七至九时)到午时(上午十一至下午一时),两座城池都被攻陷,活捉孟山图、桓仙客,冯该逃往石城(今湖北黄冈黄州)。

辛巳日(二十八日),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天赐。修建西宫。十一月,北魏君主拓跋珪前往西宫,下令皇室设置宗师,八个部落(八国)设置大师、小师,州郡也各自设置师,负责辨别宗族亲疏,推荐有才能德行的人,职责类似魏晋时期的中正官。

后燕王慕容熙和苻皇后外出打猎,向北登上白鹿山(今辽宁朝阳喀左南),向东越过青岭(今辽宁锦州义县东),向南抵达沧海(今渤海)后返回,士兵被虎狼咬死和冻死的有五千多人。

十二月,刘毅等人进军攻克巴陵。刘毅的军队号令严明整齐,所到之处百姓安定喜悦。刘裕重新任命刘毅为兖州刺史。桓振任命桓放之为益州刺史,驻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文处茂击败桓放之,桓放之逃回江陵。

高句丽侵犯后燕。

戊辰日(十六日),北魏君主拓跋珪前往豺山宫。

这一年,晋朝百姓为躲避战乱,用襁褓背着孩子逃往淮河以北,一路上接连不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