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晋纪二十三】(1/2)
【纪年范围】
这段记载从庚申年(公元360年)开始,到戊辰年(公元368年)结束,共九年时间。
---
【公元360年】
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申年,公元360年)
春季,正月:癸巳(二十日),前燕皇帝慕容俊在邺城举行盛大阅兵,本想任命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骛为将,率军入侵东晋。恰逢他病重,于是召见慕容恪、阳骛以及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接受遗诏辅佐朝政。甲午(二十一日),慕容俊去世。戊子(此日期疑有误,按顺序应在甲午后),太子慕容暐即位,时年十一岁。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熙”。
前秦:秦王苻坚划分司隶校尉部部分地区设置雍州,任命河南公苻双为都督雍、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改封他为赵公,镇守安定。封弟弟苻忠为河南公。
仇池:仇池公杨俊去世,他的儿子杨世继位。
二月:前燕尊奉可足浑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总管朝廷政务;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与辅佐朝政。慕舆根性情质朴刚强,自恃是前朝有功勋的旧臣,心中不服慕容恪,行为举止傲慢。当时太后可足浑氏经常干预朝廷事务,慕舆根想作乱,就对慕容恪说:“如今皇上年幼,母后干预政事,殿下应防备意外的变故,考虑自我保全的方法。况且平定天下,是殿下的功劳。兄死弟继,是古今的成规,等到先帝葬礼完毕,应该废黜皇上为王,殿下自己登上尊位,以此为大燕带来无穷的福运。”慕容恪说:“你喝醉了吗?怎么说这样悖逆的话!我和你共同接受先帝的遗诏,为什么突然提出这种建议?”慕舆根惭愧认错后退下。慕容恪把此事告诉吴王慕容垂,慕容垂劝慕容恪杀掉他。慕容恪说:“如今刚刚遭遇先帝大丧,晋、秦两个邻国都在伺机寻衅,而我们辅政大臣却自相残杀,恐怕违背了远近民众的期望,暂且容忍他吧。”秘书监皇甫真对慕容恪说:“慕舆根根本就是平庸之辈,过分蒙受先帝厚恩,被引荐参与辅政。然而小人没有见识,自从国家遇到大丧以来,骄横日甚一日,必将酿成祸乱。明公您如今处于周公的地位,应当为国家深谋远虑,早日处置他。”慕容恪没有听从。
慕舆根又对可足浑太后和燕主慕容暐说:“太宰、太傅将要图谋不轨,我请求率领禁卫军去杀掉他们。”可足浑太后准备听从,慕容暐说:“太宰、太傅两位大人,是国家亲近贤良的重臣,先帝挑选他们,将孤儿寡母托付给他们,一定不会这样。怎么知道不是太师你想作乱呢!”于是停止。慕舆根又思念东方的龙城故土,对可足浑太后和慕容暐说:“如今天下萧条,外敌不止一个,国家庞大,忧患深重,不如返回东都(龙城)。”慕容恪听说后,便与太傅慕容评商议,秘密上奏慕舆根的罪行,派右卫将军傅颜到宫内省诛杀慕舆根,连同他的妻子、儿子、同党也一并处死。实行大赦。这时刚刚遭遇先帝大丧,诛杀行动繁多,朝廷内外恐惧震动,太宰慕容恪举止如同平常,别人看不到他有忧虑的神色,每次出入,只带一个随从步行。有人劝他应该自己加强戒备,慕容恪说:“人心正恐惧,应当用稳重安详来镇服他们,怎么能自己先惊慌骚动,那样大家还仰望依靠谁呢!”因此人心逐渐安定。
慕容恪虽然总揽大权,但对于朝廷的礼制,谨慎严格,凡事必定和司徒慕容评商议,从不独断专行。虚心对待士人,咨询治国的好方法,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使人们不超越本人的职位。下属官员、朝廷大臣如果有人犯了过失,也不公开宣布他们的罪状,根据情况调动职务,不让他们失去应有的品级,仅以此作为贬黜。当时的人都以此为很大的耻辱,没有人敢再犯错误。偶尔有人犯小过错,都会自己责备说:“你难道还想让宰公(慕容恪)给你升官吗!”东晋朝廷刚听说燕主慕容俊去世,都认为中原可以图谋收复。桓温说:“慕容恪还在,我们的忧虑正大着呢。”
三月:己卯(疑为具体日期),将燕主慕容俊安葬在龙陵,谥号为景昭皇帝,庙号为烈祖。从各郡国征调的士兵,因为燕朝多难,互相惊扰震动,往往擅自逃散回家,从邺城以南,道路断绝堵塞。太宰慕容恪任命吴王慕容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镇守梁国的蠡台;任命孙希为并州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率领骑兵二万人,到黄河以南显示军威,到达淮河边才返回,于是境内安定。孙希是孙泳的弟弟。
匈奴:匈奴首领刘卫辰派遣使者向前秦投降,请求在内地耕种田地,春天来秋天回去;秦王苻坚同意了。夏季,四月,前秦云中护军贾雍派司马徐赟率领骑兵袭击刘卫辰,俘获大量人口牲畜而回。苻坚愤怒地说:“朕正要用恩信安抚戎狄,而你却贪图小利来败坏这件事,为什么!”罢黜贾雍,让他以平民身份代理职务,派使者送还所俘获的人口牲畜,加以安慰抚恤。刘卫辰于是迁入塞内居住,并经常向前秦进贡。
夏季,六月: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妃子慕容氏去世。秋季,七月,刘卫辰到代国参加葬礼,趁机求婚,拓跋什翼犍把女儿嫁给了他。
八月:辛丑朔(初一),发生日食,是日全食。
东晋:谢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朝廷前后多次征召,他都不就职,寓居在会稽,以游赏山水、阅读文献典籍自娱。虽然身为平民,但当时的人都期望他能出任三公或辅相,士大夫甚至互相说:“谢安石不出山,叫百姓怎么办!”谢安每次游览东山,总是让歌舞女伎跟随。司徒司马昱听说后,说:“谢安既然能够与人同乐,就一定不会不与人同忧,征召他一定会来。”谢安的妻子是刘惔的妹妹,她看到谢家门户显赫富贵,而谢安却独自宁静退隐,就对谢安说:“大丈夫不应该这样吧?”谢安捂着鼻子(表示厌恶)说:“恐怕免不了要出仕。”等到弟弟谢万被废黜,谢安才开始有进身仕途的志向,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他担任司马,谢安便应召前往,桓温十分高兴,对他非常看重,礼遇有加。
冬季,十月:乌桓的独孤部、鲜卑的没弈干各自率领部众数万人投降前秦,秦王苻坚把他们安置在塞南。阳平公苻融进谏说:“戎狄人面兽心,不懂仁义。他们叩头归附,实际上是贪图土地的利益,并不是怀念恩德;不敢侵犯边境,实际上是害怕军队的威力,并不是感激恩情。如今把他们安置在塞内,与我们的百姓杂居,他们窥探郡县的虚实,一定会成为边境的祸患,不如把他们迁徙到塞外,以防患于未然。”苻坚听从了这个建议。
十一月:东晋朝廷封桓温为南郡公,封桓温的弟弟桓冲为丰城县公,封桓温的儿子桓济为临贺县公。
前燕:太宰慕容恪想任命李绩为右仆射,燕主慕容暐不同意。慕容恪多次为此事请求,慕容暐说:“国家各种事务,都委托给叔父您处理,只有伯阳(李绩字)一个人,请让我独自决断。”于是将李绩外放为章武太守,李绩因忧郁而去世。
---
【公元361年】
晋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年,公元361年)
春季,正月:戊戌(日期),东晋大赦天下。
匈奴\/前秦\/代国:刘卫辰掳掠前秦边境居民五十多人作为奴婢,献给前秦;秦王苻坚责备他,让他送回掳掠的人口。刘卫辰因此背叛前秦,专心依附代国。
东晋:东安简伯郗昙去世。二月,任命东阳太守范汪为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兼任徐、兖二州刺史。
前燕:平阳人率领全郡投降前燕。前燕任命建威将军段刚为太守,派督护韩苞带兵共同守卫平阳。
方士丁进受到燕主慕容俊的宠幸,想向太宰慕容恪献媚,劝说慕容恪杀掉太傅慕容评;慕容恪大怒,上奏逮捕并处决了丁进。
高昌去世,前燕河内太守吕护兼并了他的部众,派遣使者前来向东晋投降;东晋任命吕护为冀州刺史。吕护想引导东晋军队袭击邺城。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率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率兵一万,共同讨伐吕护。前燕军队抵达野王,吕护环城固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紧急进攻,以节省庞大的军费开支。慕容恪说:“吕护这老贼经历变故多了,看他的守备情况,不容易仓促攻下。前不久攻打黎阳,我军伤亡了大量精锐士兵,最终没能攻克,反而自取困窘羞辱。吕护城内没有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我们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坐而守之,休整士兵,保养力量,离间他的党羽,这样我们不用劳累而贼兵形势日益窘迫。用不了一百天,一定能拿下他,为什么要多牺牲士兵来换取旦夕之间的成功呢!”于是修筑长长的围墙来围困他。
夏季,四月:桓温任命他的弟弟黄门郎桓豁都督沔中(汉水中游)七郡诸军事,兼任新野、义城二郡太守,率兵攻取了许昌,击败了前燕将领慕容尘。
前凉:凉国骠骑大将军宋混病重,前凉王张玄靓和他的祖母马氏前去探望,说:“将军万一不幸,我们寡妇孤儿将托付给谁!想让林宗(宋混之子宋林宗)继承将军的职位,可以吗?”宋混说:“我的儿子林宗年幼体弱,不能承担大任。殿下倘若不抛弃我们家族,我的弟弟宋澄处理政事的能力比我强,只是恐怕他性格儒雅迟缓,在机要事务上不够敏捷。殿下如果能鞭策激励并使用他,是可以的。”宋混告诫宋澄和他的儿子们说:“我们家承受国家的大恩,应当以死报答,不要倚仗权势地位而对人傲慢。”又会见朝廷大臣,都告诫他们要忠贞。等到宋混去世,路人都为他挥泪。张玄靓任命宋澄为领军将军,辅佐朝政。
五月:丁巳(日期),晋穆帝驾崩,没有子嗣。皇太后下令说:“琅邪王司马丕,是朝廷中兴的正统,无论是道义、声望还是亲情地位,都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就让琅邪王继承帝位吧!”于是文武百官准备好天子的车驾,到琅邪王的府第去迎接。庚申(日期),司马丕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壬戌(日期),改封东海王司马奕为琅邪王。秋季,七月,戊午(日期),将穆帝安葬在永平陵,庙号为孝宗(原文“教宗”疑为“孝宗”之误)。
前燕:前燕军队包围野王几个月,吕护派他的部将张兴出城交战,傅颜攻击并斩杀了他,城中形势日益紧迫。皇甫真告诫部将说:“吕护势穷力竭时必然突围逃跑,一定会选择防守薄弱的地方突围;我所统领的士兵大多疲弱,武器装备也不精良,应该深深地加以防备。”于是大量准备盾牌,亲自检查夜间巡逻的士兵。吕护粮食耗尽,果然在夜间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冲向皇甫真的防区,进行突围,无法突破;太宰慕容恪率兵攻击,吕护的部众死伤殆尽,吕护抛弃妻子儿女逃奔荥阳。慕容恪存恤安抚投降的百姓,供给他们粮食;将土人、将帅迁徙到邺城,其余的人则随他们自己的意愿安排。任命吕护的参军广平人梁琛为中书着作郎。
九月:戊申(日期),立妃子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是王蒙的女儿。穆帝的何皇后称为穆皇后,居住在永安宫。
前凉:凉国右司马张邕厌恶宋澄专擅朝政,起兵攻打宋澄,杀了他,并灭了他的家族。张玄靓任命张邕为中护军,叔父张天锡为中领军,共同辅佐朝政。
张平势力:张平袭击前燕的平阳,杀死了段刚、韩苞;又攻打雁门,杀死了太守单男。不久遭到前秦的进攻,张平又向前燕谢罪以求救援。前燕人认为张平反复无常,没有救援他,张平于是被前秦消灭。
前秦:乙亥(日期),前秦实行大赦。
东晋:徐、兖二州刺史范汪,一向被桓温厌恶,桓温将要北伐时,命令范汪率领军队从梁国出发。冬季,十月,范汪因延误日期获罪,被免官贬为平民,于是被废黜,最后死在家中。他的儿子范宁,喜好儒学,性格质朴直爽,常说王弼、何晏的罪过比夏桀、商纣还深。有人认为这种贬低太过分了。范宁说:“王弼、何晏蔑视抛弃经典文献,使仁义沉沦,用虚浮的言辞游说,蛊惑后世年轻人,使得士大夫们幡然改变方向,以至于礼崩乐坏,中原覆灭,遗留的风气习俗,直到今天还在为害。夏桀、商纣的暴虐纵欲只是一时,正好足以使自己丧命、国家覆亡,成为后世的鉴戒,哪里能改变百姓的视听呢!所以我认为他们造成一个时代的祸患是轻微的,而遗害几代的罪过是深重的;自己败亡的罪恶是小的,而迷惑众人的罪恶是大的!”
吕护:吕护再次叛变,投奔前燕,前燕人赦免了他,任命他为广州刺史。
前凉:张邕骄傲矜持,淫逸放纵,树立党羽,专擅权力,施行了许多刑罚杀戮,国人都很担忧他。张天锡的亲信、敦煌人刘肃对张天锡说:“国家的事情恐怕还没平静!”张天锡说:“这话什么意思?”刘肃说:“如今中护军(张邕)出入时的仪仗排场,很像当年的长宁侯(张祚,篡位者)。”张天锡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他,只是没敢说出口。办法该从哪里出呢?”刘肃说:“正应该迅速除掉他!”张天锡说:“哪里能找到办这件事的人呢?”刘肃说:“我就是这个人!”刘肃当时年龄还不到二十岁。张天锡说:“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帮手。”刘肃说:“有赵白驹和我两个人就足够了。”十一月,张天锡和张邕一起入朝,刘肃和赵白驹跟随张天锡,正好在宫门前遇到张邕,刘肃砍杀张邕没有砍中,赵白驹接着再砍,又没成功,二人和张天锡一起进入宫中,张邕得以逃脱,率领披甲的士兵三百多人攻打宫门。张天锡登上屋顶大声喊道:“张邕凶恶叛逆,毫无道义,已经诛灭了宋氏,又想颠覆我们家。你们将士世代都是凉国的臣子,怎么忍心用兵器来指向我呢!今天要捉拿的,只有张邕一个人而已,其他的人一概不追问!”于是张邕的士兵全部溃散逃走,张邕自刎而死,张天锡尽灭他的家族和党羽。张玄靓任命张天锡为使持节、冠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佐朝政。十二月,开始改用东晋的升平年号(不再用西晋愍帝的建兴年号),东晋朝廷下诏任命张玄靓为大都督、督陇右诸军事、凉州刺史、护羌校尉、西平公。
前燕:前燕实行大赦。
前秦:秦王苻坚命令州郡长官、地方守宰各自荐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等方面的人才,并且考察他们所荐举的人,荐举得人的给予奖赏,荐举不得人的治罪。因此没有人敢胡乱荐举,而请托也不行不通,士人都自我激励;即使是宗室国戚,没有才能的人也都被弃置不用。在这个时候,朝廷内外的官吏,大都称职;田地得以整治开辟,仓库充实,盗贼也销声匿迹。
同年:归义侯李势去世。
---
【公元362年】
晋哀帝隆和元年(壬戌年,公元362年)
春季,正月:壬子(二十日),东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隆和。
甲寅(二十二日),减免田租,每亩只收二升。
前燕:燕国豫州刺史孙兴请求攻打洛阳,说:“东晋将领陈佑只有一千多疲惫的士兵,独守孤城,不难攻取!”燕国人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宁南将军吕护屯兵河阴。
二月:辛未(初九),东晋任命吴国内史庾希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守下邳;任命龙骧将军袁真为西中郎将、监护豫、司、并、冀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汝南,都授予符节。庾希是庾冰的儿子。
丙子(十四日),拜皇帝的母亲周贵人为皇太妃,礼仪服饰仿照太后。
前燕:吕护攻打洛阳。
三月,乙酉(疑为具体日期),东晋河南太守戴施逃奔宛城,陈佑告急。
五月,丁巳(疑为具体日期),桓温派遣庾希和竟陵太守邓遐率领水军三千人援助陈佑守卫洛阳。邓遐是邓岳的儿子。
桓温上疏请求迁都洛阳。将自从永嘉之乱后流亡迁徙到长江以南的人,全部北迁,以充实河南地区。朝廷畏惧桓温,不敢表示异议。然而北方地区萧条,人心疑虑恐惧,虽然都知道迁都不可行,却没有谁敢带头进谏。散骑常侍、领着作郎孙绰上疏说:“过去中宗(晋元帝)即位,不仅仅是顺应天意人愿,确实是依靠万里长江的天险来划江防守。自从丧乱以来,已经六十多年,黄河、洛水一带已变成废墟,中原地区萧条。士人百姓流亡到江南,已经经历了几代,活着的人儿子老了孙子大了,死去的人坟墓已成行,虽然北方故土之思牵动着他们的本心,但眼前的哀伤其实更为迫切。如果迁都回銮的那天,中兴的五陵(指元帝等陵墓)就成了远域。泰山般的安稳,既然难以依靠道理来保证,那么深深的思念之情,怎能不萦绕于陛下心中呢!桓温现在这个举动,确实是想纵览全局,为国家做长远打算;然而百姓感到震惊恐惧,都怀有危险的畏惧,这难道不是因为返回旧都的快乐很遥远,而走向死亡的忧虑很迫近吗!为什么呢?在江南扎根,已经几十年了,一旦突然要拔离,被驱赶到荒远之地。扶老携幼跋涉万里,翻越险阻渡过大河,离开祖坟,抛弃产业,田地房屋无法变卖,舟船车马无从获得。舍弃安乐的国家,适应习于变乱的乡土,这将会穷困仆倒于路途,漂泊淹没于江河,能到达的人恐怕很少。这是仁者所应该哀怜,国家所应该深思的!依我的愚见,认为暂且应该派遣有威望名声和资财实力的将帅,先去镇守洛阳,扫平梁国、许昌,肃清统一黄河以南地区。水路运输的道路畅通后,垦荒积蓄的粮食已经丰富,豺狼远逃,中原地区稍得安康,然后才可以慢慢商议迁徙的事情。为什么要舍弃稳操胜券的长远道理,拿整个天下来孤注一掷呢!”孙绰是孙楚的孙子。他年轻时仰慕高尚,曾写作《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桓温看到孙绰的表奏,很不高兴,说:“告诉兴公(孙绰字),为什么不按你的《遂初赋》去做,而要插手别人的家国大事呢!”
当时朝廷忧虑恐惧,准备派侍中去劝阻桓温,扬州刺史王述说:“桓温只是想用虚声来震慑朝廷罢了,并非真想迁都;只要顺从他,自然就没事了。”于是朝廷下诏给桓温说:“往昔的丧乱,忽然已过了六十年(永嘉之乱至今约50余年,五纪约合60年,此处或为概数),戎狄肆行暴虐,后代继续着凶恶的行迹,回首西望,感慨叹息充满胸怀。得知你想亲自统帅三军,扫荡污秽,廓清中原,光复旧都,如果不是不顾自身、殉身国家,谁能如此!所有安排处置,都托付给你的高明谋略。只是黄河洛水一带已成废墟,所需要经营的地方很广阔,开始的辛勤,会让你忧心劳思。”迁都的事情果然没有实行。
桓温又提议迁移洛阳的钟簴(编钟及其悬挂架,象征国家权力)。王述说:“永嘉时国力不强,暂时建都江东,正应当扫平天下,回驾旧都。如果不是这样,应该改迁皇家陵园,不应该先迁移钟簴!”桓温于是作罢。
朝廷因为交州、广州遥远,改授桓温都督并、司、冀三州;桓温上表推辞,不肯接受。
前秦:秦王苻坚亲临太学,考核学生们的经义,与博士们讲论学问,从此每月都来一次。
六月,甲戌(疑为具体日期),前燕征东参军刘拔在信都刺杀了征东将军、冀州刺史、范阳王慕容友。
秋季,七月:吕护退守小平津,被流箭射中而死。前燕将领段崇收拢军队向北渡河,驻扎在野王。东晋邓遐进军驻扎在新城。
八月:东晋西中郎将袁真进军驻扎在汝南,运送五万斛米供给洛阳。
冬季,十一月:代王拓跋什翼犍送女儿到前燕成婚,前燕人也把女儿嫁给拓跋什翼犍为妻。
十二月,戊午朔(初一),发生日食。
东晋:庾希从下邳撤退驻扎到山阳,袁真从汝南撤退驻扎到寿阳。
【公元363年】
晋哀帝兴宁元年(癸亥年,公元363年)
春季,二月:己亥(日期),东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兴宁。
三月:壬寅(日期),皇太妃周氏在琅邪王府邸去世。癸卯(日期),哀帝亲自到王府办理丧事,下诏让司徒会稽王司马昱总管朝廷内外各项事务。哀帝想为太妃服丧三年,仆射江虨(“A170”应为“虨”或特定字符,指江虨)上奏说:“根据礼法,应服缌麻(三种丧服中最轻的一种,服期三个月)。”哀帝又想降低服丧规格到一年(期年),江虨说:“克制和委屈个人的情感,正是为了尊崇祖先。”于是哀帝服缌麻。
夏季,四月:前燕宁东将军慕容忠攻打荥阳太守刘远,刘远逃奔鲁阳。
五月:朝廷加授征西大将军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授予他黄钺(代表帝王权威的斧钺)。桓温任命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王坦之是王述的儿子。又任命征西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每件事都一定和这两人商议。桓温府中的人为此编了句话说:“胡子参军(郗超),矮子主簿(王珣),能叫公喜,能叫公怒。”桓温气概高远超逸,很少推崇别人。但他和郗超谈话后,常常自愧不能测其深浅,于是倾身结交,郗超也深深地自相结纳。王珣是王导的孙子,和谢玄都是桓温的属官,桓温都很看重他们。说:“谢掾(谢玄)四十岁时必定会持旌节统率一方,王掾(王珣)年纪轻轻就会做三公(黑头公),都是难得的人才。”谢玄是谢奕的儿子。
朝廷任命西中郎将袁真都督司、冀、并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庾希都督青州诸军事。
癸卯(日期),前燕军队攻陷密城,刘远逃奔江陵。
秋季,八月:有彗星出现在角宿、亢宿区域。
前凉:张玄靓的祖母马氏去世,尊奉庶母郭氏为太妃。郭氏因为张天锡专擅朝政,与大臣张钦等人密谋诛杀他。事情泄露,张钦等人都被处死。张玄靓害怕,要把王位让给张天锡,张天锡不接受。右将军刘肃等人劝张天锡自立为王。
闰八月,张天锡派刘肃等人趁夜率兵入宫,弑杀了张玄靓,对外宣称他突然去世,谥号为冲公。张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当时十八岁。尊奉母亲刘美人为太妃。派遣司马纶骞捧着奏章前往建康请示朝廷任命,并送御史俞归返回东晋。
癸亥(日期),东晋大赦天下。
冬季,十月:前燕镇南将军慕容尘在长平攻打陈留太守袁披;东晋汝南太守朱斌乘虚袭击许昌,攻克了该城。
代国:代王拓跋什翼犍攻击高车(敕勒族),大败他们,俘获一万多人,牛、马、羊一百多万头。
东晋朝廷任命征虏将军桓冲为江州刺史。
十一月,姚襄的旧将张骏杀死了江州督护赵毐,率领他的部众向北反叛;桓冲讨伐并斩杀了他。
---
【公元364年】
晋哀帝兴宁二年(甲子年,公元364年)
春季,正月:丙辰(日期),前燕大赦天下。
二月:前燕太傅慕容评、龙骧将军李洪攻掠黄河以南地区。
三月:庚戌朔(初一),东晋大规模清查户口,命令以现居地为准断定户籍(土断),严格执行法令,称为《庚戌制》(因在庚戌日颁布而得名)。
哀帝听信方士的话,断食五谷只服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劝谏说:“这不是天子应该做的事;陛下这样做,简直像发生日食月食一样(过失明显)。”哀帝不听。辛未(二十二日),哀帝因药性发作,不能亲自处理万机(国家政务),褚太后再次临朝摄政。
夏季,四月:甲辰(二十五日),前燕李洪攻打许昌、汝南,在悬瓠击败东晋军队,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朱斌逃奔寿春,陈郡太守朱辅退守彭城。东晋大司马桓温派遣西中郎将袁真等人抵御燕军,桓温自己率领水军驻扎合肥。前燕军队于是攻取了许昌、汝南、陈郡,将一万多户百姓迁徙到幽州、冀州,派遣镇南将军慕容尘驻扎许昌。
五月:戊辰(二十日),东晋任命扬州刺史王述为尚书令。加授大司马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壬申(二十四日),朝廷派侍中征召桓温入朝参与政事,桓温推辞不肯到来。
王述每次接受任命,都不虚情假意地辞让,凡是他推辞的就肯定不接受。等到他被任命为尚书令,儿子王坦之对他说:“按照旧例应当谦让一下。”王述说:“你认为我不能胜任吗?”王坦之说:“不是,但谦让一下自是美事!”王述说:“既然认为能够胜任,为什么又要辞让!别人都说你比我强,我看肯定不如我。”
六月:前秦王苻坚派大鸿胪授予张天锡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的官爵。
秋季,七月:丁卯(二十日),东晋朝廷下诏再次征召大司马桓温入朝。
八月,桓温到达赭圻,朝廷诏令尚书车灌劝阻他,桓温于是筑城居住在赭圻,坚决辞让录尚书事的在京职务,只遥远地兼任扬州牧。
前秦:前秦汝南公苻腾谋反,被处死。苻腾是前秦君主苻生的弟弟。这时,苻生的弟弟晋公苻柳等还有五人,王猛对苻坚说:“不除掉这五位公爵,最终必定成为祸患。”苻坚没有听从。
前燕:前燕侍中慕舆龙前往龙城,将宗庙以及留守在那里的百官全部迁徙到邺城。
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攻取洛阳,先派人招纳士人百姓,远近各地的坞堡堡垒都归附了前燕;于是派司马悦希驻军于盟津,豫州刺史孙兴驻军于成皋。
东晋\/前燕:当初,沈充的儿子沈劲,因为他的父亲死于叛逆作乱(沈充曾参与王敦之乱),立志要建立功勋以雪刷旧日的耻辱;年纪三十多岁,因为属于刑徒之家(罪犯家属)而不能入仕。吴兴太守王胡之任司州刺史时,上疏称赞沈劲的才能品行,请求解除对他的禁锢,让他参与自己州府的政事,朝廷同意了。正碰上王胡之生病,事情没有实行。等到前燕军队进逼洛阳,冠军将军陈佑守卫该城,部众不超过二千人。沈劲自己上表请求配属给陈佑效力;朝廷下诏任命沈劲为冠军长史,命令他自己招募壮士,得到一千多人后前往。沈劲多次以少击多,挫败燕军。然而洛阳粮食耗尽,外援断绝,陈佑自己估计不能守住,就以救援许昌为名,九月,留下沈劲带领五百人守洛阳,陈佑率领部众东撤。沈劲高兴地说:“我的志向就是要献出生命,如今得到机会了。”陈佑听说许昌已经陷落,于是逃奔新城。前燕悦希率兵攻取河南各城,全部占领。
前秦:前秦王苻坚命令各公爵封国分别设置三卿(郎中令、中尉、大农),其余的官职都允许各国自己选拔征召,只有郎中令由朝廷代为任命。富商赵掇等人车马服饰奢侈逾越身份,各位公爵争相延揽他们担任卿。黄门侍郎安定人程宪向苻坚进言,请求处理此事。苻坚于是下诏说:“本来想让各位公爵延聘选拔英俊贤能的儒士,竟然反而混乱到这种地步!应该命令有关官员追究检查,凡是征召聘任不得其人的公爵,全部降爵为侯,从现在起国家的官吏都由吏部尚书统一选拔征召。不是朝廷任命的士人以上官员,不得乘坐马车;离开都城一百里以内,工商差役奴仆,不得穿金银装饰、锦绣制成的衣服。违犯者处死并在街市示众!”于是平阳公、平昌公、九江公、陈留公、安乐公五位公爵都被降爵为侯爵。
---
【公元365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