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政治攻势,舆论先行(2/2)
竟陵发起的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与舆论风暴,迅速在天下引起了剧烈反响。
**曹魏控制区,邺城、许都。**
曹操震怒不已!他没想到林凡的反击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刁钻!这完全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可以封锁边境,却无法堵住悠悠众口。那些檄文和民谣,如同瘟疫般在底层蔓延,甚至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吏,在私下议论时,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对竟陵描述的向往。更让他恼火的是,《竟陵旬报》上那些真真假假的“内幕”,极大地干扰了他与刘备、孙权的谈判,使得对方在讨价还价时,更多了几分猜疑和顾虑。
“查!给朕狠狠地查!凡传播竟邸妖言、私藏《旬报》者,以通敌论处!”曹操的严令之下,曹魏境内掀起了一场文字狱,一时间人心惶惶,但这反而坐实了檄文中对其“猜忌”、“暴虐”的指控,使得暗地里的不满情绪愈发滋长。
**蜀中,成都。**
刘备与诸葛亮看着由秘密渠道送来的《讨曹贼檄》和《安民告天下书》,以及那份详述曹魏使者威逼利诱细节的《竟陵旬报》,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曹操……确乃国贼。”刘备最终叹息一声,林凡的檄文,句句戳在曹操的痛处,也勾起了他心中对曹操的旧恨。
但更让刘备和诸葛亮心惊的,是《安民告天下书》中描绘的竟陵景象。“吏治清明”、“仓廪丰实”、“寒门晋身”……这些,不正是他刘备一直以来追求却步履维艰的目标吗?林凡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之好!相比之下,困守蜀中、内部纷争不断的自己,显得何其窘迫?
诸葛亮摇动羽扇的速度慢了下来,沉声道:“主公,林凡此乃阳谋。其势已成,其政已得民心。曹操联盟,纵能成事,亦不过延缓其势耳。我益州……需有长远之计了。”与曹操联盟的热情,在竟陵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现实对比下,迅速降温。刘备集团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与曹操的谈判,条件也愈发苛刻。
**江东,建业。**
孙权将自己关在密室,反复阅读着那些来自竟陵的宣传品。他对曹操的许诺本就心存疑虑,如今林凡直接将谈判细节“曝光”,更让他觉得曹操毫无诚意,只想利用江东。
而《安民告天下书》中关于竟陵百姓安居乐业的描述,则像一根根针,刺在他心头。他想起了战败后江东的凋敝,想起了沉重的赔款负担,想起了被扣押的弟弟孙匡……与竟陵的繁荣稳定相比,如今的江东,更像是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舟。
鲁肃再次劝谏:“主公,林凡势大,更兼善于收揽人心。此时若与曹操捆绑过深,无异于自绝于天下民心。当持重观望,以待其变啊!”孙权的态度,在竟陵舆论的影响下,愈发倾向于保守和观望。
**民心向背,胜负之基**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效果在短时间内或许不如真刀真枪来得立竿见影,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而致命的。
曹操辛苦构建的“反林联盟”,尚未正式成型,便已在竟陵发起的政治与舆论攻势下,变得千疮百孔,充满了猜忌与裂痕。刘备更加犹豫,孙权更加退缩,底层民心更是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丞相府内,徐庶拿着最新的各方动向汇总,向林凡汇报:“主公,文宣司攻势效果显着。曹魏境内暗流汹涌,蜀中态度转冷,江东摇摆不定。曹操联盟之策,已受重挫。”
庞统笑道:“曹孟德只怕想破头也想不到,咱们不跟他比刀枪,先跟他比起了笔杆子和钱袋子!他拉拢的是几个人,咱们争取的可是天下人!”
林凡站在舆图前,目光扫过那些因舆论攻势而变得色彩明暗不定的区域,淡然道:“战争的胜负,从来不仅仅取决于战场。道义的高地,人心的向背,同样是决定性的力量。”
“曹操想用旧时代的游戏规则来束缚我们,那我便告诉他,规则……已经由我来定了。”
“继续加强舆论引导,同时,我们的下一步行动,也可以开始了。”
政治攻势,如同一场无声的春雨,悄然侵蚀着敌人联盟的基石。当大多数人开始怀疑曹操的道义与目的时,林凡便已经在道义与人心上,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一仗。这为竟陵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也奠定了最终胜利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