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新政成效,国力井喷(2/2)
“老丈,今年春耕可比往年省力?”林凡下马,与一位正在歇息的老农攀谈。
老农见林凡气度不凡,虽不识得,但也知是贵人,连忙起身,脸上笑开了花:“省力!太省力了!这新式的曲辕犁,又轻便又好用,俺这老骨头一天都能耕好几亩地!还有官府推广的那什么‘代耕架’,更是了不得!听说都是林丞相弄出来的好东西哩!”
“收成可好?”林凡又问。
“好!去岁用了官府发的那个什么……‘肥田粉’(初步生产的矿物肥料),又修了水渠,俺家那十几亩地,亩产比往年多了快三成!交了赋税,家里粮仓都堆满了!娃娃们都能吃上饱饭了!”老农激动地说着,眼中满是感激。
徐庶在一旁低声道:“主公,去岁荆、交二州,因新式农具、水利修缮及初步推广的肥田粉,平均亩产提升两到三成。加之清查田亩、核定税赋,去岁秋粮入库,较前年增长了五成!如今各地官仓,皆已爆满,正按您吩咐,筹建新仓,并允许民间储粮,以备不时之需。”
《礼记》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林凡看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知道竟陵的根基,正在被夯筑得无比坚实。充足的粮食,是稳定民心、支撑战争的绝对基础。
**人才涌现,根基永固**
视察的最后一站,是竟陵官学。
与传统的学堂只读经义不同,这里的课程显得“离经叛道”。朗朗读书声中,既有《诗经》《尚书》,也有《九章算术》《格物基础》;学堂外的空地上,有学子在练习使用算盘、规尺,甚至还有简易的杠杆、滑轮模型供其动手操作。
林凡与徐庶悄然站在一间算学课的窗外,只见年轻的先生正在讲解一道复杂的田亩计算题,台下学子们踊跃发言,思路清晰,显然基础扎实。
“主公,官学推行不过两年,首批学子已崭露头角。”徐庶语气中带着欣慰,“其中算学、格物优异者,已有数十人被格物院提前选拔,参与一些辅助性研究。更有数百人充实到各级官府,担任计吏、工曹等职,因其通晓实务,效率远超旧吏。假以时日,他们将成为支撑新政、推行科技的骨干力量。”
林凡微微颔首。他投入巨资兴办官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知识垄断的打破,新型人才的培养,才是确保他的事业不会人亡政息的百年大计。
回到丞相府,已是傍晚。华灯初上,竟陵城万家灯火,勾勒出一幅繁荣安定的画卷。
林凡再次拿起那份厚重的府库总录,上面的数字已然变得鲜活起来——那是工坊里叮当作响的器械,是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是官学中学子们求知的眼神,是市井间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
“元直,”林凡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去岁岁入,钱三千六百万贯,粮八百五十万石,绢帛……军械铠甲无算。府库充盈,兵甲精良,民心归附,人才渐起……我们,终于有了傲视天下的资本。”
徐庶深深一揖:“此皆主公高瞻远瞩,新政深耕之果!如今国力已成,昔日掣肘,皆不足虑。曹操虽强,然其治下,岂有我等之生机勃勃?刘备虽险,然其蜀中,岂有我等之府库丰盈?孙权虽忍,然其江东,岂有我等之技术日新?”
林凡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北方、西方、东方。
“是啊,他们还在算计着权谋,纠结着地盘。而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接下来,该让天下真正见识一下,什么叫‘国力’了。”
竟陵这台以科技和新政为引擎的战车,经过长时间的蓄力与磨合,终于开始爆发出令人恐惧的澎湃动力。国力的井喷,预示着未来的天下棋局,规则将由林凡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