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天下棋局,落子无悔(1/2)
竟陵城,丞相府最高处的观星阁。
时值建安十八年冬末,一场细雪悄然降临,将这座日益繁盛的雄城点缀得银装素裹。阁内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寒意。林凡独自一人,凭栏而立,玄色衣袍的袖口与下摆被卷入阁内的寒风吹得微微拂动。他手中把玩着四枚温润的玉石棋子——一枚墨黑,象征着雄踞北方的魏王曹操;一枚赤红,代表着新晋汉中王刘备;一枚碧绿,对应着元气大伤、俯首称臣的吴侯孙权;最后一枚,则是深邃的青色,代表着他自己,雄踞荆交,开府建制的林凡。
他的面前,是那幅巨大的、已然将最新格局标注清晰的天下舆图。四枚棋子的位置,精准地落在舆图上的许都、成都、建业和竟陵。
北方的墨黑,厚重而压抑,覆盖着中原、河北、关中以及新得的汉中,疆域最广,实力最强,如同一头盘踞的玄虎,虽在东南、西南受挫,却依旧睥睨天下。
西方的赤红,蜷缩在益州险峻的群山之中,虽失汉中,却凭借王号与天险,牢牢扼守白水、葭萌等关隘,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虽被压制,却未曾熄灭,反而在绝境中凝聚着不屈的意志。
东方的碧绿,局促于江东一隅,颜色黯淡,仿佛蒙上了一层灰尘,失去了往日觊觎荆襄的锋芒,转而向内收缩,舔舐伤口,但那双碧眼深处,隐藏的仇恨与不甘,隔着舆图都能隐隐感知。
而他所处的青色,以竟陵为中心,北抵宛城,南至交趾,东控蕲春以西长江,西连上庸,疆域虽不及曹魏广袤,却地处天下中枢,水陆要冲,更兼府库充盈,兵甲精良,科技日新,如同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青铜,沉凝而坚韧,蕴含着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四足鼎立之局,自赤壁之战后初现雏形,历经荆北争夺、汉中易手、江东背盟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博弈,终于在此刻,以一种相对稳定却又暗流汹涌的姿态,彻底定型。
**复盘得失,洞悉幽微**
林凡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尺规,在舆图上缓缓移动,复盘着这过去一年间,决定天下走向的几步关键落子。
他的手指首先点向汉中。“曹操此子,落子汉中,看似夺取要地,气势如虹,实则……陷入两难。”他轻声自语。曹操得了汉中,却不得不分兵驻守,更因竟陵在东线的强势崛起,其战略重心被牢牢牵制,无法全力西进吞蜀,亦不敢轻易南下攻荆。其势虽大,却如同巨蟒吞象,难以消化,反受其累。“下一步,你是要先稳住内部,还是不甘寂寞,再启战端?”林凡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峭。
指尖移向成都那片赤红。“刘备……弃子争先,倒也果断。”失去汉中的土地,却换来汉中王的名号,于绝境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方格局。此法看似无奈,实则深谙政治之道。“据险而守,整合内部,以待天时……你的‘天时’,又在何处?”林凡很清楚,困守蜀中的刘备,若无机变,终难成大器。荆州名义上的归属,以及上庸等地的不稳定,皆是未来可能引爆的点。
手指最终停留在建业的碧色之上。“孙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林凡微微摇头。背盟偷袭,本是妙手,若能速取江夏,则局面大开。奈何错估了竟陵的反应速度与绝对实力,导致精锐尽丧,国力大损,更是签下城下之盟,威严扫地。“隐忍,是你现在唯一的选择。但碧眼儿,你真的甘心吗?”林凡从不相信孙权会真正臣服,暂时的蛰伏,只是为了下一次更致命的出击。
最后,他的手指回到了代表自身的青色区域,缓缓划过竟陵、襄阳、江夏、交州……“而我……”林凡的目光变得深邃,“‘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强科技’……此十二字,便是我的应对。”
不去争那虚名王号,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不主动挑起大规模战端,珍惜这宝贵的战略发展期;将所有的精力、资源,投入到内政的深耕、科技的飞跃、国力的积蓄之上。工坊的炉火,格物院的灯火,官学中的书声,远洋海船的帆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闲棋”,才是真正决定未来胜负的“胜负手”。
他深刻地认识到,当技术代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带来的将是碾压性的优势。曹操的铁骑,刘备的哀兵,孙权的水师,在超越时代的科技与组织能力面前,都将显得脆弱不堪。
**山雨欲来,落子无悔**
然而,林凡也深知,这短暂的平衡,脆弱得如同覆盖在竟陵城上的这一层薄雪,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消融殆尽,露出底下更加残酷的峥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