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盗墓:我在东北探秘禁地 > 第128章

第128章(1/2)

目录

无双皱着眉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里虽非风水宝地,却是西伯利亚通往大兴安岭最近的入口,也算是一处风水节点。

它与伊勒呼里山隔空相望三百余里,和那条神秘的兴安岭地缝子处于同一纬度。

若硬要挑毛病,也就这两点巧合,其他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

或许问题不在风水,而在于呼勒庆究竟在守护什么秘密——狼群怕的正是这东西?兴安岭人对呼勒岭讳莫如深,这禁忌的源头早已无人知晓,即便问马四海恐怕也得不到答案。

“哥,快看!雕像后面有字。”马丫招呼道。

无双绕到石像后方,发现底座原先被一箱 遮挡,此刻露出两行竖排繁体字,笔迹工整,像是民国时期的手笔:

“呼勒庆将军,为我爱新觉罗海氏一族独守翔龙眼已有九百载。

今不孝后人寻至此处,特为将军留名于世,警醒后人勿忘海氏之辱, 我大清河山。”

(九头鸟书院)

------

第三十五回 阴阳玄道的真实身份

三人面面相觑,这两行字虽用简单的繁体书写,意思也直白,唯独“爱新觉罗海氏”令人费解。

爱新觉罗是 八旗的皇族姓氏,可“海氏”又是哪一支?这姓氏如今虽罕见,倒也不是完全没听说过。

既然提到与满人相关,无双不得不重新审视海姓与爱新觉罗的渊源。

关于海姓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自满族海拉苏氏,其后裔世代生活在如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带。

另一种说法涉及萨克达氏与巴雅拉氏。

清末动荡之际,这两支氏族为撇清与权贵的关联,近六成族人改姓为海。

最离奇的当属第三种说法——这是历史留下的悬案之一。

传闻最早的海姓先祖是舒尔哈赤,即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齐。

他本名舒尔哈赤,后人因避讳清太祖之名,将其末字改为谐音“齐”。

前文提及,无双在多次探险中发现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之间似有隐秘矛盾,最终兄弟反目。

成王败寇,舒尔哈齐的后人被勒令改姓“海”,以防威胁皇权。

民间传言,皇太极登基后,立即下令舒尔哈齐后人改姓,至于为何定为“海”,众说纷纭。

时至今日,这些传闻已难考证,舒尔哈齐的后人也无从寻觅。

结合上述三种说法,再看“爱新觉罗海氏一族”的刻字,显然刻字者与爱新觉罗关系匪浅,否则不敢将两姓并列。

如此看来,坊间传闻竟在此处显得确凿无疑。

石像底座末端覆满泥垢,无双擦拭后发现下方隐约有落款。

但泥渍厚重难除,触感似单字而非全名。

或许是清末民初的动荡局势,让刻字者不敢留全名,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丫,拿卫生纸来。”无双灵机一动。

他将卫生纸贴在泥渍覆盖的落款上,吐口唾沫(引得蓝彩蝶直皱眉),随后轻轻按压,拓下字迹。

展开一看,竟是个“魁”字!

“呀!是你太姥爷?”马丫与蓝彩蝶异口同声。

无双摇头:“民国初期太姥爷尚且年幼,即便后来拜师阴阳玄道,也绝不敢自称‘魁’。”

马丫恍然:“那只能是阴阳玄道了——他来过这里?”

马丫的想法与无双不谋而合,若石像底座的刻字确为阴阳玄道所留,其中必有渊源。

这证明阴阳玄道实为舒尔哈齐后人,也揭示了盗门与爱新觉罗王族结怨的根源,竟可追溯至清朝开国时期的历史纠葛。

(前文埋下的伏笔在此揭晓,诸位可还记得吴功耀对川岛芳子所言?要怪就怪你姓爱新觉罗!)

彩蝶、丫儿,快随我向呼勒庆将军行礼。”既是阴阳玄道先祖,此人与盗门必然渊源深厚。

无双领着两个姑娘恭恭敬敬跪在将军石像前,郑重地叩首三次。

许是跪拜时用力过猛,无双膝下的 向前滑出数寸,露出下方一块方正的古旧地砖。

这地砖约一米见方,与殿内其他地砖形制迥异,显然是后来被人特意安置于此。

无双起身轻叩地砖,下方传来空洞回响。

原来这地砖之下别有洞天。

下去看看!无双掀开地砖,露出一个幽深的地穴。

这地穴明显经过人工开凿,四壁平整,镶嵌着光滑的松花石板。

为防庙中那只大狐狸遭遇不测,三人将它连同幼崽一并带入地道——毕竟今日能脱险,全赖这狐狸相助。

地道呈斜坡状向上延伸,通往山神庙后的山涧方向。

先前他们观察过地形,庙后尽是险峰绝壁,常人根本无法涉足。

狼眼手电的光束照亮前方,可见数百米外就是出口。

这条地道显然是专为连接山神庙与后方禁地而建。

虽无机关暗器,三人仍步步谨慎。

行进间,无双发现地道两侧的松花石板上,每隔一段就刻有俄文字符。

更令人警觉的是,多年无人踏足的地道积满浮尘,尘面上却残留着一串脚印。

有俄国人来过这里!无双断言道。

------

第三十六回 翔龙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