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允炆的“掌权之道”(1/2)
此刻,朱允炆默默摇头,神色黯然。
不能!
绝对不能!
若他真下狠手,走上杀戮之路,朝中无数勋贵、二叔、三叔、四叔,诸多藩王,还有父亲与祖母……
都将成为必须清除的对象。
可现在的他,不过是以“替皇爷爷查明悬案”为名,勉强立身于奉天殿的“二皇孙”。
还是被官员们临时推举出来,主持大局的傀儡式人物!
手中掌握的兵力,连京城都难以踏出一步!
如此境地,他又怎能依循某些人心中设想的那条“绝路”前行?
失败的概率,毫无疑问:十之有十!
走到这一步,朱允炆的心志已开始考量全局,所有的谋划,不仅要超越既定计划,更要顺应时局流转。
更何况——
朱允炆自己也清楚,至今仍无法真正下定“六亲不认”的狠心。
对孔明灯动手脚,在他看来,已是逼至绝境的无奈之举,既是为了阻止朱雄英现身,也是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谋得真正的未来!
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既然“一击毙命”的极端手段不可行,那就只能选择循序渐进的“温水煮蛙”之策。
皇爷爷的离世,源于“格物院”的意外;
而他自己,则是被“百官”拥立而出,作为皇室暂代的主心骨,维稳之锚!
这两点,绝不能动摇!
他所做的一切,都必须符合一个“为皇爷爷申冤复仇”的皇孙形象。
在此期间,他必须如同昨夜一般,哪怕是为了实现自身目标,也必须牢牢守住这两条底线。
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查清皇爷爷的“冤案”。
而他今日能立于此处,是因为朝廷与天下万民,亟需一位定海神针!
他必须——
向满朝文武、向天下百姓证明!
自己,必以证据为凭,彻查案情,决不会像昔日的洪武帝那般,凭一己好恶滥施刑戮!
一切,皆以朝廷法纪为依归!
要做一个明察秋毫、克己奉公、勤于政事、被百官万民共尊为千古仁主的君王!
只要达成此志,那么,其余的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那些曾在洪武朝惶惶不可终日的臣子,也必将倾心拥戴于我。
唯有暗中积蓄力量,逐步壮大根基。
如此,君上的威仪,方能真正树立。
而在此之前——
父王必须安然无恙,皇祖母也必须健在。
他们尚不能此时现身。
至少……
要让自己将今日这场局面,完整演完!
接下来,他必须颁布自己的“政令”,让那些期盼他登临大位的臣属,再多一些,再增一分!
从而与洪武年间形成鲜明对照!
只要父王与皇祖母仍在人世,如今戍守边陲的武勋贵胄与藩王叔辈,便能维持势均力敌之局。正如那位柳泷玉所言——
她所带来的,是来自外邦对大明的压力,是诱敌现身之计。
继而,让她推动一场“夺门之变”,引发朝纲动荡?
哼!
朱允炆心中冷笑浮现。
即便二人已有肌肤之亲,可因她身份特殊,朱允炆何曾真心信她半分?
若大明内乱骤起,那她曾所属的、与大明几乎同时崛起的“帖木儿帝国”,岂非正可乘机图谋东进?
正好。
朱允炆便可借此良机,使那些勋臣武将与藩王叔父们,不得返京。
滞留边疆,即是维系平衡!
燕王亦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