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135章 渭水逢君

第135章 渭水逢君(2/2)

目录

孙传庭站起身,目光扫过二人,沉声道:“分兵两路,速战速决。赵守义,你领三千军士,清剿各地流匪,重点清缴晋南山林的残部,务必斩草除根,保百姓春耕无忧;赵承,你带两千兵马,查办世家余党,逐一核查田产账簿,抄没的隐匿田产,尽数分给无地农民。限一月内办妥,春耕前,山西境内不得有半点乱象!”

“末将定不辱命!” 赵守义与赵承再次抱拳,转身大步离去布置。

府衙外很快响起张贴告示的吆喝声,流民们围在告示前,听着 “管饭给钱、免徭役” 的消息,枯槁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眼里燃起了久违的希望。山西的复苏,就这般在孙传庭的雷厉风行与本土将领的协同配合里,稳稳拉开了序幕。

同一时刻,西安城外的渭水码头。

西安城头,岳承嗣一身银甲,立在箭楼之下,目光紧紧锁着渭水下游的方向。他已在这里站了近一个时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佩剑 —— 那剑穗是上月温玉薇送粮时,亲手为他系上的,青蓝色丝线编得细密,摸起来软乎乎的,风一吹就轻轻晃,像极了当时她递剑时,轻轻颤动的指尖。

“大哥,您都站快一个时辰了。” 身旁的牛大挠了挠头,憨声憨气地开口,他比岳承嗣大两岁,却始终跟着岳家军的规矩叫 “大哥”,“温姑娘的船按日子该到了,您就是再着急,也得等船靠岸不是?要不咱先去城楼下候着?”

岳承嗣瞪了他一眼,喉结动了动,却没说话,目光依旧胶着在远方的水面上。他哪是急着等船,是昨夜翻来覆去没睡好,满脑子都是上月温家送粮时,她站在码头清点粮袋,风把她的裙摆吹得飘起来,见他过来,笑着递上账本的模样。自温家接了西安粮草供应的差事,她每月都来送粮,一来二去便熟络了,只是每次见她,他总觉得心里像揣了只蹦跳的兔子,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

“来了!大哥,您瞧!” 牛大突然指着下游方向,兴奋地大喊。

岳承嗣猛地抬头,只见一艘乌篷大船顺着渭水缓缓驶来,船头立着个熟悉的月白身影,风拂起她的裙摆,发间的碧玉簪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 正是温玉薇。他瞬间挺直了背脊,原本紧抿的嘴角不自觉弯了弯,又赶紧绷住,可耳尖却悄悄红了,连握着剑柄的手都紧了几分。

船刚靠稳岸,温玉薇便抬起头,朝着城头望来,一眼就瞧见了那抹挺拔的银甲身影。她眼睛一亮,朝着城头用力挥了挥手,清亮的声音顺着风飘了上去,带着几分雀跃:“岳节度使!粮运到啦!快派些弟兄来搬吧!”

岳承嗣听见声音,再也绷不住,朝着牛大粗声吩咐:“带五百弟兄,速去码头卸粮!仔细着点,别碰损了粮袋!” 说完,不等牛大应声,便转身大步走下城头,连平日里最讲究的军步都乱了几分,脚步轻快得像是怕慢了一步,人就不见了似的。

乌篷船刚系好缆绳,岳承嗣就已骑马赶到码头。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船边,望着立在船头的温玉薇,原本到了嘴边的 “温姑娘”,却卡在喉咙里,只憋出一句:“你…… 你来了。”

温玉薇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眉眼弯成了月牙,屈膝福了一礼:“岳节度使安好。家父说西安近来军务繁忙,粮草需及时补送,便让我押着这船新粮过来。倒是您,瞧着比上次在码头见面时,精神了不少。”

“军中诸事顺遂,自然精神。” 岳承嗣连忙点头,目光落在她发间的碧玉簪上,又慌忙移开,看向船舱里的粮袋,却没敢再挪开脚步,只轻声道,“一路水路颠簸,辛苦你了。城里驿馆已备好住处,先下船歇息吧,卸粮的事交给弟兄们就好。”

“不急。” 温玉薇摇摇头,侧身让开船板,“先看着粮卸完清点清楚,我才放心。再说,每月来送粮,早习惯了,哪算辛苦。”

说话间,牛大已带着军士赶到,麻利地跳上船搬运粮食。岳承嗣就站在船边,没再说话,只是目光总不自觉地落在温玉薇身上 —— 看她踮着脚帮军士清点粮袋,看她弯腰叮嘱船工小心脚下,看阳光洒在她发间的玉簪上,映出的光落在她脸上,暖得像这渭水岸边的晨光。

他忽然想起上次她送的剑穗,此刻正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着。风里带着新粮的香气,还有她身上淡淡的草木香,岳承嗣悄悄松了松握着剑柄的手,嘴角又忍不住弯了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