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20章 黄河别万年,秦岭躯物破敌军

第20章 黄河别万年,秦岭躯物破敌军(2/2)

目录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溃兵的呼喊声 —— 罗虎的人找来了木筏,过了溪谷,正往松林里钻。秦良玉让三十名精锐分成两队:一队拿着火把,往蚁窝里扔燃烧的艾草 —— 艾草烟浓得呛人,能把蚂蚁逼得发狂;另一队用长杆戳蚁窝的土壁,杆头绑着锋利的石片,一戳就是个大洞,密密麻麻的黑蚂蚁立刻涌了出来,像黑色的潮水般往四周爬。

“躲进石缝!” 秦良玉喊着,率先钻进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那岩石中间有个窄缝,正好能容下八十人。精锐们紧随其后,每个人都握紧了短刀,警惕地盯着外面。

溃兵们冲进松林时,先头的几个人正好踩在蚁群里。“哎哟!什么东西咬我!” 一个溃兵尖叫着跳起来,低头一看,裤腿上爬满了黑蚂蚁,正往他的腿上咬。他慌乱地拍打,却把蚂蚁拍得更散,旁边的人也被波及,瞬间乱作一团。

“是杀人蚁!快用火把烧!” 罗虎的声音传来,可溃兵们哪有那么多火把,有的只能用刀砍自己的裤腿,有的甚至往地上打滚,想把蚂蚁压死。可蚂蚁太多了,滚了一圈反而沾了满身,惨叫声在松林里回荡。

秦良玉趁机让二十名精锐悄悄绕到溃兵身后,在他们撤退的路上设陷阱:用藤蔓拴住石块,在地上插好削尖的木矛,还把松针堆在陷阱旁 —— 踩上去没声音,能让人防不胜防。等溃兵们好不容易用火把赶跑蚂蚁,刚想往回撤,又有人踩进陷阱,石块砸在头上瞬间毙命,木矛刺穿脚踝,疼得人在地上打滚。

“将军,天快黑了,咱们找地方歇脚吧?” 一名精锐小声说。秦良玉点头,带着人往松林深处走 —— 夜里的秦岭更危险,但也更安全,罗虎的人不敢在林子里过夜。

夜里,秦良玉带着两名精锐钻进林子觅食。她不用火把,只靠月光辨认踪迹 —— 山鸡在松枝上栖息,她悄悄绕到树后,短刀精准刺穿山鸡的咽喉;野兔在草丛里啃草,她用捕兽夹轻轻放在兔洞旁,不到半个时辰就扛回三只山鸡、两只野兔。篝火边,她把烤得焦香的兔肉分给受伤的弟兄,自己则啃着野果:“在山里,眼睛要亮,手脚要轻,才能活下来。”

精锐们边吃边笑,有的还哼起了石柱的山歌,虽然每个人都带了伤,却没人抱怨 —— 跟着秦将军,他们知道自己能活着出去,能活着去洛阳见那些伤兵弟兄。

第三战?崖壁引蜂:戳破蜂巢,借毒退敌

第二天一早,秦良玉带着人继续往秦岭深处走。罗虎的追兵还在后面,只是队伍越来越散,溃兵们大多没了士气,有的甚至趁夜逃了。秦良玉让人盯着追兵的动静,自己则在前面探路 —— 她要找一个能彻底摆脱追兵的地方。

中午时分,他们摸到一处崖壁下。崖壁有两丈多高,上面挂着十几个巨大的野蜂窝,每个都有水桶大,嗡嗡的蜂鸣声隔老远都能听见。崖壁中间有一条窄道,仅容两人并行,道旁是深不见底的山谷 —— 这里正是个绝佳的伏击点。

“这蜂叫‘七里疯’,被蜇三下就能让人昏迷,蜇十下就能致命。” 秦良玉指着蜂巢,对精锐们说,“等会儿罗虎的人来了,咱们就用长杆戳蜂巢,把蜂群往窄道里赶,让他们进退不得。”

精锐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找长杆,有的在窄道尽头堆石块,有的则往身上抹松脂 —— 松脂味能暂时挡住蜂群。秦良玉站在崖壁下,望着远处的山道,心里清楚:这一战要是赢了,就能彻底甩开罗虎;要是输了,他们八十人都得死在这秦岭里。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马蹄声 —— 罗虎的人来了。他只剩下不到八千溃兵,骑兵也折损了一半,可依旧不肯放弃。“秦良玉!你给我出来!” 罗虎的怒吼声传来,震得崖壁上的石子往下掉。

秦良玉冷笑一声,对精锐们说:“动手!” 十名精锐立刻举起长杆,杆头绑着锋利的石片,狠狠戳向崖壁上的野蜂窝。第一个蜂巢被戳破,蜂蜜混着蜂蛹往下掉,成千上万只野蜂涌出来,朝着窄道里的溃兵扑去。

“是毒蜂!快躲!” 溃兵们尖叫着往后退,可窄道太窄,后面的人想退也退不开,只能被蜂群追着蜇。有的溃兵脸肿得像馒头,眼睛都睁不开;有的被蜇在脖子上,瞬间倒在地上抽搐;还有的慌不择路,掉进了旁边的山谷,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

罗虎被蜇得满脸是包,气得挥刀砍蜂,却连一只都没砍中。他看着窄道里的溃兵死的死、伤的伤,又看了看远处秦良玉的身影消失在崖壁后面,终于咬牙下令:“撤!这秦岭是鬼地方,不追了!”

溃兵们如蒙大赦,纷纷往后退,有的甚至连兵器都扔了,只想快点离开这要命的地方。

等闯军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山道尽头,秦良玉才靠在崖壁上,忍不住咳嗽起来 —— 刚才杀得急,被几只野蜂蜇了胳膊,此刻肿得老高。八十名精锐只剩不到六十人,每个人都带了伤,有的胳膊被蚁咬得流脓,有的腿被虎爪抓伤,却没人抱怨。

秦良玉擦了擦双剑上的血,望向秦岭深处的迷雾:“走,往谷里躲几天,等罗虎彻底退了,咱们就去洛阳见万年他们。” 六十人的身影顺着崖壁后的小路往里走,松针落在他们肩上,像给这群浴血的残兵,披了件沉默的铠甲 —— 他们知道,只要活着,只要能到洛阳,白杆军就能重新聚起来,就能继续为大明征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