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朝霜映血(1/2)
皇陵深处的震动,被层层叠叠的玄铁栅栏与星阁秘术压得密不透风。守陵卫的青铜甲胄上凝着霜气,每一次呼吸都在冷空气中炸开白雾,而那些流转在石缝间的星纹结界,正以肉眼难辨的频率微微震颤 —— 十日之前,那场帝者与邪神化身的地脉厮杀,终究没能被彻底封存。就像投入深潭的石子,表面虽已平复,底下的漩涡却正顺着地脉,悄然缠上帝国的权力中枢。
十日光阴,快得像殿角掠过的孤雁。
紫宸殿的铜环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当内侍监用银签挑亮殿内最后一盏长明灯时,百官已踏着朝露鱼贯而入。朱红立柱投下的阴影里,青色朝服层层叠叠,却听不到半分多余的声响,唯有笏板偶尔碰撞的轻响,像冰面裂开的细纹。沉默比往日更沉,压得人胸口发闷 —— 谁都能察觉到不对劲,皇陵方向十日来重兵封锁,连星阁的紫袍术士都换了三拨岗,那位年轻帝王从皇陵归来后,更是三日未曾临朝。此刻这份寂静里,藏着太多窥探的目光,像蛛丝般缠向龙椅的方向。
龙椅之上,沈静姝的玄色帝袍绣着十二章纹,领口的珍珠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十二旒珠玉垂在眼前,将她的面容遮得模糊,只在珠串晃动的间隙,偶尔泄出一点冷白的下颌线条。她坐得极直,背脊挺得像战场上的长枪,可侍立在侧的内侍监李德全,却能瞥见她宽大袍袖下的秘密 —— 那只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尖正泛着不正常的苍白,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青,连指甲盖都透着淡淡的灰。
皇陵归来的第十夜,李德全曾在御书房外守到三更。他听见里面传来压抑的咳嗽声,夹杂着瓷器碎裂的脆响,后来太医捧着染血的绢帕出来时,脸色比殿内的烛火还要苍白。帝王体内的归墟印与寂灭烙印本就相克,此番为镇压邪神又强行催动,两股力量已在她经脉里搅成了乱麻,更别提吞噬古神本源核心留下的隐患 —— 那是更深层的折磨,像有无数细针在神魂里游走,连太医院秘制的凝神丹,也只够暂缓片刻痛楚。李德全知道,此刻支撑着她的不是药石,是那股从侯府深渊里爬出来的韧劲,正硬生生将体内的裂痕黏合在一起。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
李德全的唱喏声拖得极长,像根细针划破了殿内的死寂。话音刚落,殿外的风突然灌进来,吹得烛火猛地一晃,将百官的影子在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
短暂的停顿后,好几道身影几乎同时踏出队列。户部尚书的朝服下摆沾着些许泥点,他刚从东南疫区赶回来,奏报的是赈灾粮款的调度;工部侍郎捧着厚厚的册页,声音发颤地请奏星髓矿脉的开采章程 —— 星髓是锻造兵器的关键,矿脉停工十日,前线早已催得紧;还有礼部尚书,花白的胡须随着说话的节奏抖动,反复斟酌着年关祭祀的礼仪细节,生怕触了帝王的霉头。
桩桩件件都是寻常政务,可沈静姝透过晃动的旒珠看过去,却能瞧见每张面孔下的心思。户部尚书眼角的余光总往吏部方向瞟,分明是在试探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是否可靠;工部侍郎提及矿脉时,指尖在册页上掐出了浅痕,显然是受了某些勋贵的嘱托;就连最谨小慎微的礼部尚书,话里话外都在打听祭祀时是否会启用废帝旧部。这些心思像蛛丝,在殿内悄悄织成一张网,等着看这位帝王如何破局。
沈静姝没有立刻开口。她的目光扫过人群,在户部尚书提到 “疫区流民需安置” 时,轻轻 “嗯” 了一声,声音不高,却让户部尚书瞬间松了口气;轮到工部侍郎奏报矿脉时,她只淡淡问了句 “星阁术士勘测过矿脉稳定性了吗”,便让对方额角渗出了冷汗 —— 谁都忘了,星髓矿脉与地脉相连,皇陵之事未明,贸然开采无异于玩火。直到一位白发老臣颤巍巍出列,提及宗室子弟 “愿为陛下分忧” 时,沈静姝才终于多开了口。
“朕记得,定安侯府的沈砚,还有平乐王旁支的李砚之,都是有贤名的。” 她的声音透过珠串传出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却字字清晰,“着吏部会同宗人府考核,若真有才干,可先补入兵部观政。”
此言一出,殿内的呼吸似乎都顿了顿。李德全眼角的余光瞥见,几位与废帝血缘亲近的宗室官员,手指悄悄攥紧了笏板;而站在前列的星阁指挥使萧逸尘,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扬了扬。谁都以为皇陵之事会让帝王收紧权柄,没想到她反而放了权 —— 是故作宽和,还是另有图谋?人群里,宗正寺少卿周显低眉顺眼地站着,青袍下摆却悄悄蹭了蹭地砖,袖袍下的手指猛地蜷缩了一下。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之际,一道沉厚的声音突然打破了微妙的平衡。
刑部尚书赵承业手持玉笏,缓步踏出队列。他的朝服一丝不苟,连腰带的结都系得极为规整,可声音却像浸了冰:“陛下,前御史中丞崔明堂一案,经三司会审,又得星阁秘术甄别,现已查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肃立的百官,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崔明堂所呈血书,出自受‘蚀梦’之力侵蚀者之手 —— 其人记忆已被扭曲,连自家祖坟的位置都说错了。其所携三名‘人证’,经星阁术士查验,神魂皆有破损,所言尽是虚妄。”
李德全的心提了起来,他看见帝王袍袖下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但 ——” 赵承业的声音陡然转沉,像巨石投入冰湖,“崔明堂自身,经星阁紫袍术士以‘清心咒’反复勘验,神魂清明,未有半分外力侵蚀之兆。”
“轰” 的一声,殿内仿佛炸开了隐形的惊雷。所有人心头都掠过同一个念头:未曾被侵蚀,那便是主动构陷!李德全眼角的余光扫过,只见几位清流官员脸色骤变,而站在末尾的崔明堂旧部,身子已经开始发抖。
赵承业没有理会殿内的骚动,继续说道:“臣等彻查之下发现,崔明堂与东南卢阳郡守张承泽、以及…… 已致仕的前太傅王崇之,素有密信往来。”
“王崇之” 三个字出口时,连殿外的风声都似乎停了。这位三朝元老,虽已致仕归乡,可他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光是现任的六部侍郎里,就有三个是他的弟子,更别提他还是废帝昔日的授业恩师。这把火,竟是要烧向那位隐居在江南的 “文圣”!
赵承业的玉笏在地面轻轻一点,声音压得更低:“信中虽未明言构陷之事,却处处讥讽陛下新政‘过于刚猛’,抱怨星阁与星寰军‘权柄过重’,甚至提及‘民心可用’,暗示当以舆论‘匡正君心’。”
沈静姝始终没说话,旒珠下的目光平静得像深潭。她早知道崔明堂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那封看似直指星阁的血书,背后必然牵着更粗的线。直到赵承业奏完,她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崔明堂,你还有何话说?”
殿角的阴影里,崔明堂被两名侍卫押着跪伏在地。他的官袍早已被剥去,身上那件素色囚服沾满了尘土,头发也散乱地贴在额前。可听到帝王的问话,他却猛地抬起头,灰败的脸上突然泛起不正常的潮红,喉咙里滚出哽咽的声音:“陛下!臣或许识人不明,或许被奸人蒙蔽!但臣之心,可昭日月!”
他重重地磕了个头,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陛下重用酷吏,纵容星阁滥用秘术,视文臣如草芥,长此以往,大胤江山危矣!臣今日虽死,他日史笔如铁,定会记下陛下的……”
“够了。”
沈静姝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冰投入滚油,瞬间浇灭了崔明堂的慷慨激昂。她微微前倾身体,旒珠随之晃动,漏出一点冷冽的目光:“你的心,朕不在乎。朕只看见,你拿着别人递来的刀,捅向朝堂,还以为自己是为民请命的英雄。”
她的目光转向赵承业,语气平淡无波:“崔明堂构陷大臣,扰乱朝纲,依律该如何处置?”
赵承业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一丝迟疑:“回陛下,按律当革职除名,流三千里,遇赦不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