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讨论影视行业未来(1/1)
紫砂壶嘴吐出缕缕白汽,裹着岩茶的焦香在静谧茶室里缓缓盘旋。陈诚坐于主位,姿态松弛,手腕轻提慢注,橙黄透亮的茶汤便精准落入白瓷品茗杯,动作行云流水,透着与年轻外表不符的沉稳老道。
对面的韩三平接过茶杯轻嗅茶香,似不经意提起:“小陈,我们过来就是想听一下你对我国影视行业未来的前程,还有哪些类行电影有拍摄的价值。”
陈诚嘴角牵起细不可察的弧度,未立刻应答,先将一杯茶推给身旁的博纳老总于东。放下茶壶,身体微后靠,目光扫过在场几人,才慢悠悠开口:“韩叔,这么明显的事,大家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声音不高,却如石子砸进静湖,“电影是什么?说破大天,首先是视觉感官艺术,是让观众‘看’的,不是让他们猜谜参禅。可如今有些大导演,偏要在镜头里绣花,秀那点曲高和寡的造诣,把影院当个人展厅,观众用脚投票,能怪谁?”
他顿了顿,语气带几分戏谑:“你们看我拍的片子,《疾速追杀》有啥深刻内核?没有。核心就一句:为救家人,神佛皆杀。简单、直接、爽快,就是情绪宣泄——让憋屈一天的普通人,跟着主角把闷气吼出来。”
声音渐添穿透力:“老百姓白天看老板脸色,晚上盯房贷短信,活得够累了。花钱进影院是想做两小时美梦,松口气,不是找堵心、受思想教育。看完只觉更失败绝望,下次谁还来上当?我好不容易补了特效短板,给了大家造梦工具,偏有人没半点想象力,活该赚不到钱。”
于东抿茶笑接话:“上次电影局开会,你指着那几位拍苦难艺术片的第六代导演骂,也是因这个?”
陈诚似想起旧事,嗤笑摆手:“于总,说实话,他们赚不赚钱、活不活,与我无关。换你开影院,愿排他们的片?明明不卖座还占档期,不是恶心人是什么?”眼神骤然锐利,语速加快,满是不加掩饰的鄙夷,“这帮人本事实在,脾气倒大。片子没人看,就抱团投诉,说我们做商业片的庸俗没灵魂。难听点说,我压根瞧不上。满嘴仁义道德、艺术良心,自己立场稳不稳、屁股歪不歪,心里没数?我敢指着鼻子骂,他们敢吭一声?真等上头查起来,那点底子一查就哑火,你信不信?”
一旁静坐、指尖盘着檀木佛珠的英皇大佬杨守成,这时轻笑两声打破紧绷氛围,如慈长辈望着锋芒毕露的陈诚:“阿诚,实话讲,我们这些老家伙,是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你们眼里黑白分明、容不得沙子,到我们这年纪,牵绊多、顾虑重,有些事,难得糊涂。”
陈诚对杨守成始终存着尊重,深吸口气平复神色,亲自续茶:“杨叔,我懂您的意思。但有些窗户纸,总得有人捅破。”
再看向众人,语气笃定且具前瞻性:“过往不提,聊往后。电影未来的路,方向早明了。”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视觉。必须是视觉爆炸,够有冲击力。就像我们筹备的‘神话’系列,盘古开天、后羿射日,这般宏大场景,本就是最好的视觉盛宴。我的魅影数字科技特效已走在世界前列,好比先锋部队拿下桥头堡,后续大军再不跟上,就是捧着金碗要饭。”
“第二,类型明确。除了神话特效大片,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永远有市场;青春爱情片低成本高回报,拍得真诚就有戏;喜剧更是刚需。”
话锋一转,再破行业固有认知:“另外,别再迷信大明星等于高票房,这套路快行不通了。看我的片:《爱情至上》是我和同学瞎闹着拍的,成绩摆在那;《超体》女主刘亦菲,当时沉寂许久,哪有票房号召力?靠的是片子本身的概念;《疾速追杀》我自己上阵,此前虽有点名气,从没扛过全球票房,结果照样全球爆火。”
“核心是什么?”他总结时目光灼灼,“是好故事、强情绪、炸裂视觉。抓牢这三点,明星不过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
韩三平若有所思:“按你说的,是我们太迷信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反倒忽略了故事本身与视觉冲击力?”
“有这层原因,更关键是没找对自身定位。不少公司不知自己擅长啥,盲目乱投资。”陈诚话锋直指一旁的李明,刻意提醒,“大狗哥,你这事上得格外留意,不懂的别瞎投。”他心底清楚,前世李明就是急于将小马奔腾推上市,找银行借钱对赌,最终累得心肌梗塞离世,此番提醒,算是暗中避祸。
李明一脸茫然,没料到闲聊会扯到自己身上。他主业仍在电视剧领域,虽有涉足电影投资的想法,也只能硬着头皮问:“小陈总,这话怎么说?”
陈诚一边续茶一边道:“做影视投资,求的是稳。超出承受范围的,坚决不能碰。简单说,兜里只有一百块,偏要投三百,就得欠两百外债,借钱投资本就不可取——我们扛不住超能力的亏损。投资前先想清楚,若项目失败,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别总觉得投资必赚,哪有这般好事?真能稳赚,轮得到我们?投资本是互惠互利,你得能提供价值。就像《疾速追杀》,我有大概率盈利,为何找毫无助力的公司联合投资?找人合伙是为扩大影片影响力、冲票房,给不了半点支持,要么是来当冤大头,要么就得高价买份额。”
李明琢磨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在理,往后投资得谨慎,不能盲目被人忽悠。”
韩三平在旁没好气插言:“陈诚,你不投资便罢,还撺掇国内影视公司别乱投。投资这东西谁能看透?谁能保证稳赚?”
“我刚都说了,兜里一百块,为何非要投两百?投一百就够,亏了也是自己能承受的损失,何必借钱冒险?”陈诚语气直白,将投资逻辑简化道,“真亏了本,债主还逼还那两百,难不成拆东墙补西墙?这般不切实际的投资,本就没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