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鱼生茶油文化节(2/2)
鱼生工坊区:来自“渔火佳品”的大厨们刀光闪烁,新鲜的鱼生在他们手下被片得薄如蝉翼,整齐码放在冰盘上,就是绝佳艺术品。
食客们排起长队,只为第一时间品尝搭配了“金珠子”山茶油的极致鲜味。
林金果没有刻意夸大茶油的杀菌效果,而是用科学且通俗的方式向游客科普:“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科技的验证,山茶油是咱们吃鱼生的好搭档,美味升级,吃得更安心!”
现场,穿着传统服饰的姑娘们熟练地演示着搭配山茶油的鱼生吃法,那金黄的山茶油滴落在雪白鱼片上的瞬间,以及食客们品尝后露出的满足笑容,成了最生动的广告。
茶油品鉴区:不同等级、不同工艺的山茶油如同等待品评的美酒,游客们手持小杯,细细品味其中细微的风味差异。
“老板娘,你们这个山茶油真不错,我带几瓶回去,以后家里拌凉菜、吃鱼生都用它!”一位来自省城的游客在品尝后,立刻找到了展位前的林金果。
“您真是太有眼光了!您看,还有便携装……”林金果笑着应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更让她惊喜的是,本地多家主打鱼生特色的餐厅、农家乐,纷纷主动联系,要求订购钰果生辉的山茶油作为指定用餐配料,甚至联合推出了“茶油鱼生套餐”。
“林总,你们这个点子真是绝了!”一家农家乐的老板握着林金果的手,激动地说,“以前总有些客人担心,现在好了,有了这山茶油做‘护身符’,客人吃得放心,我们生意也更红火了!”
林金果站在熙熙攘攘的文化节现场,看着人们愉悦地品尝着这份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美味与健康的地方美食,心中豁然开朗。
“瑾鸣,这金珠山茶油与八宝鱼生的成功联姻,为钰果生辉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陆瑾鸣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食客们身影攒动,不由笑了:“何止是新大门,我爸今早还夸你,没早认可你的眼光。”
林金果脸颊微热:“乡村振兴,或许就是这样——并非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每一处细节。它可以是一粒茶籽的涅盘,也可以是一碟鱼生的革新。”
“没错。”陆瑾鸣过来搂住她的肩膀,声音笃定:“这碟淬炼了山茶油新火的八宝鱼生,其意义已远超美食本身,它正成为连接城乡、推动产业融合、提振文化自信的一枚活色生香的棋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发光发热。”
民俗互动区:当地手艺人展示着刺绣、竹编等非遗技艺,欢快的民族歌舞表演将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公园在灯光点缀下如梦如幻。
主舞台上,象征着文化节正式启动的鼓声被擂响,声震四野。
林金果与陆瑾鸣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
她在一个展示着父亲那些泛黄信笺的“信笺回廊”前驻足,看到几位年长的游客正指着其中一封,低声念着“真正的燎原之火,必须从灰烬中重生”,而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她仿佛看到,父亲信中所描绘的那片燎原之火,正以最温暖、最蓬勃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
林金果与陆瑾明深情对视,笑意加深:“往后,咱们接着一起守这份鲜,传这份香。”
“好!以山茶为媒,以土地为证,我们一起守鲜传香,共赴乡村振兴的繁花盛景!”
? ?刚好写了一个茶果秋收季,故事也要讲完。
?
每个游子心里都有一片“茶山”——或许是奶奶的咸菜,妈妈的拿手好菜,或许是村口那棵梨树,巷口的小吃。这些味道,是我们行走世界的底气。
?
为什么要写古法榨油、写茶山?因为乡村振兴不是复制城市,而是让乡土自己长出现代的模样。就像茶籽,终将在新时代发芽。
?
有朋友说,从闺蜜团看到了自己和姐妹合租的岁月。这或许就是故事的意义——让每个在异乡拼搏的人,都能照见自己。
?
——致每个不忘来路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