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85集:治疫初试整合术(2/2)
巴特尔愣了愣:“西戎人说‘外伤才需补脏器’,这疫病……”
“北狄医士讲,‘热邪耗气’,”轩辕打断他,目光落在远处晒谷场的草垛上,那里曾有个少年跟他学过导引,此刻正裹着麻布咳嗽,“光去邪不够,还得补元气。”
太阳爬到头顶时,药汤的香气已经弥漫了整个部落。第一批喝药的孩童,额头开始冒汗,烧得通红的脸颊渐渐退了些色。老仲用石针处理过的几个重症者,抽搐止住了,虽然还在昏睡,呼吸却平稳了许多。巴特尔端着鹿肝粥守在石屋门口,看轩辕从里面出来,连忙递过一块水囊:“你从早上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
轩辕接过水囊,手指触到冰凉的陶壁,才觉出喉咙干得发疼。他仰头喝水时,瞥见阿蛮正蹲在一个老婆婆身边,用木勺一点点喂药。老婆婆咳得厉害,药汁洒了些在衣襟上,阿蛮就用自己的麻布巾轻轻擦去,动作轻柔得像在拂去草叶上的晨露。
“阿蛮,你不怕被传染吗?”轩辕走过去问道。
阿蛮抬起头,眼里映着陶锅的火光:“在南岭时,我娘就是这么教我的。她说药能治病,心能暖人。”她顿了顿,忽然笑了,“轩辕大哥,你把南人的草、东夷的石、西戎的肉、北狄的理掺在一起,倒真比单一的法子管用。”
轩辕望着空地上渐渐多起来的走动身影,那些刚退了烧的族人,正按照他教的东夷导引术,慢慢舒展着胳膊,像刚破壳的雏鸟。风里的药香、血腥味、兽皮的膻味混在一起,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安宁。他忽然想起岐伯说过的“医者,意也”,此刻才真正明白——所谓整合,不是把四方医法堆在一起,而是像调和五味,让酸的能敛、苦的能清、甘的能补、辛的能散、咸的能软,最终都为了一个“活”字。
暮色降临时,最后一口陶锅里的药汤见了底。阿父从石屋里走出来,虽然还虚弱,却能自己拄着拐杖了。他走到轩辕面前,忽然弯腰行了个大礼:“以前总笑你跑遍四方学些‘旁门左道’,今日才知,这些都是救命的本事。”
轩辕扶住他,指尖触到老人粗糙的手掌,忽然有些鼻酸。他想起在东海边被石针扎破的伤口,在南岭误食毒草的剧痛,在西戎缝合时溅到衣襟上的血,在北地数错脉象时的懊恼——那些曾被族人嘲笑的“折腾”,此刻都化作了石屋里平稳的呼吸,化作了孩童退烧后露出的笑容,化作了阿蛮眼里闪烁的光。
老仲收拾石针时,忽然开口:“明日,我把东夷所有的砭石疗法都写给你。”阿蛮也跟着点头:“我知道的草药配伍,也记下来。”巴特尔挠了挠头:“缝合的法子,我画给你看。”
轩辕望着渐暗的天色,星星一颗颗亮起来,像极了竹简上那些等待被填满的空白。他知道这场时疫还没完全过去,但心里却踏实了许多。因为他忽然明白,医道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是东夷的石针与南蛮的草药在陶锅里相遇,是西戎的骨线与北狄的脉理在病患身上相融,是所有人的经验与善意,最终汇成一条能渡人过河的船。
夜风渐凉,阿木抱着一堆晒干的草药进来,轻声问:“轩辕大哥,这些够明日煮药了吗?”轩辕看着少年眼里的光,那光里有信赖,有憧憬,像极了当年自己第一次踏上寻访之路时的模样。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将如何把这场抗疫的经验记录下来,又会从中领悟到怎样更深的医理?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