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71章 整理周游医案,分类归档

第71章 整理周游医案,分类归档(2/2)

目录

素问拿起一卷边缘有些破损的竹简,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他小心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先生,这卷是最早的吧?我记得您说过,这是我们在东方第一个部落记下的。”

轩辕接过竹简,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仿佛在触碰一段遥远的记忆:“是啊,那是在阳谷部落,有个孩子生下来就体弱,总是咳嗽,面黄肌瘦。当时我们还没摸索出太多经验,只能一边试药,一边观察。后来发现他是肺脾两虚,用了黄芪补肺气,山药健脾气,慢慢才好起来。”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感慨,“那时候啊,我们对五行的理解还很浅,只是觉得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药,哪像现在,能把五行、阴阳、地域、体质都串起来。”

灵枢听着,眼睛亮晶晶的:“先生,等我们把这些医案都整理好,是不是可以像您说的那样,着成一部医书?就像仓颉创造文字一样,让后世医者都能学到这些知识。”

“会的。”轩辕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这些医案是血肉,阴阳五行是骨架,等我们把它们都梳理清楚,再加上对经络、穴位的探索,一部完整的医书就有了雏形。”他看向洞外,月光透过洞口洒进来,在地上映出一片银辉,“不过,现在还不是着书的时候。我们还要把每类医案再细分——按地域分,看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病有什么差异;按病因分,是外感风寒,还是内伤七情;按治法分,是用药,还是针灸,或是食疗。只有分得越细,后人用起来才越方便。”

说着,他拿起一个南方的心病案例:“你看这个,南方暑热,有人中暑昏迷,用藿香、佩兰开窍醒神;而另一个南方案例,是情志过激导致的心悸,用丹参、酸枣仁养心安神。同是南方心病,病因不同,治法也不同,这就要在火类医案下再分‘外感’和‘内伤’。”

灵枢和素问听得连连点头,手上的动作也更快了。他们将木类医案又分成“肝郁”“肝虚”“肝火”等小类,火类医案分成“实火”“虚火”“外感火邪”等,土类、金类、水类也一一细分,原本杂乱的医案渐渐变得井然有序。

不知不觉,天快亮了,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曦透过洞口照进来,落在堆积整齐的医案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灵枢打了个哈欠,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眼前分类清晰的五大类医案,每类像一座五脏俱全的城池,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居民’,整整齐齐的。”

轩辕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肢,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这座‘城池’里,藏着无数生命的智慧。但这还不够。”他指着那些还没整理完的医案,“剩下的还要继续,而且整理完了,还要反复核对,看看有没有错漏。比如那个北方寒证的案例,当时用了肉桂和熟地,后来随访,老者的身体是否完全康复?有没有复发?这些都要补充进去,医案才能完整。”

素问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先生,前几日我们在西方部落遇到的那个奇怪的病例,您说既像肺病,又像肾病,当时没来得及归类,要不要现在看看?”

轩辕眼睛一亮:“哦?你说的是那个咳逆上气,又伴腰痛腿软的老者?”

“正是。”素问找出那卷竹简,“当时老者咳嗽得厉害,痰少而黏,同时腰里像坠了块石头,走路都费劲。按肺病治,用了润肺止咳的药,咳嗽稍减,但腰痛更甚;按肾病治,用了补肾的药,腰痛轻了,咳嗽又重了。最后还是您用了补肺益肾的药,才渐渐好转。”

轩辕接过竹简,沉吟道:“这个案例特殊,既涉及金,又涉及水,是‘母病及子’还是‘子病及母’?需要仔细分析。这也提醒我们,有些病症并非单一五行失调,可能是多脏腑关联,日后整理时,还要加一个‘杂类’,专门记录这类复杂病例。”

灵枢闻言,连忙找来一块新的骨片,刻上“杂类”二字,小心翼翼地放在五大类医案旁边,像是在守护一个重要的秘密。

朝阳渐渐升高,暖意驱散了洞中的凉意。远处传来部落孩童的嬉笑声,新的一天开始了。轩辕望着那些整理好的医案,又看了看两个弟子疲惫却充满期待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力量。这些医案,是他和弟子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血救治生命换来的财富,它们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医道传承的火种。

“好了,先歇息片刻,吃过早饭再继续。”轩辕拍了拍两个弟子的肩膀,“路还长,我们慢慢来。这些医案,会成为日后着书立说的血肉,而我们,就是要让这血肉丰满起来,让医道的大厦能稳稳地立在世间。”

灵枢和素问点点头,靠在石壁上闭上眼,嘴角却带着笑意。他们知道,整理医案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探索还在后面。那些分类好的案例中,是否还藏着未被发现的规律?不同地域的同一种病,其治法的细微差异背后,又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一章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