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百草图增绘,图文精审(2/2)
除了形态,采收时节是更要精细标注的。轩辕带着石砚,按月份记录草药的生长状态。
三月,当归抽茎,轩辕在图旁注:“苗生伏地,叶如芹菜,此时不宜采。”
七月,当归开花,他又注:“花紫白色,伞状,根未足,药力浅。”
十月,当归的茎叶枯萎,轩辕亲自带领弟子挖掘,指着粗壮的根:“此时根皮黄褐,断面黄白,气味浓郁,是采收最佳时。”石砚赶紧将这情景画下来,旁边注明:“十月采根,阴干。”
炮制方法更是丝毫不能马虎。画到黄连时,轩辕让弟子演示不同的炮制法:生黄连切片,酒炒黄连呈深黄色,姜汁炒黄连带点焦斑。石砚将三种黄连并列画下,轩辕在旁批注:“生用清热燥湿,酒炒引药上行,姜汁炒缓和苦寒。”
这样的细节,在新的百草图里随处可见。画黄芩,注“秋采根,撞去外皮,蒸后晒干”;画枸杞,注“夏采叶,秋采果,冬采根,果需晾至皮皱再晒”;画麻黄,注“去节,切段,蜜炙可减发汗之力”。
三个月后,新的百草图终于完成。整整五十张木板,每张都画着一种草药,根、茎、叶、花、果俱全,连土壤的质地、生长的环境都有所体现。旁边用朱笔标注着性味、功效、采收、炮制,字迹是轩辕亲笔,工整而有力。
医庐里,各部落的医者闻讯赶来。当石砚展开这些图谱时,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来自东方部落的医者抚摸着画中的海藻,激动地说:“我们海边的海藻,竟被画得如此逼真!叶上的小泡都画出来了,这是它能软坚散结的缘故啊!”
南方部落的医者指着图中的苍术,连连点头:“苍术的根茎有节,断面有朱砂点,这是它燥湿健脾的记号,先生连这个都知道!”
轩辕看着众人惊叹的神情,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对石砚说:“这些图谱,不是给我们看的,是给后世医者看的。让他们拿着图,就能认出草药;照着注,就能用好草药。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石砚望着自己笔下的百草,突然明白,这些木板上的画,早已不是普通的丹青,而是一条条救命的路。
暮色降临时,弟子们开始将木板上的图画誊抄到竹简上,以便分传给各部落。轩辕站在药圃边,看着夕阳为草药镀上金边,仿佛看到了无数年后,医者们捧着这些图谱,在山间辨识草药的身影。
他知道,百草图的增绘,不是结束,而是医道传承的新开始。每一笔精细的勾勒,每一句严谨的注解,都在为这条传承之路铺砖垫石。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