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50章 水生植物寻良药

第150章 水生植物寻良药(2/2)

目录

“非也,”岐伯摇头,“这是水萍的一种,名为‘紫背浮萍’,你翻过来看看。”

轩辕小心地掀起一片,果然见背面是淡淡的紫色,与正面的翠绿形成鲜明对比。“原来如此,那它的药性与普通浮萍有别吗?”

“略有不同,”岐伯道,“紫背浮萍的发汗之力更胜,利水次之,若是感冒发热无汗,用它更合适。这就像同一片溪水里的石头,有的圆润,有的棱角分明,各有其用。”

他让轩辕采了些紫背浮萍,与之前的浮萍放在一起对比:“你看,普通浮萍叶片更圆,紫背浮萍略长,背面带紫,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就是药性差异的信号,辨药时万万不可忽略。”

轩辕将两种浮萍的特征仔细画在竹简上,旁边标注出药性的侧重,心中对“观形辨性”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走到溪流的上游,水流渐急,岸边多是碎石,生长着一种低矮的草本植物,茎匍匐在地上,节上生根,叶片呈肾形,开着小小的白色花朵。“这是积雪草,”岐伯蹲下身,指着它,“你看它的叶片,像不像一个个小小的肾脏?”

轩辕仔细一看,果然形似。“那它能补肾?”他想起之前学过的“以形补形”。

“非也,”岐伯笑道,“它不入肾,而入肝、脾、肾经,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你看它生长在碎石间,水流湍急处也能扎根,说明它有很强的韧性,这份韧性体现在药性上,就是能疏通经络,治疗湿热引起的关节肿痛。”

他采了几片叶子,递给轩辕:“你嚼一嚼,尝尝味道。”

轩辕放进嘴里,起初没什么味道,细细咀嚼后,一股淡淡的苦味和涩味慢慢散开,带着一丝清凉。“苦能清热,涩能收敛,难怪能解毒消肿。”

“正是。”岐伯道,“前些日子,有个孩童被毒蛇咬伤,就是用积雪草捣烂外敷,再配合内服解毒药,才保住性命。这不起眼的小草,在关键时刻能救命呢。”

轩辕听得心惊,连忙将积雪草的形态、味道、功效一一记下,尤其注明了“毒蛇咬伤可外用”。他看着这匍匐在碎石间的小草,忽然觉得,每一种植物都像一位沉默的医者,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被发现、被运用,以自身之性,解众生之苦。

太阳升高了,溪边的水汽渐渐散去,露出湿漉漉的鹅卵石。岐伯坐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看着轩辕整理竹简,上面已经记了泽泻、浮萍、紫背浮萍、石菖蒲、积雪草五种水生植物,图文并茂,颇为详尽。

“今日所见,只是水生植物中的一小部分,”岐伯缓缓道,“还有生于水中的莲藕,其根、茎、叶、花都可入药——莲子养心,莲藕清热,荷叶解暑,莲须固精;还有茭白,能解热毒、利二便;香蒲的花粉,能止血化瘀……”

他每说一种,轩辕便在竹简的空白处记下名称,心中暗暗惊叹,原来这看似简单的溪畔水泽,竟藏着如此多的良药。

“水生植物多利水,这是它们的共性,”岐伯总结道,“但具体到每种,又各有侧重:有的偏于清热,有的偏于发汗,有的偏于开窍,有的偏于解毒。这就像治理水患,有的需要疏浚,有的需要筑堤,有的需要分流,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可一概而论。”

轩辕合上竹简,指尖因握笔太久而有些发酸,心里却一片明亮。他想起在联盟筹建医庐的计划,这些水生植物的知识,无疑会让医庐的药库更加丰富,也能让医者们多几分应对水湿病症的底气。

“师父,”他抬头看向岐伯,眼中带着感激,“若不是您带我来此,我断不会想到这溪水中竟有如此多的学问。”

岐伯笑了,眼中带着欣慰:“医道本就源于自然,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皆可为师。你能用心观察,用心体会,便是进益。”他站起身,“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明日带你去看看水生的藻类药材,又是另一番天地。”

轩辕应着,小心翼翼地将竹简收好,跟在岐伯身后往回走。溪水潺潺,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智慧;岸边的草木随风轻摇,仿佛在向他们致意。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竹简,又望了望远方联盟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力量——他要把这些知识带回医庐,让更多人懂得,这天地间的一草一木,都与生命息息相关,都蕴含着守护健康的密码。

那么,那些水生的藻类药材又有何奇特之处?它们能治疗哪些病症?轩辕在岐伯的指导下,还会学到哪些关于药物的深刻道理?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