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瘟疫过后,思考根源(2/2)
他带着这些疑问去找巫医。此时的巫医正坐在自己的茅屋里,翻看着那些用兽皮制成的旧书。自从瘟疫过后,他就很少再举行祭祀,反而常常对着草药出神。
“巫医,”轩辕推门进去,将那株腐烂的水草放在地上,“你看这个,会不会和瘟疫有关?”
巫医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盯着水草看了半晌,缓缓摇了摇头:“水里的邪祟,向来是最难捉摸的。它们无形无质,只在暗处作祟。”
“可邪祟为什么只在这条河里出现?为什么山泉里就没有?”轩辕追问,“如果能找到它们害怕的东西,是不是就能阻止它们作祟?”
巫医被问得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轩辕,有些事情,不是人力能搞明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敬畏神灵,祈求他们的庇护。”
轩辕没有再争辩。他知道,巫医的心里已经有了松动,但几十年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拿起那株水草,转身走出茅屋。他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接下来的日子,轩辕开始了一场奇怪的“实验”。他用陶罐分别装了河水、山泉水和雨水,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观察它们的变化。几天后,河水里出现了一层薄薄的绿膜,而山泉水和雨水却依旧清澈。他又将晒干的河泥和山泥分别撒在两块长势相同的麦田里,结果撒了河泥的那片麦子,叶子很快就发黄了。
这些发现让轩辕更加确定,河水和泥土里一定藏着导致疾病的“元凶”。可这个元凶太小了,眼睛根本看不见,该怎么对付它呢?他想起瘟疫期间让大家喝煮沸的水,那些喝了沸水的健康族人,确实很少有人染病。难道高温能杀死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他又找来几个陶罐,装满河水后放在火上煮沸,然后分别倒进不同的容器里。有的敞口放在外面,有的用麻布盖起来。几天后,敞口的罐子里又出现了绿膜,而盖着麻布的却依旧干净。这让他眼前一亮:或许不仅要煮沸,还要把水好好保存起来,不让那些“坏东西”再钻进去。
这天傍晚,轩辕正在整理自己的发现,少典走了过来。他看着地上那些装着水的陶罐,还有画满了符号的兽皮(那是轩辕用来记录实验结果的),沉声问道:“你这些天,到底在做什么?”
轩辕把自己的发现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从河水的变化到沸水的作用,最后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坚定:“爹,我觉得疾病不是无缘无故来的。它们可能藏在水里,藏在泥土里,甚至藏在我们吃的东西里。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的踪迹,提前做好准备,或许下次就不会再有这么多人死去了。”
少典沉默了很久,部落里的人都觉得轩辕是在杞人忧天,但他看着儿子眼里的光芒,想起了瘟疫最严重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站出来说“我有办法”时的样子。他拍了拍轩辕的肩膀:“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部落里的人,会信你的。”
得到父亲的支持,轩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但他也知道,这只是开始。他看着天边渐渐沉下去的太阳,心里还有无数个疑问:除了水和泥土,还有什么会带来疾病?那些看不见的“坏东西”,有没有害怕的草药?人为什么会生病?是身体里缺了什么,还是多了什么?
这些问题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让他夜不能寐。他知道,要解开这些谜团,光靠自己在部落里摸索是不够的。他需要更多的知识,需要知道其他部落是怎么应对疾病的,需要找到那些藏在自然背后的规律。
夜色渐深,轩辕躺在茅屋里,听着窗外的虫鸣。他摸了摸身边那片记录着实验结果的兽皮,指尖划过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瘟疫虽然过去了,但他知道,自己追寻答案的路,才刚刚开始。
想知道轩辕接下来会如何探寻疾病的根源,又会遇到哪些新的难题吗?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