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233章 许都“祥瑞”,龙气的“正向反馈”

第233章 许都“祥瑞”,龙气的“正向反馈”(2/2)

目录

所谓“正向反馈”,不是某一时刻天开一道光,而是每一次“好”,都被下一次“好”接住。

——砖更稳,墙更直,风箱更合拍,于是吊装更少出错,于是人更不伤,于是人心更笃,于是动作更齐,于是砖更稳。像一条理顺了的绳,越拉越紧,越紧越有力。

下午,第一次“侧卧”试验开始。黄月英在“酉喉”旁加了两枚铜片,片与片之间留一指空,名之曰“回环”。她解释:“呼吸不仅入,也要出。回环之设,防止‘滞’。滞久则生‘煞’。”井下的护卫遵令,在“北眼”下游开一处极小的“泄窗”。白砂上先是出现一点极细的旋涡,随即旋涡被一条更长的“主线”接住,主线不破,反而因为“回环”的存在变得更加浑圆。

“这就叫‘正向’。”黄月英食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小小的圈,“凡力都求直,直太久必折;直中有环,环中有直,才走得久。”

她言罢,忽看司量少年的耳后青筋。少年今晨忙到现在,脸色却比昨日红润。她笑:“你们也在正向。”

“姑娘。”老匠张姓人拄着斫刀走来,憨憨挠头,“我有一问。今儿个窑里火似乎自己就‘找路’,不是我们‘找火’了。”

“火求‘道’。”黄月英拍拍他的肩,“昨夜你托我问‘符纹’是好看还是有用——你今日自己看见了:有用。符不是画给天看的,是给火看的。火看懂了,便顺。”

“哈。”老匠笑得牙花子都亮,“那我回去把‘砖谱’再抄一遍,挂到窑门上给火看。”

城内气息渐稳,城外风声却未息。午后申时,北门驿道传来一骑急报。巡卫呈上,曹操展目一看,眉峰微起:冀北近郊,有人散布“邺城见黄龙”的传言,随即又有“白鹤三绕”的话本。消息传于邺都酒肆,半日内传至河上船队。

“这倒巧。”夏侯惇冷笑,“我们说‘民瑞’,他就要唱‘妖瑞’。”

郭嘉把竹简轻轻往桌上一搁,声音淡:“黄龙若真降,也该先找水,不会找酒肆。”他抬眼望向丹鼎,“北风还在喘,且更近了。我们的‘回环’会被人盯上。”

“如何破?”曹操问。

“以‘数’破‘妖’,以‘民’破‘名’。”郭嘉沉声,“从明日起,‘祥瑞大报’加一栏‘反谣’,凡‘黄龙’之类,一项一驳,字不繁而理必直。再加一栏‘民言’——城中谁的病好了,谁家的牛不喘了,谁家的井水回甜了,署名,按印。”

“嗯。”曹操点头,“让他们自己写‘瑞’。”

“还有。”郭嘉掂了掂昨夜的“律”筹,“护卫所说‘宫中熏衣之香’,今日在北市也被闻到?”

黑衣护卫抱拳:“申时初,于北市布匹行,远远闻到一缕,非常淡。属下顺味寻去,入一间绸缎铺后院,院里摆了两坛兽油。油上浮着薄薄一层花粉。”

“花粉?”黄月英眼睛一动,“什么花?”

“似桂,似兰,又不全是。”

“复合香。”黄月英和郭嘉几乎同声。

他们相视一笑,无声领会——对手也在求“回环”,用香做引,把探子进出气味藏在“商贾常香”里。好手段。但香终究是香,香走的是“人道”。地脉走的是“地道”。“地道”一稳,“人道”就不再轻易乱。

黄月英当场给出“正向反制”:令工正把昨夜布下的“银线灰”再加一成,改撒“回环”形;又命地听盘旁加一只“香听盘”,盘皮上不撒白砂,改撒细盐。盐遇香即潮,只要有人携同香路过,盐粒的潮迹便会呈一朵极小的“蘑菇云”。“香可藏于百香中,藏不得于盐。”她淡淡。

薄暮时分,地听盘上白砂忽有一抖,像是在远处被什么无形之物拍了一下。护卫望向北城——风又近了一寸。与此同时,丹鼎的红心没有乱,反而略微加快,再归于稳。这便是“正向反馈”的第二层——外压越急,内律越稳;内律越稳,外压越急之力越被耗散。

夜色落下来之前,司书捧来第一份“祥瑞小报”。纸张尚新,墨痕未干。首条为“宫墟枯榴再生”,次条为“砖谱二窑合率九七”,其后为“军簿·伤减二”“医簿·咳止三”“坊簿·井甜二”,最后一栏“民言”,三则——

“西市汤饼寡妇:‘今晨未咳,锅水不噎。’”

“东工张姓:‘火自找路。’”

“城北守林人:‘桑上出青。’”

字句朴陋,却比任何黼黻辞采都更让人眼热。曹操看完,笑意真实,抬手道:“贴三处市口。再,加一条:‘合格率上升者,加肉如前。’”

“喏。”

“当——”月英又落一锤。她的锤声成了许都的新鼓点。鼓点一声声回进井,回进墙,回进人心。

夜将合。黄月英收了盘,压了盐,封了井。郭嘉把“律”字筹放回怀中。二人并肩立在丹鼎旁,看那一点红心像婴儿睡熟后的那记鼻息,轻轻一颤,复又平缓。远北的“粗喘”仍在,但不再像昨夜那样直刺耳膜,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绵裹住了棱角。

“它在回你。”黄月英忽然说。

“谁?”郭嘉问。

“城。你给它一口气,它回你一片‘稳’。”她顿了顿,目光越过宫墟的黑,落到更远的无形,“可它也在催你——快一点,再快一点。”

郭嘉笑,笑容里有久别的轻松,也有锋利的清醒:“一日千里,先得一息一息走稳。明日,把‘午’喂上。”

“好。”黄月英应。

就在此时,北市布行的后院里,盐盘上悄悄鼓起了一朵极小、极轻的潮痕,像夜色里忽地冒出的蘑菇。护卫从暗处抬眼,目光冷得像刚淬过的刀。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在潮痕旁边轻轻划了一道“回环”。

许都的夜,静得能听见地底的“回声”。这一夜之后,城与人、礼与工、法与气,将一起踏入同一条向上的螺旋。下一轮的鼓点,已经在黑暗中抬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