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名单上的新名字与死亡疑云(2/2)
周婷提出了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赵志军的死亡是伪造的?为了摆脱旧身份,方便他日后行事?”
“查!彻底核查赵志军1988年车祸身亡的详细记录!”陆野下定决心,“我要看到当年的交通事故报告、医院死亡证明、火化证明,一切相关的文件!生要见人,死……也要见到确凿的证据!”
这个任务被立刻分配下去,通过公安系统内部渠道,向赵志军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调取原始档案。
在等待那边消息的同时,龙州市局自身的社会关系排查也有了新的发现。在对“北疆建设者联谊会”成员进行更深入的背景调查时,一个之前被忽略的名字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马春生,男,69岁,原龙州市第二纺织厂退休工人。他并非27团出身,而是当年隔壁26团的知青。但侦查员在调取联谊会活动照片时,发现他多次与已遇害的张爱国、李卫东等人同桌吃饭,相谈甚欢。进一步了解得知,马春生的姐夫,当年正是27团直属队的司机,也参与了那次“断箭行动”,并且在任务中……牺牲了!
“牺牲了?”陆野目光一凝,“叫什么名字?”
“叫马秋收,是马春生的亲姐夫。”侦查员汇报,“根据马春生早年跟人提起过的零星信息,他姐夫马秋收就是在70年底那次任务中,连人带车坠入了边境的冰河,尸骨无存。”
冰河!又是冰河!这与冯劲松密写日记中提到的“冰河”对上了!
马秋收,任务中牺牲的司机。他的小舅子马春生,虽然不在27团,但通过联谊会与张爱国等人交往密切。
“这个马春生,他现在人在哪里?”陆野立刻问道。
“就在龙州,住在城东的老纺织厂家属院。”
“他和姐夫马秋收的关系如何?”
“这个还在查,不过听说马秋收牺牲后,他姐姐精神受了刺激,没多久就病逝了。是马春生这个当时还未成年的小舅子,帮着料理的后事,后来顶替了姐夫的名额进的纺织厂。”
父母双亡,姐姐、姐夫皆因那次任务而间接或直接去世,自己未成年就承担起家庭重担……这个马春生,完全有理由对当年任务的相关责任人抱有深刻的仇恨!
“立刻秘密调查这个马春生!”陆野感觉抓住了另一条重要的线索,“重点查他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近期行踪、以及是否对兵团历史,尤其是‘断箭行动’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注意,在没有确凿证据前,不要惊动他!”
马春生的出现,以及其姐夫马秋收的牺牲,为案件提供了另一个充满仇恨可能的复仇者形象。他与赵志军,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白夜杀手”?还是说,这其中还有更复杂的纠葛?
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调查的网,正在一步步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