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汉皋别夜(2/2)
恐惧和忧虑依然存在,但一种奇异的、属于母性的坚韧,开始从心底最深处滋生出来。
她不再是独自一人了。
她有了必须要保护的人,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要等到他回来的、更强大的理由。
“宝宝,”她对着腹部,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地说,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她脚边溅开水花,“别怕,妈妈会保护你。我们一起……等爸爸回来。”
这一刻,她做出了决定。这个秘密,她必须独自保守下去。直到他平安归来,或者……直到无法隐瞒的那一天。
回到临江小楼,林薇将那张诊断书小心翼翼地藏在了箱子的最底层,用几件旧衣服压住。仿佛这样,就能将这个惊天秘密暂时封锁。
她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加专注于工作,也开始下意识地注意饮食和休息。尽管孕吐反应时而袭来,让她倍感辛苦,但她都默默忍受着,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老周再次来时,带来了一份加密的电文副本和上海方面传来的零星消息。
“沈先生已安全抵达,初步接触还算顺利。”老周压低声音说,“但情况确实复杂,苏家那个女人活动很频繁,给我们的人造成了不少麻烦。”
听到他安全抵达,林薇悬着的心稍稍落下一点,但“苏家那个女人”又让她的心揪紧。苏婉清,果然是个祸害。
她拿起那份加密电文。是一种她未见过的密码,复杂度很高。
“这是……”她看向老周。
“这是上海新启用的一套密码,我们这边暂时还没有完全破译。沈先生交代,一些不紧急但重要的信息,会先用这个渠道传回,考验我们这边的破译能力,也避免被敌方截获后轻易解读。”老周解释道,“夫人您看看,是否能找到什么思路?”
林薇明白,这既是工作,也是沈惊鸿对她能力的进一步信任和考验。
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那串串毫无规律的数字和符号,一坐就是大半天。她尝试了多种已知的密码破译方法,都不得其法。这密码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
直到深夜,台灯的光晕照亮她疲惫却专注的脸。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中扫过桌上的一本《楚辞》。那是沈惊鸿偶尔会翻看的书。
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
沈惊鸿精通国学,对古典文学造诣颇深。这套新密码,会不会不仅仅是数学的排列组合,而是基于某种文学典籍的“密本”?
她立刻拿起那本《楚辞》,又对照着电文,尝试将数字对应到具体的页、行、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月色朦胧地透进来。
当天边泛起第一丝鱼肚白时,林薇终于从书桌前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成功了!
虽然只破译出了一小段,但确认了这套密码正是以《楚辞》的某个特定版本作为密钥本!破译出的内容是关于日军在上海近期的兵力换防情报,虽然零碎,却至关重要!
她迅速将破译方法和已破译的内容整理出来。当老周清晨前来时,看到这份成果,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夫人……您……您真是……”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这套密码困扰了他们好几天,没想到竟然被这位看似柔弱的夫人一夜之间找到了突破口!
“是沈先生留下了线索。”林薇平静地说,将功劳归之于沈惊鸿的“默契”,掩饰了自己思维的特别之处,“立刻将破译方法和已破译内容传回给相关方面。另外,提醒上海,注意密码本的绝对安全,必要时及时更换。”
“是!我马上去办!”老周恭敬地应下,看向林薇的眼神已然完全不同。
破译密码的成功,仿佛是一剂强心针,不仅巩固了林薇的位置,也让她找到了一种与远方爱人并肩作战的真实感。她似乎能通过这冰冷的电波,触摸到他在那座孤岛城市中,步步为营、如履薄冰的艰险。
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同时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身体的异样。孕吐反应时,她就借口胃口不好;容易疲惫时,就尽量在白天完成工作,保证休息。
然而,战局的发展,不会因个人的悲欢而有丝毫停滞。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日军沿着长江持续推进,兵锋直指武汉。敌机对武汉的轰炸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每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长空,林薇就必须和其他人一样,匆忙躲进阴暗潮湿的防空洞。
在拥挤、空气污浊的防空洞里,听着外面炸弹落下的巨大轰鸣和震动,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林薇总是下意识地紧紧护住自己的小腹。恐惧如同冰冷的蛇,缠绕着她的心脏。她不怕死,但她害怕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伤害,害怕等不到他父亲回来的那一天。
一次猛烈的空袭后,她所在区域的一处民居被直接命中,断壁残垣,死伤惨重。她从防空洞出来,看着那一片狼藉和哭嚎的人群,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和硝烟味,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扶着一堵残墙剧烈地干呕起来,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
那不是因为孕吐,而是因为对这残酷战争的憎恶,对自身处境的无力,以及对远方爱人汹涌澎湃的思念和担忧。
惊鸿,你在上海还好吗?
你知道我们有了孩子吗?
我们……还能有重逢的那一天吗?
无人能给她答案。只有武汉上空依旧阴霾的天空,和空气中久久不散的血与火的味道。
夜深了。
林薇独自坐在书桌前,就着一盏孤灯,提笔写信。这不是能通过电波发送的信息,而是她写给自己、或许将来有一天能给他的私语。
【惊鸿,见字如面。武汉今夜无雨,却有月,只是月色被硝烟遮掩,看不分明。你离开已半月有余,时间漫长得如同过了一生……】
她写得很慢,字迹娟秀而稳定。写工作中的琐碎进展,写对武汉日渐紧张气氛的感受,写对老周等人兢兢业业的感佩……唯独,只字不提身体的变化和那份深藏心底的诊断书。
【……近日读《楚辞》,见‘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心中怅然。生别离之痛,你我皆已尝尽。只盼那‘新相知’之乐,并非镜花水月,而是风雨过后,能携手共度的余生。】
【前方战事吃紧,此地亦非久安之所。然无论身处何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唯愿你一切安好,谨慎周全。】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望君珍重,盼君早归。】
搁下笔,她将信纸仔细折好,放进一个空的首饰盒里,锁上。这封信,不知何时才能寄出,或许永远也没有寄出的机会。但这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寄托和排解。
她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凉意和未散尽的硝烟味吹进来。远处,长江在黑夜里无声流淌,承载着这个民族太多的苦难和希望。
她轻轻抚摸着腹部,那里依然平静,但她能感觉到一种内在的变化,一种与新生命共同呼吸的奇异连接。
“宝宝,”她望着漆黑如墨的远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座同样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孤岛城市,“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充满了离别、苦难和不确定。但是,妈妈会努力,为你,也为爸爸,争取一个未来。”
“我们一起等他。”
夜色深沉,前路漫漫。但有一种力量,正在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体内,悄然生长,坚韧如丝,足以对抗这整个时代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