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15章 暗夜潜行

第115章 暗夜潜行(1/2)

目录

仁寿里弄堂那扇漆黑的木门,仿佛再也无法提供任何庇护。汉奸三角眼那怨毒的眼神和“这事没完”的威胁,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窗外,虽然短暂的交火声已经停歇,但远处闸北、杨树浦方向沉闷的炮击和爆炸声依旧连绵不绝,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的炼狱模式,才刚刚开启。

“收拾东西,立刻离开这里!”林薇的声音打破了屋内死寂的恐惧,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她没有时间后怕,危机只是暂时解除,追兵随时可能返回。

“小姐,我们去哪儿?”阿秀的声音带着哭腔,刚刚与日本兵和汉奸的正面遭遇,几乎吓破了她的胆。

林薇的大脑飞速运转。沈惊鸿留下的安全屋有三个,第一个在法租界西区,路途遥远且已被封锁,基本无法抵达。第二个就是这里,已经暴露。只剩下第三个,也是距离最远、位置最隐秘的一个,位于南市靠近黄浦江的码头区边缘,那里鱼龙混杂,环境恶劣,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反而更容易隐匿行踪。

“去十六铺码头附近。”林薇迅速做出决定,同时看向阿珍,“阿珍,我们需要弄到一些平民的衣服,越普通越好。我们这身打扮,太扎眼了。”

阿珍立刻领会:“明白,小姐。我去弄堂里想想办法。” 她说完,便如同幽灵般闪身出了门,消失在昏暗的弄堂里。

林薇则指挥着其他人,将刚刚藏起来的包袱重新取出,只留下最必需的钱财、身份证明和少量食物,其他累赘的东西全部舍弃。她自己也换下了那身虽然便利但材质依旧看得出不错的工装裤,穿上了一件从房东遗留的旧箱子里翻出的、打着补丁的灰色粗布褂子和一条黑色的阔腿裤,用头巾包住了头发,脸上也刻意抹了些灶灰。瞬间,一个养尊处优的“沈太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逃难途中、面容憔悴的普通妇人。

花匠福伯和厨师老李也找了些破旧衣服换上。阿秀和其他女佣虽然害怕,但也依样画葫芦,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显眼。

不到二十分钟,阿珍回来了,手里拿着几件半新不旧、但明显是底层百姓常穿的粗布衣服和几个破旧的包袱皮。“跟几户逃难来的人家换的,用了一点粮食。”她言简意赅。

众人迅速换上。当所有人都打扮得如同最普通的难民时,一种奇异的、融入环境的“保护色”似乎悄然生成。

“走!”林薇没有丝毫犹豫,拎起那个装着最重要财物、用破旧包袱皮仔细裹好的小包袱,率先拉开了门。

夜色深沉,弄堂里没有路灯,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窗户里透出的微弱煤油灯光,以及远处天际被战火映照出的诡异红光。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灰尘和一种若有若无的腐烂气味。他们一行人低着头,混入偶尔在弄堂里穿行的、行色匆匆的难民队伍中,向着十六铺码头的方向摸去。

路途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和危险。南市并非安全区,日军的炮弹不时会越过租界边界,落入这里,引发剧烈的爆炸和火灾。他们不得不时刻警惕着头顶,听到炮弹破空的尖啸就立刻寻找掩体,趴伏在断壁残垣或者路边的沟渠里。

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完整的建筑,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燃烧的屋梁和散落的家具。曾经繁华的街市,如今只剩下废墟和死寂。偶尔能看到来不及逃走的居民尸体,以各种扭曲的姿势倒在路边,无人收殓,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林薇强迫自己不去看,不去想,只是紧紧跟着阿珍,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瓦砾和垃圾中穿行。

更可怕的是人。黑暗中,有时会突然窜出几个手持棍棒、面露凶光的歹徒,试图抢夺他们手中的包袱。

“把东西留下!不然打死你们!”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堵在了一个狭窄的巷口。

阿珍二话不说,身形一动,众人还没看清动作,那汉子就惨叫一声,捂着手腕跪倒在地,手中的棍棒也“哐当”落地。阿珍甚至没有拔枪,只是用巧劲卸掉了他的关节。

“滚。”阿珍的声音冰冷,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

那汉子和他身后的几个同伙,被阿珍的身手和杀气震慑,连滚带爬地跑开了。

林薇看着这一幕,心中对阿珍的依赖和感激更深。在这个秩序崩坏的环境里,武力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自保手段。

他们也遇到了其他的逃难者,大多是拖家带口,面容麻木,眼神空洞,只是本能地向着他们认为可能安全的方向移动。没有人交谈,只有沉重的喘息声和脚步声,以及偶尔被流弹或爆炸声惊起的短暂骚动。

在一次被迫躲进一栋半塌的民居废墟里躲避炮击时,林薇借着远处火光,看到墙角蜷缩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破烂的布娃娃,睁着大大的、却毫无神采的眼睛,不哭也不闹,就那么安静地看着他们。

林薇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她蹲下身,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干粮里,掰了半块坚硬的饼子,递到小女孩面前。

小女孩愣了一下,怯生生地看了看林薇,又看了看她手中的饼子,最终,饥饿战胜了恐惧,她飞快地接过饼子,塞进嘴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林薇看着她瘦小的身影,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这就是战争,毁灭一切美好,连孩童的童年和希望都一并吞噬。

“小姐,炮击好像停了,我们得抓紧时间。”阿珍在一旁低声提醒。

林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酸楚,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小女孩,起身跟着阿珍继续前行。她救不了所有人,她只能先尽力保住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经过近半夜的艰难跋涉,躲避了数次炮击和至少三批趁火打劫的匪徒,他们终于在天色将明未明、最黑暗的那一刻,接近了十六铺码头区。

这里的空气更加污浊,混杂着江水腥气、货物腐烂的味道和更浓的硝烟味。码头仓库大多已被炸毁或焚毁,只剩下焦黑的骨架歪斜地指向天空。江面上,偶尔有日军炮艇探照灯的光柱扫过,像恶魔的眼睛。

第三个安全屋,位于码头区边缘一片杂乱无章的、被称为“棚户区”的贫民窟里。这里的房子低矮、拥挤,大多是用木板、铁皮和油毡随手搭建的窝棚,道路狭窄泥泞,污水横流。

按照沈惊鸿留下的地址,他们在一排几乎一模一样的窝棚前,找到了那个标记——门楣上,用粉笔画着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像是孩童随手涂鸦的飞鸟图案。

就是这里了。

阿珍上前,用特定的节奏轻轻敲了敲门。里面没有任何动静。她又敲了一遍。

过了好一会儿,门内才传来一个苍老而警惕的声音:“谁啊?深更半夜的!”

“老伯,我们是投亲的,从北边来的,我表哥叫‘阿鸿’,让我们来这里找个落脚的地方。”林薇上前,按照沈惊鸿交代的暗语说道。

里面沉默了片刻,然后是窸窸窣窣的声音。接着,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穿着破旧棉袄的老头,举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眯着眼打量着门外这群形容狼狈的人。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留在林薇脸上,似乎在确认着什么。半晌,他才缓缓让开身子,低声道:“进来吧。”

众人如蒙大赦,连忙挤进了这个狭小、阴暗却暂时能提供庇护的窝棚。

窝棚里比外面看起来更小,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破旧的板床,一个矮桌和几个木墩当凳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老人身上特有的气息。

老头关上门,插上门闩,这才转过身,将油灯放在矮桌上,昏黄的光线照亮了他布满风霜的脸。他看着林薇,眼神复杂,有同情,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

“是……林小姐?”他压低了声音,试探着问。

林薇心中一动,点了点头:“是我。老伯,您是?”

“我姓冯,街坊都叫我冯老倌。”老头摆了摆手,“是沈先生之前安排我照看这里的。他说过,如果有一天,一位姓林的小姐带着人过来,要尽力帮忙。”

听到沈惊鸿的名字,林薇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他果然都安排好了。

“冯伯,多谢您。”林薇真诚地道谢。

“唉,这世道,谢什么。”冯老倌叹了口气,看了看他们这一行人疲惫不堪、惊魂未定的样子,摇了摇头,“你们先歇歇脚吧。这里条件差,但还算隐蔽。日本人和汉奸,一般不会到这种地方来仔细搜。我去给你们弄点热水来。”

冯老倌说着,便佝偻着身子,走到窝棚角落一个用砖头垒砌的简易灶台前,开始生火烧水。

林薇等人终于得以坐下来,放松一下几乎要散架的身体。虽然环境恶劣,但至少暂时脱离了被追捕的危险。

阿珍依旧保持着警惕,守在门边,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林薇靠在冰冷的板壁上,感受着身下硬木板床的硌人触感,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炮声和近在咫尺的冯老倌烧水的动静,心中五味杂陈。从奢华舒适的沈公馆,到拥挤混乱的仁寿里,再到这贫民窟的窝棚,不过短短几天时间,她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这就是乱世,能将人从云端瞬间打入尘埃。

然而,在这极致的困顿和危险中,她反而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韧。她必须活下去,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个在未知战场上奋战的沈惊鸿,为了身边这些依赖她的人。

她摸了摸贴身藏好的手枪和身份证明,又看了看在灶台前忙碌的冯老倌。黑暗中,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