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11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11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2)

目录

她声音不大不小,却足以让店内的其他客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顿时,几道好奇、探究的目光投了过来。

锦娘脸色微变,上前一步想要解释,被林薇用眼神制止。

林薇依旧维持着得体的微笑,语气不卑不亢:“苏小姐言重了。顾记者是位有风骨、有担当的新闻人,他的文章是为了唤醒民智,保家卫国。我店里摆放这些册子,不过是觉得其内容有益于世道人心,供有兴趣的客人随意取阅,谈不上什么搅和。至于惊鸿,”她自然地提起沈惊鸿的名字,带着一种无需言明的亲昵,“他一向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一切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正当言行。”

她这番话,既抬高了顾言笙和抗日宣传,又将沈惊鸿的态度表明了回来,堵得苏婉清一时语塞。

苏婉清脸色一阵青白,捏着宣传册的手指用力到骨节发白。她最恨的就是林薇这副看似温婉、实则寸步不让的姿态,更恨她提到沈惊鸿时那理所当然的语气!

“好一张利嘴!”苏婉清将册子重重摔回原处,发出“啪”的一声响,“只怕沈先生是碍于情面,不好说你什么吧?我劝林小姐还是收敛些,这上海滩,盯着沈先生、等着抓他把柄的人可不少。你在这里明目张胆地搞这些,岂不是授人以柄,给他惹麻烦?”

这话看似劝告,实则是威胁和挑拨。

林薇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苏小姐提醒。不过我相信,清者自清。若是连摆放几本爱国宣传册都能成为把柄,那这上海滩,也未免太没有公理了。”她话锋一转,目光落在苏婉清那身过于招摇的玫红色旗袍上,语气带着几分真诚的“建议”,“苏小姐,说起来,您身上这件旗袍的料子固然华贵,但这玫红色过于艳丽,与您的气质似乎不是十分相衬。我们店里新到了一批湖蓝色和月白色的苏缎,清雅大方,更显高贵,不如拿来给您瞧瞧?”

她这话一出,旁边几位原本在看热闹的客人,目光也都落在了苏婉清的旗袍上,有人甚至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显然也觉得那颜色过于扎眼。

苏婉清本就是来找茬的,没想到茬没找到,反而被林薇在品味上“指点”了一番,顿时气得脸色通红,胸脯剧烈起伏。她看着林薇那张平静无波却清丽动人的脸,再看看周围人那些若有若无的赞同目光,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头顶。

“你!”她指着林薇,手指颤抖,半晌却憋不出一句有力的话来。最终,她狠狠地跺了跺脚,撂下一句“我们走!”,便带着两个女伴,如同斗败的公鸡般,灰头土脸地冲出了店铺。

店内一时间安静下来,随即响起几声低低的窃笑。锦娘松了口气,连忙招呼店员安抚其他客人。

林薇看着苏婉清消失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眉头微蹙。苏婉清的刁难她并不放在心上,但她最后那句话——“盯着沈先生、等着抓他把柄的人可不少”,却像一根细刺,扎进了她的心里。

她知道,苏婉清的父亲苏部长,最近与日本领事馆往来密切,态度暧昧。苏婉清今日的言行,是否代表了某种风向?

傍晚时分,林薇离开“锦薇”,没有直接回沈公馆,而是让车夫绕道去了外滩。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灯光的勾勒下,显得格外宏伟壮丽,黄浦江上船只往来,汽笛声声,江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

她让阿珍和其他护卫在稍远处等着,自己独自一人沿着江边的栏杆慢慢走着。这里能看到对岸浦东的点点灯火,更远处,则是一片沉寂的黑暗。她知道,在那片黑暗之下,潜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林小姐?”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薇回头,只见顾言笙穿着一件半旧的呢子大衣,脖子上随意搭着一条围巾,手里拿着相机和笔记本,正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他瘦了些,但眼神依旧明亮而坚定,带着新闻人特有的敏锐。

“顾先生。”林薇微笑颔首,“这么巧。”

“是啊,我刚从码头区采访回来,路过这里。”顾言笙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望向江面,“每次站在这里,看着这表面的繁华,再想想闸北、南市那些棚户区,还有华北日益紧张的局势,总觉得像在做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深沉的忧思。林薇沉默着,没有接话。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梦”很快就要醒了。

“对了,还要多谢林小姐,愿意在店里摆放我们的宣传册。”顾言笙转过头,真诚地道谢,“多一个渠道,就能多让一个人看到,多唤醒一份力量。”

“举手之劳,顾先生不必客气。”林薇轻声道,“你们的报纸和文章,很有力量。”

顾言笙看着她被江风吹拂的侧脸,灯光在她柔和的轮廓上投下淡淡的光影,沉静而美丽。他心中微微一动,一丝难以言喻的情愫掠过,但很快便被更沉重的现实压了下去。

“力量还是太小了。”他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无力感,“上面的人还在抱着和平的幻想,步步退让。日本人得寸进尺,在华北不断挑衅,增兵……山雨欲来啊。”他攥紧了手中的笔记本,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们这些摇笔杆子的,有时候真恨自己手无寸铁,只能眼睁睁看着……”

他的痛苦和焦灼是如此真实,让林薇感同身受。她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所有的努力在巨大的战争机器面前,可能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她更知道,正是这千千万万看似微小的努力和不屈的意志,最终汇聚成了不可阻挡的洪流。

“顾先生,”她转过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他,“不要妄自菲薄。笔杆子同样可以是武器,可以唤醒麻木,记录真相,凝聚人心。在真正的黑暗降临之前,每一丝微光都弥足珍贵。你们所做的,就是点燃这些微光。”

她的话让顾言笙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和振奋。“林小姐,你说得对!”他用力地点点头,“是我们太急躁了。路总要一步一步走,事总要一件一件做。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看到天亮的那一天!”

他又和林薇聊了几句最近的见闻和采访中的遭遇,说到日军的嚣张和同胞的苦难时,依旧难掩愤慨。林薇静静地听着,偶尔插言几句,她的见解总是独特而深刻,让顾言笙时常有豁然开朗之感。

直到天色完全黑透,江风渐冷,两人才道别。

看着顾言笙消瘦却挺拔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林薇心中五味杂陈。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他们怀着最纯粹的理想,试图力挽狂澜,却不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何等残酷的炼狱。

她拢了拢披肩,转身走向等候的汽车。阿珍为她拉开车门。

坐进车里,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林薇的心却一点点沉下去。苏婉清的挑衅,顾言笙的忧愤,沈惊鸿的凝重……所有的一切,都像不断收紧的绳索,预示着那场注定无法避免的风暴,正在以无可阻挡之势,步步逼近。

回到沈公馆时,已是夜色深沉。宅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走廊壁灯散发着昏黄的光。

林薇走上二楼,经过书房时,发现门缝底下透出灯光。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推开门。

沈惊鸿果然还在里面。他没有坐在书桌后,而是站在那幅巨大的上海市地图前,负手而立。地图上,一些关键的区域被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做了记号,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听到开门声,他回过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在看到她时,那疲惫似乎消散了些许。

“回来了?”他声音有些沙哑。

“嗯。”林薇走过去,自然地伸出手,替他理了理微微有些歪斜的领带,“这么晚还不休息?”

她的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的颈侧皮肤,带着微凉的温度。沈惊鸿握住她的手,包裹在掌心。

“处理些事情。”他简单地带过,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眼神锐利如鹰隼,仿佛要穿透那薄薄的纸张,看清其下隐藏的所有暗流与杀机。

林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落在闸北、虹口那些被重点标记的区域上。她没有再问,只是静静地陪他站着。

过了许久,沈惊鸿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得仿佛浸透了夜色的凉意:

“薇薇,恐怕……安稳日子,不多了。”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投入林薇本就波澜起伏的心湖,激起了千层浪。她紧紧回握住他的手,仿佛这样才能从这即将到来的、无比确定的未知恐惧中,汲取到一丝力量。

窗外,夜上海的霓虹依旧闪烁,勾勒出一个醉生梦死的幻境。

而幻境之下,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