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何奈?何奈?应是缘浅情深 > 第259章 士族反扑,阴招迭出

第259章 士族反扑,阴招迭出(1/2)

目录

谢砚之组建“税政稽查司”、锁定试点目标、并发出清丈田亩与宣导大会钧令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江南水乡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并非涟漪,而是滔天巨浪!

原本以为朝廷雷声大雨点小、或是改革只会停留在纸面争吵的江南士族豪强们,彻底慌了神。谢阎罗的凶名,加上那柄御赐金牌和“临机专断”之权,让他们意识到,这一次,皇帝是动了真格,而执行者,更是个不讲情面、手段酷烈的煞星!

短暂的惊恐过后,便是迅速而激烈的反扑。数百年来盘踞于此、早已将江南视为自家后花园的士族集团,岂会坐以待毙?一场围绕税改的、不见硝烟却更为阴险残酷的战争,在谢砚之的官方力量尚未完全铺开之前,便已由士族们率先打响!

第一招:经济瘫痪,制造混乱。

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等几大核心城市的繁华街市,在某个清晨,突然出现了诡异的现象。许多平日里客流如织的绸缎庄、粮行、茶楼、酒肆,竟齐齐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东主有事,歇业三日”或“盘点库存,暂停营业”的告示。起初只是几家,但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不到两日,主要商业街区竟有超过四成的店铺无故歇业!

这并非真正的歇业,而是由几个最大的士族商会暗中串联、威逼利诱发起的联合罢市!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制造市面萧条、物资短缺的恐慌景象,让普通百姓买不到米粮布匹,让依赖商业税收的地方官府财政立刻吃紧,从而向朝廷施压,证明税改“扰乱民生”、“破坏稳定”,迫使皇帝叫停改革。

一时间,市井谣言四起,物价隐隐波动,一些小民百姓开始抢购囤积,秩序出现了混乱的苗头。地方官员焦头烂额,一边试图安抚商户,一边紧急向总督办衙署禀报。

第二招:舆论抹黑,煽动民意。

就在罢市进行的同时,各种精心编织的谣言,如同毒雾般在茶楼酒肆、码头船帮、甚至田间地头迅速散播开来。

“听说了吗?朝廷不是要改革商税,是要加税!所有买卖,十抽其三!这是不给我们小老百姓活路啊!”

“何止啊!谢阎罗派人下来,不只是查账,是要把各家各户的存粮、余财都登记在册,以后按册收钱!这叫‘资产税’,连你家的锅碗瓢盆都要算钱!”

“哼,什么税改?分明是朝廷没钱了,看着咱们江南富庶,眼红了,要明抢!那云氏就是个幌子,她家钱庄早就和朝廷串通好了,等把大家的钱都榨干,他们好低价吞并我们的产业!”

“对对对!说什么‘富者重课’,骗鬼呢!最后还不是摊到我们这些小门小户头上!那些真正有钱有势的,照样有办法逃过去!”

这些谣言极具蛊惑性和煽动性,将税改的核心原则歪曲得面目全非,把朝廷和谢砚之夫妇描绘成贪婪的掠夺者,而将真正逃税漏税的巨富士族隐形起来,甚至伪装成潜在的“受害者”。谣言瞄准的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中小商户和普通民众,利用他们对官府的天然不信任和对“加税”的恐惧,成功地将不满的矛头引向了推行税改的谢砚之和云映雪。

一些被蒙蔽的商户开始对税改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有人受到煽动,聚集在刚刚挂牌的江宁府税政稽查分司门外,高声抗议,投掷石块污物。舆论压力骤然增大。

第三招:暴力暗杀,武力恐吓。

如果说道德绑架和舆论攻势是明枪,那么士族们的暗箭则更为毒辣直接。

一支由三名年轻稽查使和两名账房组成的稽查小队,奉命秘密前往松江府查核一家与某尚书家族关系密切的布庄账目。一行人乘船抵达码头,刚踏上岸,还未与当地官府接洽,便在一条僻静的巷弄里,遭遇了十余名蒙面持械歹徒的伏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