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1164章 助学基金立,高利贷路断

第1164章 助学基金立,高利贷路断(2/2)

目录

她拿起笔,在草案上写下第一条章程:

“凡通过县试之寒门子弟,每年可领书银二两,用于购置笔墨典籍,直至考中举人为止。”

写完,她抬头:“第一批银两,三日内拨付。”

户部尚书皱眉:“国库……恐难一次性支出太多。”

“先从内帑调五万两。”她说,“等各地田税入库,再补回。”

“可内帑……”

“我说了算。”她看着他,“还是你想让天下人说,朝廷宁可修宫殿、养禁军,也不肯给穷孩子一本书钱?”

尚书闭嘴,低头记下条文。

半日后,圣旨颁出。

“助学基金立,年拨专款,资助寒门学子。凡阻挠者,以害国本论处。”

消息传开,各地学宫震动。有老学究读罢圣旨,当场落泪。乡间村落里,多年辍学的少年翻出旧书箱,连夜磨墨誊抄《论语》。

三日后的清晨,岭南某县学宫前排起长队。七十二名孩童按名册领取书银。其中一人父亲早亡,母亲靠织布度日,接过银子时跪地痛哭,连声道谢。

同日,京中各大钱庄悄然下调学子贷款利率。有掌柜私下抱怨:“二分利,还不够付保管费!”

旁边人低声道:“你没听说吗?西城赵家昨日被查,账本里记着三个童生的名字,年利九分。现在人被关进大狱,宅子也封了。”

那人闭嘴,再不敢多言。

数日后,御史台有人上本,弹劾沈知微“擅改钱法,扰民伤商”,称民间资本本为助力教化,却被朝廷粗暴打压,恐寒天下富户之心。

奏章递到勤政殿,裴砚看罢,直接扔进火盆。

当日下午,他亲临太极殿,召集群臣。

“助学基金,朕与皇后共议所立。”他站在高阶之上,声音不高,却无人敢接话,“自今日起,凡敢阻挠者,不必再来上奏。朕已下令刑部立案,查到一个,办一个。”

群臣低头,再无人敢提“伤商”二字。

黄昏,沈知微回到凤仪宫政事厅。烛火刚点,鸢七进来,递上一份密报。

“岭南已有七十二名寒门童子凭基金入塾,其中三人已通过县试。”

她看完,轻轻合上卷宗,放在一旁。

窗外传来更鼓声,夜风掀动帘角。她喝了口茶,重新打开另一份文书,是各地上报的首批受助学子名单。

她拿起笔,准备批注第二批拨银区域。

笔尖刚触纸面,外面传来脚步声。

不是宫人那种轻缓步调,而是急促、沉重,带着靴底沾泥的摩擦声。

她抬头看向门口。

门帘被掀开,一名内务司小吏冲进来,脸色发白,手里抱着一叠账册。

“娘娘!出事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