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1148章 垂帘听政期,秘档稳朝局

第1148章 垂帘听政期,秘档稳朝局(1/2)

目录

三日后,太医院送来文书。

沈知微坐在东暖阁案前,指尖划过纸面。毒已验明,是北地特有的苦莨汁混着朱砂调制,触肤不伤,入血则扰神志。她将报告卷起,放入铜匣。

王令仪站在下首,低声说:“药性发作需两个时辰,剂量极轻,只够让人昏沉。”

“不是要杀人。”沈知微抬眼,“是想拖住查案的人。”

王令仪点头,“他们怕我们看懂秘档。”

“那就让他们知道,我已经看懂了。”

五日后清晨,金銮殿钟鼓齐鸣。

百官列班而立,文左武右,禁军持戟守阶。新帝登基未满十日,朝局未稳,人人屏息。

珠帘之后,沈知微端坐凤椅。素色罗裙未改,发间仍是一支白玉簪。她没有戴后冠,也不穿礼服,却比任何一次大典都更令人不敢直视。

裴砚不在殿上。

他已移居上清宫,诏告天下:“朕退修国史,政事悉由太后决断。”半月垂帘听政,为新帝铺路。

礼官宣唱毕,沈知微开口:“今日召诸卿,不议新政,不论赋税,只讲三件事。”

她抬手,内侍捧出第一物——一卷黄绢,封口印泥未拆。

“这是先太后亲笔所书忏悔录。昨夜交由内阁核验笔迹、墨料、纸张年份,确认无伪。”

她示意打开。

礼官展开,高声诵读。内容逐字清晰:太后曾收受裴昭重金,默许其篡位计划;更在先帝病重时,封锁消息三日,意图助逆子夺权。末尾一句写道:“吾罪通天,唯以余生闭门思过,赎此大过。”

殿中鸦雀无声。

士族之中,有人额头渗汗。那几人曾在登基前夜密会,商议以“女主干政”为由,弹劾沈知微摄政。如今看来,他们尚未出手,对方已斩断退路。

第二件物呈上——一道血痕斑驳的诏书。

“先帝血诏。”她的声音依旧平稳,“藏于镇国鼎夹层,开启需帝后双印。昨夜开启,经三位老臣辨认,确为先帝亲笔。”

血字赫然:“裴砚,朕之亲子,承统合宜。若有异议者,视为谋逆,格杀勿论。”

血迹从“格杀勿论”四字滴落,在纸上凝成暗块。

几位曾质疑裴砚出身的老臣,膝盖一软,跪了下去。

第三件,是那份前朝秘档。

沈知微亲自起身,走到案前,亲手展开。

“永昌三年十二月,先帝册封北地王,监国辅政。其名被删,但记录尚存。工部当年拨银八十万两,用于修建边城九座,屯兵三万。”

她抬头看向群臣:“有人说,一国不容二主,太后听政,不合祖制。可三十年前,已有先例。你们不说,我就替你们翻出来。”

她走回珠帘之后,坐下。

“我不是来争礼法的。我是来告诉你们,谁敢动这个朝廷,我就让他知道,什么叫翻旧账。”

片刻寂静。

忽然,一名白须老臣颤巍巍出列,跪地叩首:“太后仁德!”

话音落下,又有数人跟进,接连跪倒。

“太后仁德,宽宥我等愚钝。”

“太后圣明,护国体不失。”

沈知微冷笑一声。

“仁德?”

她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颂词。

“我只是不想看大周乱。你们若真信我是仁德之人,就不会到现在才开口。”

她盯着那几名带头跪拜的大臣,“你们昨晚还在私宅聚议,说我一个女人,不该坐在这里。现在跪着喊仁德,是真心,还是怕我掀出更多东西?”

无人应答。

她不再看他们,转头对内侍道:“把三份文书抄录十遍,张贴六部衙门、国子监、城门司。让所有人都知道,什么叫‘祖制’。”

内侍领命退下。

朝会散去,百官低头退出大殿,无人敢回头看一眼珠帘。

午后,王令仪送来整理好的供词名录。

“工部去年调拨的火炮图纸,经手七人。其中三人已查实与西市布庄有银钱往来。”

沈知微翻阅名单,“把这三人先关进刑部大狱,不要审,也不要放风声。”

“是。”

“另外,查北地王旧部后人。当年受封时,有三千亲兵随行,家属安置在云州。”

王令仪记下,“您怀疑他们还活着?”

“秘档里提到‘鹰旗’,北狄不用这种图腾。那是前朝军徽。”

王令仪离开后,她独自坐在案前,翻开新的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