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298章 跨位面环境保护终极

第298章 跨位面环境保护终极(1/2)

目录

第二百九十八章 跨位面环境保护终极

丹修文明在“源海之庭”实现的内部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如同在狂躁的海洋中建造起一座坚固而繁荣的灯塔。然而,随着联盟控制区的稳定和影响力的扩大,一个之前被生存压力所掩盖、但更为宏大和深远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迅速成为联盟最高战略会议的核心议题——跨位面环境保护。

问题的凸显,源于“天蛛”跨位面贸易网络的持续扩张和深入。联盟与“青霖界”、“晶岩界”等位面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并非只有资源和技术的交换,还有难以忽视的“环境代价”。

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

? 频繁开启的、即使是小型的跨位面通道,其产生的规则涟漪,会对通道两端、尤其是规则结构相对脆弱的区域,造成持续性的、累积性的空间结构磨损。

? 大规模的物质运输,特别是蕴含高能量的灵材矿藏,会导致位面之间微妙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引发不可预测的局部规则紊乱。

? 更令人担忧的是,联盟在“源海之庭”推广的某些转基因灵植和特有的丹道灵气,通过贸易和人员往来,不可避免地“泄露”到其他位面。这些“外来物种”和“异种能量”对当地原生生态系统产生了或明或暗的冲击和干扰。

起初,这些影响微乎其微,被视作发展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但一次与“青霖界”的贸易纠纷,敲响了警钟。

“青霖界”的长老会发来措辞严厉的照会,指控联盟出口的一种用于土壤改良的“固灵菌”,在其世界某处试验田中发生了不可控的变异,大量繁殖,吞噬了当地一种珍稀的“月光苔”,导致小范围的生态灾难。对方要求联盟立即停止出口并赔偿损失。

虽然事后调查表明,变异主因是“青霖界”当地一种特殊的地脉辐射与菌群产生了意外反应,联盟责任有限,但事件本身暴露出的位面生态脆弱性和技术输出的潜在风险,让林枫和苏晓陷入了深思。

“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源海之庭’的环境,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了其他世界生态的‘破坏者’。”苏晓在内部会议上语气沉重,“如果每个文明都只扫门前雪,甚至以邻为壑,那么整个多元宇宙的生态链终将崩溃。这违背了我们追求的‘共生’理念。”

“更重要的是,”林枫目光锐利地补充道,“如果我们放任这种无序的交流,那么我们所做的任何内部环境保护努力,都可能被外部的、不可控的生态反噬所抵消。环境保护,必须超越一界一域的范畴,成为跨位面的共同责任和行动准则。”

一个超越文明自身利益的、更加宏伟的计划——“守望者协议”被提上日程。其终极目标,是建立一套跨位面的环境保护标准、监测网络和危机应对机制,确保多元宇宙间的交流与发展,不以牺牲整个大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代价。

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其难度远超在单一宇宙内治理污染。它需要协调不同位面可能完全迥异的物理规则、生命形态和文明价值观。

联盟采取了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的策略:

第一步:自我约束与标准建立——制定“绿色贸易准则”。

联盟率先对自身的跨位面活动进行了最严格的环保审查。所有出口物资,尤其是生物制品和高能量物品,必须经过全新的“跨位面生态安全评估”,确保其不会对目标位面的主流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同时,联盟开始研究并制定《跨位面资源开采环境成本核算标准》和《位面通道开启与维护环境导则》,旨在量化贸易活动的环境代价,并寻求最小化影响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