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47章 丹劫预警卫星计划

第47章 丹劫预警卫星计划(2/2)

目录

姜逸决定,即便前路漫漫,也要立即启动!他将计划分为多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制一颗技术验证星(“天眼-1号”),重点解决平台稳定悬浮、基础能源供应和简易灵波通信问题;第二阶段,研制初步具备探测能力的试验星(“天眼-2号”),搭载基础传感器;第三阶段,才是组网和应用。

当前最紧迫的,是“天眼-1号”的平台技术。如何让一个物体长期稳定悬浮在数千米甚至更高的空中?传统的浮空术或飞行法器,要么消耗巨大,要么无法持久。姜逸需要一种高效的“长期驻空”技术。

他联想到了前世的热气球、飞艇,以及近地轨道卫星的平衡原理。在这个世界,或许可以结合浮空阵法与某种“灵压平衡”或“轨道力学”原理。

“系统,重点推演高空长期悬浮平台的技术路径。”

【推演中……】

路径一:浮空阵法强化版。 优化现有浮空阵,采用超导灵材降低能耗,结合聚灵阵自动吸纳周围灵气维持运转。难点:高空灵气稀薄,聚能效率低;抗风扰能力差。

路径二:灵能飞艇构型。 制造大型气囊,填充密度低于空气的灵性气体(如提炼的“轻灵之气”),提供主要浮力;辅以小型浮空阵和推进阵进行姿态控制和位置保持。难点:气囊材料(需轻、韧、密封)、轻灵之气制备与安全储存。

路径三:模拟近地轨道。 利用高速水平运动产生的“离心力”抵消部分重力,实现“悬浮”。需达到极高速度(第一宇宙速度量级),此界目前技术难以实现。暂不可行。

路径四:灵压差悬浮。 制造上下表面的灵压差(如下方持续喷射灵流产生反冲),类似直升机原理。能耗巨大,难以长期维持。

【综合评估:路径二(灵能飞艇)结合路径一(高效浮空阵)为现阶段最可行方案。推荐以小型化验证平台为目标。】

方向确定,姜逸立即组织人手,成立了“天眼”项目组,抽调了部分在材料、符阵、能源方面有特长的科习弟子参与。首先攻关的是“轻灵之气”和气囊材料。

“轻灵之气”是一种比空气轻得多、且性质稳定的灵性气体,通常从某些特殊灵矿或天地灵脉中微量析出,收集困难。姜逸尝试利用高压反应釜和特定催化剂,模拟自然条件合成这种气体,但效率极低。与此同时,气囊材料需要极轻、极韧、能长期保持气体不泄漏、并能耐受高空紫外线(灵光辐射)和温差变化。他们测试了多种灵植薄膜、特制灵胶涂层,但效果都不理想。

就在平台技术攻关遭遇瓶颈时,姜逸的思绪再次跳出了框框。他想到了之前研发“灵力电池”时接触到的“灵子”概念,以及“灵磁护盾”中涉及的场效应。能否不依赖实体气体浮力,而是利用某种特殊的灵场与天地间的灵力场或引力场相互作用,产生“场悬浮”效应?这更像是一种“反重力”技术,虽然听起来更玄奥,但在此界未必没有可能。

他尝试设计一种复杂的“灵场生成阵列”,通过精确调控多个灵场发生器的频率和相位,试图在平台下方形成一个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的“斥力场”。实验初期,斥力场极不稳定,能耗惊人,且作用范围有限。但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参数调整后,在一次试验中,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片在激活阵列后,竟然晃晃悠悠地脱离桌面,悬浮了起来!虽然仅持续了数息,且极不稳定,但证明了“场悬浮”原理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尽管距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为平台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更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姜逸决定双线并进:一方面继续优化灵能飞艇方案作为近期备选;另一方面,集中精锐力量,全力攻关“灵场悬浮”技术。

与此同时,其他子系统的研究也在同步推进。能源方面,高功率、轻量化的“灵光聚能板”(将日光转化为灵能)和高效灵能电池的组合是首选。通信方面,远距离、抗干扰的灵波传输技术,可以借鉴“灵力无线传输技术”的预研成果。探测载荷方面,则与“魔气污染检测警报”技术和“灵力波动频谱分析”技术的升级紧密相关。

“天眼”计划的启动,虽然高度保密,但其庞大的资源需求和跨领域的技术挑战,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宗门内部的关注。玄骨上人一系很快察觉到丹霞峰在材料、能源、高级符阵等方面的异常调动,虽不明具体目的,但本能地加强了阻挠。庶务堂在相关资源的审批上更加刁难,一些关键材料的采购再次遇到“意外”延误。

然而,这一次,科学派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凭借已经建立的药渣回收、余热发电等内部循环体系,以及通过技术授权获得的部分外部资源,他们艰难地维持着“天眼”计划最低限度的推进。初代弟子们在姜逸的带领下,迸发出了惊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点通宵达旦地讨论和试验。

就在“天眼-1号”平台技术取得初步进展,灵场悬浮的稳定性有所提升之际,“谛听”系统监控到的那个源自废弃祭坛的异常灵力波动,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前所未有的增强!其强度在短时间内飙升了数倍,波动特征也更加清晰,散发出令人不安的阴冷、混乱气息,并且,出现了微弱的空间扭曲迹象!

“警告!异常灵源强度急剧攀升!波动模式与记载中的低强度‘魔域裂隙’开启前兆相似度达到78%!风险等级提升至‘高’!”系统发出了尖锐的警报。

姜逸看着“谛听”系统主控玉璧上那刺目的红色警报和不断跳动的危险数据,脸色凝重到了极点。之前的袭击或许只是试探和干扰,而这次,真正的威胁,似乎正在酝酿!

“天眼计划……必须加速!”姜逸深吸一口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果那真是魔域裂隙开启的征兆,流云宗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而能够提前预警、监控全局的“天眼”系统,将成为拯救宗门的关键!

他立刻调整了研发优先级,将资源向“天眼”计划倾斜,并亲自督战核心技术的攻关。同时,他将这一紧急情况秘密禀报了丹霞长老和掌门云鹤真人。高层震动,立刻秘密加强了宗门戒备和对祭坛区域的监控,但为避免引起恐慌,消息被严格封锁。

科学派的研究基地,气氛空前紧张。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实验室的灯火彻夜长明,符阵的嗡鸣声、材料的切割声、弟子们激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一项原本着眼于长远战略的“丹劫预警卫星计划”,因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赋予了关乎存亡的现实意义。

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天眼-1号”的雏形,正在巨大的压力下,一点点地从图纸走向现实。它的成败,或许将决定不久之后,流云宗是能在魔云压城前获得预警之机,还是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科学的探索,再次与宗门的命运紧密相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