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刘海中彻底完蛋!“曙光一号”诞生!(2/2)
一个全新的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扩散炉的核心是一根长达两米的石英管。
硅片就在这根管子里进行高温扩散。
这根石英管,必须被绝对水平、居中地安装在炉膛里。
哪怕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偏差。
都会导致炉内温场不均,废掉一整炉价值连城的硅片。
美国人的S-58型扩散炉,用的是机械式校准。
全靠老师傅拿塞尺和水平仪,凭手感一点点调。
费时费力,精度还差得离谱。
“我们不能再用这种老掉牙的办法。”
林卫国站在巨大的炉体前,对赵建国等人说。
“靠手摸,靠眼看,永远避免不了误差。”
“咱们得用一种更高级,更精确的工具来给它定位。”
他扫视一圈众人,缓缓吐出两个字:“用光。”
“光?”赵建国等人一脸茫然。
用光怎么定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卫国没多解释,直接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
“我的方案叫‘三点激光准直系统’。”
他在炉体两端和中间,画了三个点。
“我们在这三个点,安装三台低功率的氦氖激光器。”
“让三束激光,同时打在石英管两端的靶心上。”
“通过调节炉体的支撑螺栓,让三个光斑完美重合。”
“这样,就能确保石英管的轴心是条完美的直线。”
“而且,是绝对的水平!”
这个设计听得赵建国这些天之骄子目瞪口呆。
激光!
这词他们只在国外的顶尖科学期刊上见过。
那是一种只存在于理论和传说中的东西。
林总工,居然要把它用到设备安装上?
“林总工,这……这激光器,咱们国内有吗?”
赵建国结结巴巴地问。
“没有。”林卫国回答得干脆利落。
“但是,我们可以自己造。”
他转身又在黑板上画出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图。
从激励电源到谐振腔,再到气体配比。
每一个细节都画得清清楚楚。
仿佛他不是在设计,而是在默写一本教科书。
整个团队再次被林卫国的学识所震撼。
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工程师。
而是一个来自未来的科学之神。
接下来的半个月,实验院全员投入激光器的制造。
娄晓娥带领资料组,在林卫国给出的几个德文和俄文关键词指引下,
奇迹般地从一堆旧期刊中,翻译整理出大量相关文献。
她甚至还发现并纠正一篇苏联论文中关于谐振腔曲率的错误数据。
看到赵建国都对自己刮目相看,娄晓娥心里美滋滋。
哼,我可不是花瓶,我也是能帮上卫国大忙的!
赵建国的团队则负责攻关最核心的谐振腔和高精度光学镜片。
林卫国更是亲自动手,在简陋的条件下,搭建起真空系统,
小心翼翼地配比着氦气和氖气的比例。
经过无数次失败,在一个深夜,实验室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随着林卫国接通最后一个开关,高压电源发出轻微的嗡鸣。
一束纤细却无比明亮、纯净的红色光束。
从玻璃管的一端射出,在黑暗中拉出一条笔直的亮线。
“成功了!我们造出激光了!”
整个实验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所有人都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里全是泪花。
这是我们自己点亮的第一束激光!
有了这套超越时代的准直系统,“曙光一号”的总装水到渠成。
当那根晶莹剔透的石英管,在三束红色光斑的指引下,被完美地安装进炉膛。
当所有的线路和管道都连接完毕。
一台崭新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扩散炉,静静伫立在实验室中央。
它的外观比S-58更加简洁,充满工业美感。
取消了大量繁琐的机械结构,换上精密的电子控制。
这就是“曙光一号”!
凝聚了无数人心血,承载着国家希望的国之重器!
“准备第一次点火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