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龙渊暗潮,星火燎原(2/2)
“王爷,罗刹人狼子野心,其势已成!若任其南下,恐北海不保,漠北蒙古亦将受到威胁!”周忱忧心忡忡。
麴智盛站在巨大的北疆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标注为“北海”的区域。那里水草丰美,是漠北蒙古的重要牧场,也是靖朝北疆的天然屏障。
“不能再被动等待了。”麴智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奏明陛下,请设北海都护府!我要在贝加尔湖南岸,建立城堡,驻屯大军,扼守要冲,绝不能让罗刹人的马蹄,踏过北海一步!”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派使者联络喀尔喀三部与布里亚特人,告诉他们,罗刹人是比草原狼更凶残的敌人。靖朝,愿意成为他们对抗罗刹的后盾!”
北疆的宁静,即将被来自冰雪荒原的寒流与靖朝筑城的号角共同打破。
京城,紫宸殿内的气氛,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科举舞弊案而变得波谲云诡。一名来自江南、在格物院学习过的士子,在新科进士榜上高中二甲,却被保守派官员弹劾其“杂学误正”、“钻营格物院以求幸进”。此事迅速演变为对新政和格物院的全面攻讦。
更微妙的是,逐渐年长的皇长子(由已故皇后所出)与皇次子(宠妃所生)似乎也隐约卷入了这场纷争。皇长子更倾向于守成,与一些保守派老臣过往甚密;而皇次子则对格物院的新奇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曾数次微服前往。
程青在内阁焦头烂额,既要维护新政,又要平衡朝局,更要谨守臣子本分,不涉皇子之事。
楚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立即表态。他只是在一次家庭宴饮时,看似随意地对两位皇子说:“为君者,当有包容天下之胸怀,亦需明辨是非之睿智。格物可致知,然心术需正;守成能维稳,然不可固步自封。”
两位皇子恭敬受教,但目光中的闪烁,却预示着未来的风波。
尽管楚骁下旨《寰宇新论》不得刊印,但其思想却如同星火,在大学堂和部分开明士绅中悄然传播。手抄本在暗地里流传,那些描绘着球形大地、陌生大陆、奇异动植物的文字与图画,冲击着每一个阅读者的心灵。
一位笔名为“东海散人”的士子,甚至根据《寰宇新论》的记载与自己听闻的海外见闻,撰写了一本《瀛涯胜览新编》,以小说笔法,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充满机遇与危险的海外世界,在江南市井间悄然风行,勾起了无数人对海洋的向往与恐惧。
思想的堤坝,一旦出现裂缝,便再难阻挡洪流的冲击。
定鼎十一年的靖朝,仿佛一个充满张力的火药桶。东海、西洋、北疆三面承压,内部党争初现,思想暗流汹涌。
楚骁深夜独自站在巨大的寰宇图前,目光从热兰遮城移到黄金海岸,再移到贝加尔湖,最后落在那片代表欧洲的、标注着诸多王国与航海路线的区域。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由南洋进献的、雕刻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徽章的银币。
“四面皆敌,内外交困……”他低声自语,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这才是帝国真正的试炼。龙潜于渊,非为避世,乃为蓄势。这席卷天下的惊涛骇浪,便让朕来看看,究竟能激起多高的水柱!”
他唤来贴身太监,沉声下令:“拟旨,召靖海伯吴昶、西洋都督沧、镇北王麴智盛,年底入京述职。朕,要亲自听听,这四海的风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