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粮票谜案:指纹里的邻里真相(1/2)
1990年初春的南州,东风里还裹着料峭凉意,红卫路单位家属院的煤烟味却格外热闹——清晨的自行车铃声、居民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本该是烟火气十足的时刻,3号楼前却围了一圈人,吵得不可开交。
“林队,您可来了!”辖区派出所民警小周挤开人群,快步迎上刚到的林砚和赵伟,“张大爷家50斤粮票丢了,这可是他全家三个月的口粮,现在院里邻居互相猜忌,都快打起来了!”
林砚拨开人群,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石阶上,手里攥着一个掉漆的木盒,气得嘴唇发抖,正是失主张大爷。旁边几户邻居围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肯定是外来人偷的”,有的则暗指“隔壁老李昨天还问张大爷粮票够不够用”,老李一听急了,撸起袖子就要理论。
“大家先安静!”林砚提高声音,人群瞬间静了下来,“粮票丢了我们一定查清楚,吵也解决不了问题。张大爷,您先跟我们说说情况。”
张大爷抹了把脸,缓了缓气:“今早我起床想给孙子换点糕点,去衣柜顶层拿这个木盒,一打开就发现粮票没了!这木盒我一直锁着,钥匙就放在枕头底下,昨晚睡前我还检查过,粮票都在呢!”
林砚接过木盒,仔细观察——木盒是老式的樟木箱材质,巴掌大小,锁芯是黄铜的,没有被撬动的痕迹,盒身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只有盒盖边缘有被触碰过的痕迹。“您昨晚什么时候睡的?家里有没有其他人?”
“昨晚八点多就睡了,家里就我和孙子,孙子才六岁,还不懂事。”张大爷说,“我们家属院都是老同事,平时门都不用锁,谁能想到会丢粮票啊!”
一旁的李建国凑过来,摸了摸木盒的锁:“没撬痕,要么是有钥匙,要么是趁张大爷不注意拿的。这家属院都是熟人,外来人进不来,嫌疑人大概率是院里的。”说着,他扫了一眼旁边的邻居,眼神落在老李身上,“老李,你昨天问张大爷粮票的事,怎么说?”
老李脸一红,急忙辩解:“我就是随口问问,我家粮票够吃,犯不着偷啊!再说了,张大爷的钥匙谁知道放哪儿?”
林砚没急着下判断,而是让赵伟在院里拉起警戒线,自己则戴上手套,开始现场勘查。张大爷的家是两居室,陈设简单,衣柜放在卧室靠墙的位置,顶层除了木盒,还堆着几件旧棉衣。林砚用放大镜仔细查看衣柜顶层的木板,发现上面有几个浅浅的指纹印,又看了看枕头底下的钥匙——钥匙上也沾着一点灰尘,没有明显的指纹。
“苏晓,你带设备过来一下,提取木盒和衣柜上的指纹。”林砚对着对讲机说,随后转向小周,“按照社区网格化的登记,这个家属院分了3个网格,你联系对应的网格员,统计一下院里每户人家最近三天的粮票使用情况,尤其是有没有人突然用大量粮票换东西的。”
“明白!”小周立刻拿出对讲机联系网格员。
没过多久,苏晓带着简易勘查箱赶来,蹲在衣柜前,用改良后的淡红色指纹粉轻轻扫过木板和木盒。“林队,衣柜顶层提取到3枚清晰的指纹,木盒内侧也有2枚,看起来都是同一个人的,纹路比较细小,像是年轻人或者孩子的。”
林砚凑过去看了看载玻片上的指纹:“和钥匙上的指纹比对一下,看看是不是同一人。”
苏晓拿出指纹比对仪,将钥匙上的指纹和载玻片上的指纹进行比对,很快摇了摇头:“不是同一人,钥匙上的指纹是张大爷的,木盒和衣柜上的指纹应该是嫌疑人的。”
这时,赵伟拿着网格员统计的粮票使用记录走了进来:“林队,院里12户人家,最近三天只有4户用了粮票,都是正常换米面的量,没发现异常。不过网格员说,隔壁老李的孙子小宇,昨天下午在院里的小卖部换了不少零食,平时他很少买这么多。”
“小宇?”林砚心里一动,“小宇多大了?平时有没有去过张大爷家?”
“小宇今年七岁,和张大爷的孙子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在院里玩,也常去张大爷家串门。”赵伟回答道。
林砚立刻让小周去叫老李和小宇过来。没多久,老李带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走进屋,小宇看到满屋子的警察,眼神有些躲闪,紧紧攥着老李的衣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