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仓库纵火案:父亲留下的旧物证(2/2)
“东风油料厂!”林砚眼睛一亮,“当年的排查方向里,就有油料供应商,只是当时没锁定这家厂。走,去东风油料厂看看!”
东风油料厂位于东郊,距离西郊仓库约十公里。林砚和苏晓赶到时,工厂已经下班,大门紧闭。通过值班人员联系到厂长后,厂长连夜赶来,打开了工厂的档案室。
“我们想查一下,1980年至今,在厂里负责煤油销售、运输的人员,尤其是脸上有疤痕的。”林砚说明来意。
厂长点点头,带领他们来到档案室:“我们厂1975年成立,一开始叫‘东郊油料厂’,1985年改的名。煤油销售和运输的人员不多,我给你们找名单。”
很快,厂长找出了相关人员名单。林砚和苏晓逐一查看,当看到“周明”这个名字时,两人同时停下了脚步。
名单上记录着:周明,1955年出生,1978年入职,负责煤油运输,1980年10月离职,离职原因是“个人原因”。旁边附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男人中等身材,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和当年案卷里记录的陌生男人特征完全吻合!
“就是他!”林砚激动地指着照片,“厂长,你还记得这个人吗?他当年为什么离职?”
厂长皱着眉回忆了半天:“周明啊,我有点印象,这个人性格孤僻,不太和人说话,当年他离职前,好像和西郊一个纺织仓库的老板闹过矛盾,具体是什么矛盾,我记不清了。”
“和纺织仓库老板闹矛盾?”林砚心里一沉,“会不会是1980年被纵火的那个仓库?”
“有可能,”厂长点头,“当年西郊的纺织仓库,很多都是从我们厂进煤油,周明负责运输,说不定和老板起了冲突。”
林砚立刻让厂长提供周明当年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厂长翻找了半天,只找到一个1980年的住址——西郊某胡同。
“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西郊那个胡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周明的下落。”林砚说道。
深夜的西郊胡同,安静得能听到脚步声。林砚和苏晓按照地址找到那间房子,只见房门紧闭,门口杂草丛生,看起来很久没人住了。
“会不会已经搬走了?”苏晓问道。
林砚蹲下身,查看门锁,发现门锁上有一层薄薄的灰尘,但没有生锈,说明最近有人来过。他敲了敲门,没人回应,于是对苏晓使了个眼色,两人在门口蹲守。
凌晨一点多,远处传来脚步声,一个身影慢慢走近。林砚和苏晓屏住呼吸,借着路灯的光看清了来人的脸——中等身材,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正是照片上的周明!
周明走到门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林砚突然起身,亮明身份:“周明,我们是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有个案子需要你配合调查。”
周明脸色骤变,手里的钥匙掉在地上,转身想跑,苏晓立刻上前,一把将他按住。
“你们……你们想干什么?我没犯法!”周明挣扎着喊道。
“1980年西郊仓库纵火案,2000年西郊仓库纵火案,都是你做的吧?”林砚盯着他的眼睛,“你因为和仓库老板闹矛盾,怀恨在心,十年前纵火报复,十年后再次作案,用的都是煤油和铁丝,作案手法一模一样。”
周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挣扎的力气小了很多。林砚捡起地上的钥匙,打开房门,在房间里搜查,很快找到了一桶煤油和几根铁丝,和现场提取的痕迹完全吻合。
将周明带回刑侦大队后,审讯立刻开始。
审讯室里,周明低着头,沉默不语。林砚将1980年的旧案卷宗、两次案子的物证化验报告、现场照片放在他面前:“证据确凿,你抵赖不了。1980年,你因为和仓库老板抢生意,被老板打伤,还被拒绝供货,所以你怀恨在心,纵火报复;2000年的这个仓库老板,是当年那个老板的弟弟,你看到他开了新的仓库,旧恨涌上心头,再次纵火,对不对?”
周明身体猛地一震,抬起头,眼底布满红血丝:“是,都是我做的!”
他缓缓开口,供述了作案经过:1980年,他在运输煤油时,和西郊仓库老板李某因生意纠纷发生冲突,被李某打伤,还被断绝了煤油供应。他怀恨在心,偷偷观察仓库布局,趁夜潜入,用铁丝拖拽煤油容器,泼洒助燃剂后纵火,之后逃离现场。
十年后,他偶然看到李某的弟弟小李开了新的纺织仓库,旧恨涌上心头,于是按照当年的手法,再次纵火,想让小李也尝到失去一切的滋味。
“当年那个案子,警察排查到我,我因为害怕,就辞职离开了油料厂,躲了一段时间,见没动静,就又回到了南州,没想到十年后,还是被你们找到了。”周明的声音带着悔恨。
林砚看着他,心里五味杂陈。父亲当年没能破获的案子,时隔十年,终于在他手里告破,也算弥补了父亲的遗憾。
审讯结束后,天已经亮了。林砚走到物证室,看着那个泛黄的铁皮盒,轻声道:“爸,案子破了,你可以放心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铁皮盒上,“林建军”三个字的刻痕仿佛变得清晰起来,像是在回应他的话。
苏晓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别难过了,这也是你爸希望看到的。对了,物证室的同事说,当年你爸为了这个案子,跑遍了西郊的大街小巷,还自己掏腰包买了煤油做实验,就是想找到凶手的作案手法。”
林砚点点头,眼里泛起泪光:“我以后会像他一样,守护好南州的安宁,不让任何一个凶手逍遥法外。”
就在这时,小张跑了过来:“队长,东郊发生一起盗窃案,失主丢失了贵重物品,需要我们过去勘查!”
林砚擦干眼泪,挺直腰板,抓起警服外套:“走,出发!”
阳光洒在刑侦大队的办公楼前,警车鸣着警笛驶离,朝着东郊的方向而去。正义的脚步,从未停歇,就像林砚和他的父亲一样,用坚守与智慧,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