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278章 刑侦实验室落成日,旧案新证照初心

第278章 刑侦实验室落成日,旧案新证照初心(1/2)

目录

1990年深秋,南州市公安局大院里锣鼓喧天,红绸猎猎。

崭新的三层小楼前,“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的鎏金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全省地市级公安局里的头一份。林砚身着笔挺的警服,胸前的警徽与肩上的一杠三星(一级警司)格外醒目,他站在人群前端,看着局长亲自剪断红绸,耳边是同事们的欢呼与掌声,眼眶却莫名有些发热。

五年了。

从1985年那个浑身是模拟爆炸烟尘、在简陋宿舍里惊醒的清晨,到如今站在自己推动建成的刑侦技术实验室前,一千八百多个日夜仿佛就在眼前。他想起初来时连双像样的勘查手套都没有,提取指纹只能靠最原始的粉末和毛刷,如今实验室里,指纹比对仪、微量物证分析仪、法医解剖台一应俱全,虽比不上他穿越前的警校设备,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配置。

“林队,恭喜啊!”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位曾经对他“古怪想法”嗤之以鼻的老刑警,如今两鬓已染霜华,看向他的眼神里满是欣慰与骄傲,“当年你说要建实验室,我还觉得是天方夜谭,没想到真让你办成了!”

林砚笑了笑,目光扫过人群,很快找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苏晓穿着白大褂,站在实验室门口,手里捧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正朝他点头微笑。五年间,这位80年代稀缺的女法医,不仅成了他工作上最默契的搭档,更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他们的婚期定在年底,没有太多花哨的仪式,只打算请局里的同事们简单吃顿饭。

“李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砚声音沉稳,“有了这个实验室,以后咱们破案,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也能让更多真相大白于天下。”

剪彩仪式结束后,同事们三三两两地走进实验室参观,惊叹声此起彼伏。林砚却拉着苏晓,悄悄绕到了实验室的后侧,那里有一间单独的档案室,存放着南州市历年的未破悬案档案。

“你还是放心不下那件事?”苏晓轻声问道,她太了解林砚了。这些年,他破了无数大案要案,从见习生成长为刑侦大队队长,成了全省闻名的刑侦专家,但他心里始终憋着一个疙瘩——父亲林卫东当年未破的“仓库纵火案”。

林砚点点头,推开档案室的门,一股陈旧的纸张气息扑面而来。他熟练地从书架上抽出一个标着“1980年 南州纺织厂仓库纵火案”的档案盒,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扣,眼神变得凝重。

父亲林卫东,生前是南州市公安局的刑警骨干,1980年,南州纺织厂仓库突发大火,烧毁了价值百万的棉纱,涉嫌人为纵火。父亲在勘查现场时,意外遭遇墙体坍塌,不幸牺牲,而这起纵火案也成了悬案,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五年来,林砚只要有空,就会翻出这份档案反复研究。最初,受限于技术条件,档案里只有几张现场照片、几句证人证言和父亲留下的潦草勘查笔记,线索少得可怜。但现在,刑侦技术实验室建成了,他知道,机会来了。

“当年父亲的勘查笔记里提到,现场发现了少量疑似煤油的残留物,但因为火势太大,无法确定是否为纵火物。”林砚打开档案盒,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密封的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当年从火灾现场提取的少量灰烬样本,“以前没有设备检测,现在咱们有了微量物证分析仪,或许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苏晓接过牛皮纸袋,眼神坚定:“走,咱们现在就去做检测。”

实验室里,同事们已经参观完毕,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林砚和苏晓穿上防护服,走进物证检测室。苏晓熟练地操作着微量物证分析仪,将灰烬样本放入检测舱,林砚则站在一旁,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手心微微出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屏幕上的检测结果逐渐清晰。

“林砚,你看!”苏晓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样本里除了煤油残留物,还检测出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磷化物,这种物质在80年代主要用于农药,而且具有助燃性!”

林砚猛地攥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当年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关于农药的记录,这绝对是新的线索!

“磷化物……”林砚沉吟道,“1980年,南州纺织厂附近有几家农药店?还有,纺织厂当年有没有和哪家农药厂有业务往来?”

“我马上查!”苏晓立刻打开旁边的电脑,调出南州市80年代的工商登记档案。虽然电脑还是老式的DOS系统,但比起五年前全靠手工翻阅档案,已经高效了太多。

很快,苏晓找到了关键信息:“1980年,纺织厂附近只有一家‘为民农药店’,而且当年纺织厂曾向郊区的‘红星农药厂’采购过一批用于仓库防虫的农药,但纵火案发生后不久,这家农药店就关门了,老板叫王富贵,之后不知所踪。”

“王富贵……”林砚默念着这个名字,迅速在脑海中梳理线索,“父亲的笔记里提到,纵火案发生前,纺织厂仓库管理员张大海曾与一名陌生男子在仓库门口争执,两人似乎因为货款问题起了冲突。会不会这个王富贵,就是那个陌生男子?”

“很有可能!”苏晓点头道,“我们现在有两个方向:一是找到张大海,核实当年的情况;二是寻找王富贵的下落。”

“张大海还在南州吗?”林砚问道。

“在,档案显示他现在退休了,住在城郊的老家属院。”

“走,我们现在就去找他!”林砚当机立断,脱下防护服,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傍晚时分,林砚和苏晓驱车来到城郊的纺织厂家属院。这是一片老旧的红砖房,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根据地址,他们找到了张大海的家。

敲门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打开了门,正是张大海。得知两人的身份后,张大海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将他们请进了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