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旧相末路 朝局新风(2/2)
赵佶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下方,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并未急于讨论蔡京案,而是先听取了关于漕运、春耕等日常政务的汇报,仿佛那场惊天大案只是寻常。
直到各项事宜处理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蔡京一案,罪证确凿,朕已明发天下,想必诸卿都已知晓。”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朕,并非刻薄寡恩之主。”赵佶继续道,“然,国之蛀虫,若不清除,则社稷倾颓;通敌叛国,若不严惩,则国将不国!今日能出一个蔡绦,明日便能出张绦、李绦!朕之心意,诸卿当明察!”
“陛下圣明!铲除奸佞,肃清朝纲,实乃国家之福!”李纲率先出列,声音铿锵。陈过庭、张克公等人紧随其后,纷纷附和。
那些原本与蔡京有所牵扯的官员,此刻更是冷汗涔涔,连声道:“臣等谨遵圣谕,必当引以为戒,洁身自好,忠心王事!”
赵佶微微颔首,语气稍缓:“过去之事,朕可不予深究。然,自今日起,望诸卿能涤荡旧习,秉持公心,以李纲、陈过庭等实干之臣为楷模,将心思用在富国强兵、安民兴邦之上!凡有功于国者,朕不吝封赏;凡尸位素餐、甚至心怀异志者……蔡京父子,便是前车之鉴!”
“臣等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臣齐声应道,声震殿宇。
这番恩威并施,彻底奠定了朝局的新风向。蔡京集团的倒台,不仅清除了改革最大的阻力,空出了大量的职位,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树立了赵佶的绝对权威,震慑了所有潜在的反对力量。朝堂之上,务实、干事的风气开始占据主导。
“蔡京倒下,其党羽遍布朝野地方,如今空缺出来的职位,尤其是各路漕司、仓司、以及部分紧要路份的安抚使、转运使,关乎赋税转运、地方治安与边防协调,需尽快遴选干练、可靠的官员填补,不可使地方政务因此停滞乃至生乱。”赵佶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打破了殿内压抑的寂静,目光投向吏部尚书陈过庭,“陈卿,吏部要严格依照《官员考成法》,立即着手铨选。优先从近年实务特科中选拔优异者,或从地方州县政绩卓着、官声清廉者中破格擢升!绝不能再让无能之辈、幸进之徒占据这些要津!朕要的是能做事、肯做事、且忠于朝廷的干吏!”
陈过庭出列,躬身应道:“臣,遵旨!吏部已初步梳理出空缺职位名录及候补官员档案,将严格依考成法核其政绩、风评,三日内便可呈报首批拟任名单,供陛下圣裁。”
“很好。”赵佶颔首,又对户部张克公吩咐,“抄没之资产,登记造册后,迅速厘清,该入库的入库,该发卖的发卖,尽快将钱粮转化为国力。”
“臣明白!”张克公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底气。那笔巨额的财富,让他这个管家婆子终于看到了充盈库藏的曙光。
朝会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激流暗涌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