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辽使哀音(2/2)
送走满怀希望又忐忑不安的辽使,赵佶脸上的“为难”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峻。
“召李纲、种师中、吴敏、王禀,枢密院值房议事!”他沉声下令。
片刻后,几位核心重臣齐聚。
“陛下,辽使之请,当如何应对?”李纲率先问道。
赵佶冷笑:“救?自然要‘救’,但不能白白去救,更不能现在就去救!”
他分析道:“金人势大,辽国覆灭恐难避免。我朝此时若全力援辽,无异于与金人正面开战,正中其下怀,且胜负难料。然,若坐视辽国速亡,金人铁骑转眼便至黄河,于我更为不利。”
“陛下的意思是……”种师中若有所思。
“拖延!”赵佶斩钉截铁,“以商议、准备为名,拖延出兵时间。在此期间,一则可令辽国继续消耗金人兵力;二则可借此向辽国索要更多好处,钱粮、战马、乃至边境隘口!三则……”他眼中寒光一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我们新练之军,争取一个‘见血’的机会!”
王禀闻言,眼睛一亮:“陛下的意思是……小规模出兵,以援辽为名,行练兵之实?”
“不错!”赵佶点头,“辽国如今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一根稻草也会当作救命绳索。朕可允诺,先派一支‘先锋’部队,以协助防守或剿袭金军侧翼为名,北上边境。这支军队,便由龙骧军抽调精锐,再配以部分禁军,由王卿你亲自统领!”
他看向王禀:“人数不必多,三五千即可。目的不在与金军主力决战,而在实战演练!让新装备、新战法、新军官,在真正的战场上接受检验!让将士们见见血,闻闻烽烟!这比在校场上操练一年都管用!同时,亦可向辽国展示我朝‘援手’之诚意,便于后续索取回报。”
李纲抚掌:“陛下此计大妙!既拖延了时间,消耗了敌人,锻炼了军队,还可能获取实利,一举数得!”
“然此举风险亦存,”吴敏谨慎提醒,“需谨防与金军发生大规模冲突,亦需防备辽人过河拆桥。”
“所以,人选至关重要。”赵佶看向王禀,“王卿,你久在边地,熟悉情况,胆大心细,此任非你莫属。记住,你的任务是练兵和威慑,非死战!若遇金军主力,不可恋战,保存实力为上!朕会命皇城司全力配合你,提供情报支持。”
王禀单膝跪地,激昂道:“末将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定让我大宋新军,在北疆扬威!”
“好!”赵佶沉声道,“具体细节,尔等速与枢密院拟定。对辽使那边,继续以‘商议筹备’安抚,尽可能多榨些战马和钱粮出来!待准备就绪,便让王禀,带着朕的龙骧锐士,去北边……见见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