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389章 终局博弈

第389章 终局博弈(1/2)

目录

赵建国指间的香烟即将燃尽,灰白的烟灰颤巍巍地悬在末端。审讯室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谭志明刚刚带来的消息——“中办的那位...被限制谈话了”——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赵建国死水般的眼中激起一圈涟漪。

李国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经验告诉他,在这种级别的较量中,沉默有时比追问更有力量。

“给我...再点一支。”赵建国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得像破旧的风箱。

李国华示意工作人员照办。新的香烟被点燃,赵建国深深吸了一口,烟雾在肺里停留良久才缓缓吐出。

“那是五年前的一个晚上,”他的目光开始涣散,陷入回忆,“在北京饭店的私人包间里,廖主任...廖怀远做东,介绍我认识了几个‘朋友’。”

他的叙述缓慢而断续,但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他描述了那个隐秘的圈子如何运作:通过看似合法的政策咨询公司,向特定企业提前透露即将出台的宏观政策;通过精心设计的金融产品,将非法所得洗白为合法投资;通过境外复杂的股权结构,隐藏真正的受益人。

“张克勤...他只是摆在台面上的棋子之一。”赵建国苦笑,“我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名单。”李国华言简意赅。

赵建国报出了一串名字,其中有两位副部级,一位已经退休的正部级,还有几个关键岗位的实权人物。

“证据在哪?”

“大部分在廖怀远那里,他有个习惯,所有重要往来都会留底,说是为了保护自己。”赵建国顿了顿,“但我也有备份,存在香港汇丰银行的保险箱里,用的是我母亲婚前姓氏开的户。”

审讯持续到凌晨三点。当赵建国在笔录上签下名字时,他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李国华走出审讯室,立即向中央做了汇报。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传来指示:“依法办理,一查到底。”

与此同时,秦宇轩的办公室里,关于隆泰集团的紧急会议刚刚结束。

“省长,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方文谦汇报,“由省国资平台牵头,联合几家民营企业成立纾困基金,首期规模50亿,专门用于解决隆泰系的流动性危机和员工安置问题。”

秦宇轩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银行那边呢?”

“工行和建行同意提供过渡性贷款,条件是省政府提供担保。”

“可以,但要有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秦宇轩站起身,走到窗前,“那些煽动闹事的人,查清楚了吗?”

方文谦打开手中的文件夹:“基本查清了,是隆泰集团前副总裁雇佣的社会人员,目的是制造混乱,转移视线。公安部门已经控制了相关人员。”

秦宇轩点点头:“很好。通知媒体,明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隆泰事件的处理方案。我们要主动发声,掌握舆论主导权。”

第二天上午十点,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秦宇轩亲自出席,向媒体和公众详细说明了政府对隆泰事件的处理方案。

“请广大职工和市民放心,”秦宇轩面对镜头,语气坚定,“政府绝不会坐视任何企业危机演变为社会危机,也绝不会让任何一个遵纪守法的员工为违法者的错误买单。”

发布会进行到一半,一个意外发生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突然从记者席上站起来,他是省内知名财经评论员周老先生。

“秦省长,我有一个问题。”周老先生声音洪亮,“隆泰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企业治理问题,更是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深层次问题。请问省政府将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镜头都对准了秦宇轩。这个问题尖锐而直接,超出了事先准备的发布内容。

秦宇轩稍稍停顿,然后诚恳地回答:“周老问到了关键。治标更需治本,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负面清单,明确权力边界;二是推行重大项目决策全程留痕、终身追责;三是建立企业家诚信档案,对行贿者一票否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