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144章 台账背后的猫腻

第144章 台账背后的猫腻(2/2)

目录

走出书记办公室,走廊里的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带着一丝凉意。秦宇轩皱着眉,手指在公文包的带子上反复摩挲——林茂盛的态度明显是在阻拦,看来这岚水县的补贴问题,牵扯到的人恐怕不止王建国一个,背后的水比想象中更深。

回到企办档案室,赵科和孙工已经整理出厚厚一摞有问题的材料,桌上还摆着几张打印出来的纳税记录和产能报告。

“秦主任,你可回来了!”赵科拿起一张纳税证明复印件递过来,语气带着愤慨,“顺达面厂的纳税记录有问题!他们申请补贴时提交的报表上说去年纳税十二万,可我们刚才联系了税务部门的朋友,查到实际纳税额只有五万八,差了整整六万多,这明显是伪造报表!”

孙工也指着一份产能报告补充道:“福满粮油厂更离谱,他们的产能报告写着‘年产食用油八万斤’,还附了设备清单,说有四台大型榨油机。”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不屑:“可我们查了他们去年的用电记录,每个月的用电量还不如一家小餐馆,要是真有四台榨油机,电费不可能这么低!这产能报告百分之百是假的!”

秦宇轩接过材料,一页页仔细翻看,眉头皱得更紧了。顺达面厂的纳税报表上,公章模糊不清,数字的笔迹和其他栏目明显不一样;福满粮油厂的设备清单里,几台“大型榨油机”的型号根本查不到,像是凭空编出来的。

“证据越来越实了。”秦宇轩把材料放在桌上,语气坚定,“下午按原计划走,直接去顺达、福满这几家大厂,现场核查设备数量和生产规模,同时正式发函给税务部门,请他们协助出具这几家企业的正式纳税证明,白纸黑字,容不得狡辩。”

正说着,王建国突然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信封,眼神躲闪着走到秦宇轩面前,把信封往他手里塞:“秦主任,这……这是我们企办的一点心意,不算什么贵重东西,就是觉得你们辛苦了。”

他声音压得很低,带着讨好:“岚水县条件不好,补贴的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太较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好做事,你说对吧?”

秦宇轩低头看了眼信封,厚度不轻,不用想也知道里面是什么。他伸手把信封推了回去,语气冷得像冰:“王主任,把东西拿回去。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收礼的。”

他盯着王建国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要是你真想让事情好办,就老老实实地配合我们的核查工作,把知道的情况都说清楚,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王建国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手僵在半空,最后只好悻悻地把信封收回来,垂头丧气地站在一旁,再也没了之前的“热情”。

下午两点,阳光终于穿透了晨雾,把岚水县照得透亮。秦宇轩三人拒绝了企办派车的“好意”,自己打了辆出租车,直奔顺达面厂。

面厂在县城郊区的工业园里,门口挂着醒目的红色招牌,几辆印着“顺达面条”的货车正堵在门口,工人们忙着搬卸面粉袋,看着一派热闹景象。

厂长张富贵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穿着花衬衫,脖子上挂着粗金链,听说秦宇轩三人是来核查的,脸上的肥肉瞬间堆起笑容,一路小跑着迎上来:“哎呀,领导们怎么亲自来了?快进办公室坐,我刚泡了新茶!”

“不用了,我们直接去生产车间看看。”秦宇轩没理会他的热情,径直往厂区深处走。

张富贵的笑容僵在脸上,快步跟上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车间里乱得很,机器噪音也大,要不还是先看材料?产能报告都给企办了……”

秦宇轩没接话,推开了车间的铁门。一股混杂着面粉和油污的味道扑面而来,车间里光线昏暗,只有两台老旧的面条机在缓缓转动,机器旁各站着一个工人,动作慢悠悠的。

墙角堆着几袋面粉,地面上散落着不少面屑,整个车间的规模,连产能报告上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秦宇轩拿起手里的产能报告,指着“年产十二万斤面条”的字样,冷冷地看向张富贵:“张厂长,这就是你说的能年产十二万斤面条的设备?就这两台老机器,一天能产多少?”

张富贵的额头冒出冷汗,眼神躲闪着说:“这……这只是一部分设备,还有三台新机器在维修,送到市里去了,还没拿回来。”

“维修的机器有维修单据吗?送哪家维修厂了?地址在哪?”孙工立刻追问,手里的笔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他报地址。

张富贵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往地上一蹲,声音带着哭腔:“领导,我说实话!产能报告是假的,是王主任让我改的!”

他抹了把脸,无奈地说:“他说按实际产能肯定拿不到补贴,让我把数字往高了写,还帮我伪造了设备清单,说这样才能批下来。我也是没办法,厂里效益不好,想拿点补贴周转一下……”

从顺达面厂出来,三人又马不停蹄地去了福满粮油厂和另外三家拿到补贴的大厂。结果如出一辙:福满粮油厂所谓的“四台大型榨油机”根本不存在,车间里只有一台小型榨油机,平时主要靠外购散装油分装售卖;宏发米粉厂的“日产五百斤米粉”是假的,实际日产不足一百斤;绿源豆制品厂更离谱,连生产许可证都快过期了,却凭着伪造的“环保达标证明”拿到了补贴。

每到一家企业,秦宇轩都让赵科用相机拍下设备和生产现场,让企业负责人在核查记录上签字确认,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充分。

傍晚时分,三人带着一沓厚厚的材料回到县政府,直接去了县税务局,把收集到的企业纳税报表复印件和核查记录交给了税务稽查科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协助出具正式的纳税证明。

“秦主任放心,我们明天一早就核查这些企业的纳税记录,三天内给你们结果。”稽查科科长看完材料,脸色也沉了下来,“要是真存在伪造纳税记录的情况,我们肯定严肃处理。”

回到招待所时,天已经黑了。三人简单吃了点外卖,就立刻开始整理白天的核查结果。秦宇轩在宿舍的白板上,用红笔清晰地列出了目前发现的问题:审批材料造假、企业联合公职人员虚报数据、监管部门失职渎职、部分企业伪造纳税和产能证明。

白板上的每一条,都像一把尖刀,刺向岚水县补贴政策执行中的漏洞。

“林书记今天明显是在护着王建国,说不定他也牵扯在里面。”赵科靠在椅子上,揉着发酸的眼睛,“后面查下去,阻力肯定更大。”

“阻力再大也得查。”秦宇轩看着白板上的问题,语气坚定,“国家的补贴资金是给企业的救命钱,不是给某些人谋私利的工具。”

他顿了顿,说出后续计划:“明天我们先去县纪委反映情况,把目前掌握的证据交上去,同时整理好核查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不管牵扯到谁,都必须一查到底。”

孙工点了点头,手里的笔在材料上重重一点:“这些企业主虽然造假,但也是被王主任等人诱导的,后续处理时得区分开,不能一棍子打死。”

他补充道:“真正需要补贴的企业,还是要帮他们走正规流程申请。”

“没错,我们的目的不是追责,是解决问题。”秦宇轩认同地点头,“既要查清违规问题,也要让真正符合条件的企业拿到补贴,这才是我们来岚水县的意义。”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桌上的材料和白板上,给冰冷的证据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虽然岚水县的补贴乱象背后牵扯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接下来的调查肯定会遇到更多阻力,但秦宇轩三人的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清楚,这场硬仗不仅关乎几笔补贴资金的去向,更关乎政策的公信力,关乎基层企业对政府的信任。无论前路多困难,他们都必须打赢这场仗,让阳光照进补贴政策执行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