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东西,思路是巧,成本是低,可它……它真能顶用?(2/2)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架子上那几个玻璃瓶晃悠的速度,肉眼可见地变快了!
“您二位瞧见了没?”何雨柱说,语气里带着演示成功的兴奋,“想让它快点儿晃,慢点儿晃,就这么简单,掰一下这自行车档位就成!用不着那些贵的要死的洋设备!咱们这是土法上马!”
赵科长本来一肚子火,看到这一幕,刚到嘴边的训斥一下子卡住了。
他下意识地往前凑了一步,盯着那个还在换挡的自行车轮和随之改变频率的震荡,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他是懂行的!就这一下,他看出门道来了!不用复杂精密的电子控制系统,用最土的机械方式,实现了震荡频率的有级可调!
这思路……这思路太野了!但也太巧妙了!完全体现了穷棒子精神!
何雨柱没停,继续他的“表演”。他指着那个用破棉被和木板钉的保温箱:“这里面,我们吊了个灯泡,衬了锡纸,温度能给您稳在三十来度,上下差不了多少,够用了!这叫因陋就简!”
他又指着几个不起眼的小孔和利用电机余风带动的自制小风扇:“菌种娃娃干活儿得喘气儿,这几个窟窿眼儿和这小风,就是给它们透气用的!量不大,但正好!”
恒温!震荡!通气!
这三个搞微生物培养最基础、也最核心的要素,就这么被这台“破烂”用各种“土到掉渣”的办法,给凑齐活了!
这简直就是自力更生精神的完美体现!
赵科长不说话了。
他脸上的怒气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震惊,是敬佩。
他围着机器转了两圈,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王厂长虽然不懂那么多原理,但他看赵科长的表情变了,心里那点希望的小火苗又“噌”地一下冒了出来,眼巴巴地看着赵科长,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过了好一会儿,赵科长才停下脚步,他没看李怀德,而是直接看向何雨柱:“何雨柱同志……你……你这东西,造价多少?”他问出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李副厂长插话,语气中带着自豪:“用不了多少,都是利用废旧物资改造的!没花厂里几个钱!”
赵科长听完,沉默了足足有半分钟。他脸上的表情从震惊慢慢变为深思,最后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喃喃自语:
“……我们一些研究所,打报告申请几十万的外汇,求爷爷告奶奶想去国外买设备……要解决的,说白了,也就是你刚才说的这老三样……”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何雨柱:
“你小子……你这是用了一堆自行车零件的价钱,撬开了人家用金砖垒起来的技术大门啊!这才是真正的多快好省!”
赵科长摸着下巴,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
“柱子,你先别急着高兴。”他看向何雨柱,语气严肃,“这东西,思路是巧,成本是低,符合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可它……它真能顶用?
我是说,培养效率、菌种纯度,跟人家那正儿八经的进口设备,能比吗?
你别是只能看个热闹,养不出能下崽的金母鸡吧?”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王厂长也立刻竖起了耳朵,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何雨柱一听,非但没慌,反而笑了。
他走到机器旁,指着上面正在震荡的几个瓶子:
“赵科长,您这话问到根子上了。不瞒您说,跟那些花大价钱进口的精密家伙比,咱这个,就是个土炮。”
他坦然承认差距。
他掰着手指头数:“您看啊,温度控制,咱靠的是灯泡和破棉被,精度肯定不如人家的电子温控;
震荡嘛,是匀实,可这频率稳定性,跟人家电控的没法比;
还有这通气,也就是个大概,做不到分毫不差。”
他话锋一转:“但是!”
这一声“但是”,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
“但是,咱们搞这个,不是为了发论文,也不是为了跟外国人较劲显摆。
咱们为的是啥?是落实备战备荒为群众的指示!是让咱老百姓碗里多点油水,是让豆渣这类边角料变废为宝!”
他拿起旁边梁东记录数据的本子:“您看这数据,用咱们这土炮,菌种长得欢实着呢!繁殖速度比静置培养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用来生产营养粉,提高酱油风味,改良饲料,一点问题都没有!效果实实在在!
这就好比咱居家过日子,有口铁锅就能炒菜做饭,不一定非得上那外国带数显的洋玩意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赵科长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何雨柱这话,说到了他心坎里。是啊,技术好不好,最终得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为广大群众服务。
何雨柱又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些无奈:“不过,您刚才问的菌种纯度、精确计数这些,确实还是短板。
要想搞得再精细点,比如准确知道咱们养出了多少菌种兵,那就得配套更精密的检测设备,比如我之前跟您提过的——血球计数板。
那玩意儿,咱们现在是真没处淘换去,估计还得靠进口。”“
“血球计数板……”赵科长喃喃重复了一遍,他想起何雨柱之前确实提过一嘴,当时没太当回事。
现在亲眼看到这台土炮的巨大潜力和战略价值,他立刻意识到了配套设备的重要性。这关系到能否让这项土发明发挥出最大效益。
“这东西……我想起来了。”赵科长一拍大腿,“柱子,你放心!以前是没看到你这大菜,光听你说要调料,我没太上心。
现在不一样了!你这台土炮的价值,我算是看明白了!回去我就打报告,发动所有关系,想办法给你把这调料弄来!说什么也得把你这个厨房给配齐喽!”
一旁的李怀德,听着两人这番对话,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
他之前听何雨柱说国之重器,还觉得有点吹牛,现在连部里见多识广的赵科长都这么重视,甚至亲自保证帮忙解决配套设备!
他才反应过来,何雨柱这小子,一点没忽悠人!
他搞出来的这东西,可能外表寒碜,可里子,真他娘的是块真金!这是扎扎实实的技术突破!
王厂长更是激动得直搓手,他一把抓住何雨柱的手:“何工!何工!太好了!有您这话,有赵科长支持,我们厂那菌种难题,算是看见亮了!
这东西,必须推广!必须推广啊!这能救活多少厂子啊!”、
赵科长看着何雨柱,心里已然做出了决定。他转向李怀德:
“老李!柱子写的那个报告呢?立刻!马上拿给我!”
他用了两个强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