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我儿子孤寂,你儿子去陪吧(2/2)
这一幕,如同冰水泼洒在所有心怀异议的朝臣头上。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刘靖杀鸡儆猴的目的,已达到。
帝王的态度,向来是京城最敏锐的风向标。
不出半日,刘靖在朝亲口确认宋瑶真实出身,却依然坚持立后,并严厉惩戒了提出异议的礼部尚书之事,传遍了京城上下。
紧接着,明发天下的册封皇后诏书正式颁布,彻底断绝了所有人的侥幸心理。
诏书中并未提及宋瑶的具体出身,只盛赞其“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闱”,且“诞育皇子,克嗣基绪”。
故立为皇后,正位中宫!
仍有部分顽固朝臣对此不满,私底下或上书或串联,试图阻止。
然而,每当有人拿宋瑶出身说事,刘靖便轻飘飘一句:
“哦?朕记得,太祖高皇帝起于微末,曾乞食于市井。尔等今日鄙薄皇后出身,可是觉得,我大梁皇室血脉,亦属卑微,不堪为天下之主?”
此言一出,所有反对的声音瞬间戛然而止。
谁敢接这话?
否定开国太祖,质疑皇室血统的尊贵?
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此话一出,堵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看着噤若寒蝉的臣子们,刘靖满意地微微颔首。
他想起宋瑶那日关于乞丐皇帝与奴婢皇后的惊世之言,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的瑶儿,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一眼便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最有力的反击武器。
只不过........平日里她这大智慧,都用在了怎么偷吃零嘴上了。
...
吉日择定,乾坤朗朗。
登基与封后双典同庆的日子,在万众期盼中到来。
整个紫禁城从上至下,焕然一新,弥漫着一种庄重的喜庆氛围。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数十名太监踩着梯子,悬挂最后几盏巨型宫灯。
宫灯高约丈余,灯罩上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金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盏都需四名太监合力才能挂稳。
汉白玉的盘龙御道被清水反复冲刷,光可鉴人。
朱红色的宫墙与廊柱新上了丹漆,明黄色的崭新绸缎如同流动的金河,悬挂于主要殿宇的檐下梁间,随风轻荡,昭示着皇权的更迭与鼎盛。
“都仔细着点!要是出了差池,仔细你们的皮!”
内务府总管高大川站在御道旁,语气严厉。
他在宫里待了三十年,见过无数次大典,却从未见过登基与封后同日举行的场面。
若是出了半点差错,别说内务府,他这个总管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他还想学先皇身边的高行廉,也就是他干爹一样,功成身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