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126章 马县长视察齿轮厂

第126章 马县长视察齿轮厂(2/2)

目录

廷和脚步一顿,原本落在工地上的心思立刻转了过来,反手拍了拍仲明的胳膊:“走,去办公室等。让永明在这儿盯着工地,别耽误进度。”

廷和刚在办公室的木椅上坐下,门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杨村长标志性的大嗓门——“廷和!廷和在不?”

话音未落,杨村长已推门而入,沾着些许泥土的胶鞋在水泥地上踩出几声轻响。他额角挂着细汗,敞开的中山装领口透着热气,一开口就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昨天晚上玉良回村说,咱新盖的厂房一层,明天就能投产了!实行三班倒,月产量能冲到2万个齿轮哩!”

他顿了顿,喝了口廷和递来的热水,语气更急了些:“今天早上郝乡长特意给我挂电话,问楼房进度。我把一层要投产的消息一说,正巧他今儿要向县里管生产的马副县长汇报工作,就顺嘴提了这事儿。你猜咋着?马副县长早听说咱杨家庄新建齿轮厂搞得红火,当即就说要借这机会过来看看!你们赶紧准备准备,待会儿县长来了得好好汇报!”

廷和心里一振,当即起身:“马县长要来?那得抓紧收拾。”他转头朝隔壁喊道:“马媛,你把办公室再仔细扫一遍,窗玻璃擦亮点,茶壶茶杯全拿出去重洗,别留一点茶渍。”又想了想,补充道:“上次仲昆拉来的苹果和莱阳梨,财务室还各剩半筐,你挑些个头大、没磕碰的,洗干净装盘子端过来。”

马媛应了声“好”,转身就忙活起来。廷和又对着镜子理了理衣襟,心里默默过了遍工地和车间的进度,确保待会儿汇报时不卡壳。

不到十点,院外传来汽车引擎声。廷和与杨村长快步迎出去,就见一辆苏制“伏尔加”轿车在前,一辆北京吉普紧随其后,稳稳停在齿轮厂大院的空地上。

郝乡长先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快步走到轿车旁,一手搭着车门框,一手拉开了车门。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下车,身着藏青色中山装,面容沉稳,目光扫过厂区,带着几分审视。

“这是马县长,今天专程来咱们厂视察指导。”郝乡长笑着引荐,侧身让过一步。杨村长连忙上前,伸手要引马县长去办公室:“县长,一路辛苦,先到屋里歇会儿,喝杯茶?”

马县长摆了摆手,声音洪亮:“不必了,咱们先到工地看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一行人便跟着马县长往工地走。脚下的黄土路刚被踩实,旁边堆着几摞红砖和水泥袋,远处的塔吊矗立在晴空下,主体完工的大楼已初具规模。廷和跟在一旁,语速平稳地介绍:“县长,这大楼主体已经全部完工。一层的门窗今明两天就能安完,只剩外墙粉刷,计划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再弄——冬天粉刷怕冻裂。二层月底之前能把屋面瓦全上完,到时候塔吊就能拆了,土建这边就只剩收尾和装饰工程了。”

马县长点点头,目光在大楼的梁柱上扫过,偶尔伸手摸一摸墙面的水泥质感,没多言语。

视察完土建工程,众人又转到一层的加工车间。刚走到门口,震耳的机器轰鸣声就涌了过来,透过敞开的窗户,能看到里面机床飞速运转,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机加工车间主任仲伟早已在门口等候,见马县长进来,连忙上前汇报,语气透着干练:“县长,没建这栋大楼前,咱厂里就5台机床在老车间干活,月产齿轮才6千只。新大楼10月6号完成地面工程,7号从沈阳机床厂订的10台新机床就运到了,安装调试完,10月17号就具备使用功能。18号那天,经培训的30名学员进厂做二次实操培训,今天全上岗了——现在每天能生产齿轮1000个,月产正好2万5千个。”

马县长听完,走到一台机床旁停下,看着飞速旋转的刀具切削出精准的齿纹,伸手从旁边的料筐里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齿轮。那齿轮泛着金属的冷光,齿廓规整,表面光滑无毛刺。他用拇指轻轻摩挲着齿面,转头对郝乡长说:“这可是高精度产品,质量要求高,附加值自然也高。办工厂就得往这个方向走——专搞这种难度大、附加值高的企业,才有长远发展前途啊。”

郝乡长连忙点头附和,廷和与杨村长相视一笑,心里都松了口气——看来,马县长对这齿轮厂的进展,是满意的。

太阳刚漫过旧厂房的屋脊,马县长一行人视察完工地和车间,来到办公室。

“永明,把杨家庄的建筑队长也叫过来。”郝乡长刚坐下,便转头对门口的永明叮嘱道。话音未落,仲明已手脚麻利地端来暖壶,玻璃杯在桌上摆得齐整,茶水注进去时腾起轻雾,他又从竹篮里拣出擦得锃亮的苹果和莱阳梨,挨个递到众人手里。

马县长用手叩了叩桌面,目光落在杨村长身上:“你们盖楼,给县规划局打报告了吗?”

杨村长手里拿着苹果,闻言连忙放下:“马县长,我们前后递过两次报告,可一直没批下来。您不知道,这块地原来是咱村的饲料厂,早年就是片盐碱滩,连草都长不好,后来建起饲料厂时,规划局是有备案的。”

“手续必须办齐。”马县长眉头微皱,语气斩钉截铁,“没合规手续,现在看着没事,将来迟早出麻烦。这事我回去就过问,规划局那边我来协调。”说罢,他转头看向郝乡长,“这事你多盯紧点,过几天记得提醒我。”

稍一思忖,马县长朝仲明抬了抬下巴:“小仲,给我拿张纸。”接过纸和笔,他低头快速写了几行字,对折后递给郝乡长:“这样,我给规划局长写个条子,你明天带着去办,要是还卡壳,直接来找我。”

郝乡长接过条子收好,随即侧身指了指刚进门的年轻人:“马县长,我给您介绍下,这是杨家庄建筑队的小杨,咱们村这楼,就是他带着周围四个乡亲搭的班子干的。前阵子县设计院来检查,直夸质量过硬,比那些大建筑公司干得都不孬,所以镇上打算以他们为底子,组建个镇建筑公司。”

小杨站在一旁,手里还拿着安全帽,闻言有些拘谨地笑了笑。马县长却眼睛一亮,当即拍了下手:“好啊!实践出真知,能把活儿干得这么地道,就是实打实的人才。发现人才就得大胆用,你们这个思路找对了,我全力支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