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84章 赠送锦旗,当选政协代表

第84章 赠送锦旗,当选政协代表(2/2)

目录

“你这一登报,可是把好事都引来了!”

杨村长呷了口茶,声音里满是欣喜,随即向廷和通报,

“今天镇办公室副主任送锦旗时特意说,镇上要新增两个政协代表名额,直接给了咱村一个,还点名让你去当!现在办公室小肖正忙着整理你的材料,你明天抽点时间来村委,找他把表格填了。这事儿啊,可比花钱打广告管用多了!”

话音刚落,他便把手里那份登着廷和捐款的报纸,轻轻塞到了廷和手里。

一旁的仲昆从头至尾听着杨村长的话,心里暗自佩服岳父的判断力。他忍不住在心里琢磨:之前父亲捐款时,自己还没太明白其中的门道,现在看来,岳父当初的判断太准确了——不过捐了10万元,不仅登上报纸成了乡里乡亲都知道的名人,还能当上政协代表,这不正是岳父说的“吃小亏,占大便宜”嘛!

杨村长又和廷和聊了些村里的日常琐事,便起身回村处理事务了。办公室里只剩下廷和父子,仲昆趁机拉过父亲,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之前去拖拉机厂送齿轮的经过,从路上的情况到对方接收时的反应,都讲得清清楚楚。

谈到这里,他又问父亲:“爸,您说这伞齿轮的利润能不能有一半?要是每个能挣100元,这产品不就是妥妥的摇钱树嘛!”仲昆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每个月要是能有40万利润,一年下来就是500万!到时候啥也不用干,守着这一项就够了。”

他话音刚落,父亲廷和便抬手打断了他:“你别太乐观。这生意要是真能赚这么多,想进来分一杯羹的人肯定少不了。万一哪家技术上取得突破,把成本降下来,市场价格一下子就会被拉低,到时候咱们可就被动了。”

顿了顿,廷和又沉声道:“将来想在这行站稳脚跟,不能只盯着单只的高利润,得靠走量。你算算,要是咱们能把年产量做到100万只,哪怕每只只挣10元,一年下来也有1000万的利润,这比盯着那不确定的‘高利润’靠谱多了。”

仲昆听完,低头琢磨了片刻,随即点点头:“爸,您说得有道理,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我今天就回城里,明天先去拖拉机厂问问全国生产拖拉机的厂家信息,摸清下游的需求。这两天再和永明分分工,我俩分头到各地跑跑,争取再多谈下几个客户,为以后扩产打基础。”

仲昆结束了与父亲的谈话,转身走进里屋,简单和马媛打了声招呼,便驱车离开,径直往城里的家赶去。

刚到家,他没顾上多歇,就先给配件厂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毕厂长的声音:“仲昆吗?厂里一切正常,今天产量已经突破50个了。”

紧接着,毕厂长又交代起后续事宜,“明天小丁准备去金属公司进料,上午9点你在金属公司等他,把进料渠道的关系移交给他,今后就让他自己负责进料。我初步打算周五去拖拉机厂送第一批500个齿轮,你问下齿轮厂这天去不去送,别到时候发生冲突。”

仲昆仔细听完,觉得没有需要补充或交代的事情,便挂断了电话。

晚饭过后,仲昆按照惯例来到岳父的书房。他坐下后,先将这两天配件厂和齿轮厂的情况一一汇报:

“饭前我跟配件厂通了电话,他们那边一切正常,今天产量已经超过50个,还计划周五送第一批500个齿轮到拖拉机厂。”

话锋一转,他又说起齿轮厂的事,“齿轮厂那边还真让您说对了,我父亲捐赠的10万元不仅登上了报纸,镇上还给他送了个政协代表的头衔,这也算是多了一把小保护伞。不过他那伞齿轮是真赚钱,一个月能有40万元的利润,说不眼红是假的。他还让我和永明一起跑全国市场,打算进一步提高产量。”

岳父听完,缓缓开口分析:“你父亲看得长远。现在正是齿轮的初创阶段,做的人少、产量低,价格自然就高。商品经济就是这样,什么赚钱,大家就都跟着做,等产量一上来,价格肯定会往下掉。到那时候,一个月生产几千个齿轮,可能还不够你父亲塞牙缝的。所以他现在急着拼命扩大生产,我估计下一步,他大概率会多盖厂房、添置机器,把产量再提上去。”仲昆听着岳父的话,不由得认同地点了点头,越发明白父亲急于扩张的用意。

上午九点整,阳光刚越过金属公司的灰色院墙,仲昆的车便稳稳停在了门口。隔着十来米,他一眼就瞧见那辆浅灰色的130货车,小丁正倚着车门抽烟,听见引擎声,立刻掐了烟快步迎上来。

“早来了?”仲昆降下车窗,语气平淡得像在聊天气。

“刚到,车检查过了,没问题。”小丁点头应着,眼神里藏着几分紧张。

两人并肩往办公楼走,二楼“金属材料科”的牌子擦得发亮。仲昆没先去大办公室,径直推开角落挂着“科长室”的小门。费科长正坐在藤椅上,左手端着搪瓷杯,右手翻着本地晚报,见人进来,眼皮抬了抬,把报纸往桌上一放:“来了?坐。”

仲昆没动,反手关上门,从随身的黑色文件包里掏出个厚信封——信封角被现金撑得发鼓,他塞进费科长手里时,动作快得像怕被人看见。费科长掂量了两下,随手拉开抽屉丢进去,随后才慢悠悠开口:“今天进什么货?”

“跟您透个底,”仲昆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我跟岳父单独开了家齿轮厂,这行当利润您清楚。今天带小丁来,一是让他认认门,二是先拉3吨铁、200公斤锰铁,新厂等着开工。”

说完,他拉开门喊小丁进来,指着费科长介绍:“这是费科长,以后你过来进料,直接找费科长对接就行。”小丁连忙点头问好,费科长只是摆了摆手,没多搭话。

费科长从抽屉里抽出一张印着“特批提货单”的表格,钢笔在“品名规格”栏飞快填下“铁3吨”“锰铁200kg”,又签上自己的名字,递给小丁时,用下巴朝门外指了指:“左拐第三个门是财务室,先去交钱,交完仲昆带你去仓库提货。”

小丁捏着提货单,跟着仲昆往外走,在财务科交了钱后,又到了楼下后院仓库里把货装上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