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毕庶模出任厂长(2/2)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宋会计正低头整理着桌上的文件,显然是刚到不久。仲昆上前说明来意,从宋会计那里借了一万元现金,数清后仔细交到毕庶模手里,又特意嘱咐:
“花钱的时候记着,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办事,一定要让对方开收据,每一笔都留好,回来咱们也好按规矩销账。”
毕庶模点点头,把钱稳妥地收进了随身的包里。
离开贸易公司,两人下了楼,仲昆的夏利轿车就停在路边。拉开车门坐进去,车子稳稳地驶离。半个多小时后,铸造厂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到了厂门前,仲昆和毕庶模都不由得愣了一下。原先那扇破旧不堪、甚至有些歪斜的铁门,如今焕然一新——显然是夏师傅安排人精心维修过,还刷上了一层浅灰色的油漆,倒真有了几分“旧貌换新颜”的模样。
车子刚停稳,夏师傅快步走了出来,脸上带着急盼的神色。他一把握住毕庶模的手,语气里满是期待:“毕厂长,你可算来了!昨天搬中频炉,到村里借了五百块钱,杂七杂八的开销下来,差不多快花完了。今天电工要来拉电,说要买电线得一千块,我想着这事得等你们来了再定,就没敢先动。”
仲昆在一旁听着,当即说道:“钱我们带来了。夏师傅,你赶紧把电工叫来,让他马上就去买电线,要是顺利,最好今天就能把线换上,别耽误了厂里的事。”夏师傅一听,脸上的愁云顿时散了,连声应着转身往车间去叫人。
夏师傅正和毕庶模、仲昆核对材料清单,不长时间,电工就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夏师傅,”他抹了把汗,有些急切地开口,“我们在拆旧的线路,咱们商量一下——旧线折下来给我们,安装新线路我们就不要钱了。”
夏师傅抬眼笑了笑,接着回了他几句:“你小子倒是会算账。旧电线拆下来能卖好几百,你们的安装费才几个钱?不行,这旧电线我还能用到别的地方去。”
说完,他朝毕庶模递了个眼色,“毕厂长,数1000元给他,让他赶紧把新电线买回来。”
电工接过钱,讪讪地走了。夏师傅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走,咱们三个到车间看看,顺便核对下进度。”
三人先来到铸造车间,刚进门就看到那台崭新的中频炉已经稳稳安装在预定位置,蓝色的外壳在光线下泛着亮,只等接线就能启动。仲昆绕着中频炉转了一圈,突然停下脚步问到:“怎么没见淬火炉?之前不是说要添置一台吗?”
“不用专门买淬火炉了。”夏师傅摆摆手,“我那边旧厂房里还有好几个旧的,够用。再说电炉太费电,能省点是点。”
“那温度怎么控制?”仲昆还是不解,淬火的温度可是关键,差一点都会影响零件质量。
夏师傅笑了,眼里透着老手艺人间的自信:“我淬了一辈子火,不用仪器,用眼就能看出钢火多少度。没有这两下子,早年在厂里怎么混饭吃?”
说着,他带头向西走了20多米,地面上并排立着三个敦实的水泥底座,表面还能看到新鲜水泥的痕迹。
“这两个底座,是我照着马骏前两天送的传真图纸浇筑的,尺寸分毫不差。”他指着最右边的底座,“车床的图纸还没到,我特意去村里修理厂看了,他们有台C16车床,我照着量了尺寸,浇筑了这个。”
看完铸造车间,夏师傅又带他们往精密铸造车间走。车间里静悄悄的,没有工人忙碌的身影,只有夏颖一个人蹲在砂模堆旁,手里拿着卡尺,正在仔细检查砂模的厚度。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脸上还沾着点细砂。
“毕厂长,你们来了。”她站起身,指了指身后的砂模,“这都做了200多个砂模了,不知道合不合用。今天我让大家先停了,想等浇铸一批试试水。”
夏师傅走到砂模旁,随手拿起一个翻看了看,点点头:“做得挺规整。明天就开火浇铸,先停一两天没事,正好让大家再把工具检查检查。”
毕庶模、仲昆和夏师傅三人刚从车间里出来,他们走进那间简单的办公室,木桌擦得发亮。
“既然让我干厂长,就要按规矩办。”刚坐下,毕庶模便开了口,目光在两人脸上转了一圈,继续说道:“首先得把营业执照办好,这是开门的根本。然后就近找家银行或信用社开个账户,钱的事得有地方规整。最重要的是找个会计和保管,把财务帐、保管帐都建起来——没账,日子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他顿了顿,想起车间里材料堆放的样子,又补充道:“所有材料进厂,必须经保管入库;要领材料,就得开领料单,领劳保用品也一样。而且这领料单,必须有车间主任签字才行。”话里的每个字都落得扎实,像是在给刚起头的厂子打桩。
一旁的仲昆听着,不住地点头。他本就不是厂里的行家,此刻更愿意听个明白。“搞工厂我不懂,”他坦诚道,“但毕厂长说的都在理。夏师傅要是没意见,咱们就这么办。”说到这儿,他又琢磨起实际的难处:“会计和保管从城里来怕是不方便,要不你俩和夏村长商量商量,从村里找两个人?知根知底,也方便照应。”
说到这里,他抬腕看了看表,起身道:“我下午还得回去定车床,就不多待了。有事咱们电话联系。”说着便拿起椅背上的外套,脚步匆匆地往外走。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引擎发动的声音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