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38章 婚前准备

第38章 婚前准备(1/2)

目录

3.20婚前准备

午后两点多仲昆坐在桌前,朝着对面的廷和汇报起仲明结婚的筹备事宜。

“仲明25号结婚,托付我办的三件事,今天总算都搞定了。”仲昆先开了口,“婚宴定在红卫酒店的婚宴大厅,订了20桌,另外还留了两桌备用。酒店的标准分三档,40元、50元、60元一桌。我没跟你商量,自己做主选了60元的。酒水方面,我从岳父公司那边拿。”

廷和听了摆摆手:“这事儿不用商量,60元的标准挺合适,咱也不差那十块钱。”

仲昆接着说:“大客车没订到,这不是赶上春运嘛,客运公司的车都不够用。从货运那边临时调了些大货车,蒙上篷布,一辆能拉50多个人。我订了一辆,到时候咱村的人正好一车拉过去。”

“大货车光负责接,管不管送啊?”廷和没等仲昆说完就插了句嘴。

“接送都包括在内,就要求中午管司机一顿饭就行。”仲昆解释道。

廷和一听乐了:“这事儿好办。我看你去买几根钢管,也给咱那辆130车做个支架,到时候蒙上篷布,厂里的人坐130车就行。”

“这主意不错!”仲昆眼前一亮,“我明天就去买钢管和篷布,让张师傅加工一下就行。对了,仲明的婚车我也搞定了,两辆日本皇冠轿车,25号上午8点准时到,还是免费的。是马媛表哥朋友的出租车。”

廷和点点头,仲昆转而说起请客的安排:“请客的事,你跟仲明商量着来。我岳父这边安排一桌,马媛的亲戚也单独安排一桌,我的好友有一桌就够了。我姐那边,你去问问她的意见。等桌位排好之后,你把名单给我,我让酒店排个榜,25号贴在大堂入口处,这样大家来了也好找。”

廷和应了声好,两人又就细节核对了一下,办公室里的谈话渐渐融入午后的宁静里,只等着25号那天,将所有筹备化作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悄无声息地铺满了小院。昏黄的灯光从堂屋漏出来。这晚的饭桌上,红烧鱼冒着热气,炖排骨的香气漫在空气里,却没人顾得上细品——今天凑齐这一大家子,连仲昆和马媛都特意赶回来,吃饭不过是个由头,真正的重头戏,是仲明的婚事。

碗筷收拾干净,八仙桌被擦拭得锃亮,一家人围着坐下,连角落里的小凳都派上了用场。仲明早拿出了本子和笔,眼里带着点紧张,又藏着期待。满屋子的人一时都没说话,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衬得这堂屋格外安静。

“咳,”廷和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我今天下午跟仲昆琢磨了一阵,婚宴的座位,咱就从头一桌桌排起,大家都听听,有不合适的再说道。”

他呷了口茶,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第一桌,自然是新娘新郎,还有两边的父母,这是正理;第二桌,得请杨村长、龚主任和郝乡长,他们能来是给咱面子;第三桌,仲昆岳父那边一家子,得单独安排妥当;第四桌,晓芬的家人,这是娘家人,不能怠慢;第五桌,闵科长陪着翻砂厂的老伙计们;第六桌,也给翻砂厂,都是我当年的老工友,得凑在一块儿才热乎。”

廷和说着,仲明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其他人要么点头,要么小声应着“行”,目光都聚在廷和身上。

“第七、八、九这三桌,全给杨家庄的乡亲们,沾亲带故的来了不少,得留出地方;第十、十一桌,是仲明原来单位的同事和他的朋友们,年轻人凑一起热闹;第十二桌,仲昆、苏达成他们几个,带着各自的朋友,也单独成一桌;第十三桌,大姐夫姚振东一家,自家人得有自家人的位置;第十四、十五桌,给咱齿轮厂的员工,仲伟带个头,厂里的弟兄们得来捧场;剩下的五桌,全留给晓芬家的客人,娘家人来多少都得有地方坐。”

一长串的安排报下来,条理分明,连哪个桌该坐哪拨人都考虑得周周全全。大家听着,时不时插一两句嘴:“郝乡长最近忙,能请到吗?”“晓芬家那边客人多,留五桌怕是够了?”廷和一一回应着,仲明在旁边随时修改,把一场婚宴的骨架,就这么一点点搭了起来。

没人注意到,角落里的仲伟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这几天他脚不沾地,新房的墙擦了一遍又一遍,窗户玻璃擦得能照见人影;定制的衣柜和梳妆台催了厂家三次,生怕耽误了日子;连院子里要挂的红灯笼,都是他和金生踩着梯子一个个挂上去的。此刻他听着座位安排,嘴角噙着笑,眼里的疲惫都被这份热闹冲淡了——哥哥的婚事,忙点累点,值当。

讨论渐渐热烈起来,从座位说到菜色,从接亲路线说到要请的司仪,你一言我一语,把夜都熬得深了。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指针悄悄滑过十点,又慢慢挪向十一点。

“行了行了,差不多都定了,”廷和最后拍板,“剩下的细节,明天再细抠,大家也累了。”

这话像个信号,众人这才意识到夜已深沉。收拾东西的声响,道别声,还有孩子们揉着眼睛打哈欠的声音混在一起,把堂屋的热闹又延续了一阵。直到最后一个身影消失在院门口,大门“吱呀”一声关上,这才显出夜的静谧来。

1月17日,星期六的午后,刚过三点,仲明便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请了假,今天下午,他要去晓芬家,和未来的岳父母商量即将到来的结婚仪式。

跨上摩托车,晓芬轻盈地坐上车尾,手环住仲明的腰。引擎发动的嗡鸣里,载着两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朝着晓芬家的方向驶去。

晓芬家在城里的老城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侧是错落有致的老房子。这里是晓芬家族的根,从老爷爷辈在此落户,如今已是第四代,几十户人家聚居于此,都是城里响当当的老户。晓芬的父亲是出了名的本分老实人,又因在家族中辈分高,说话颇有分量,威望十足。

只是晓芬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姐姐,早已出嫁多年。或许正因如此,晓芬的父亲待仲明,始终像对亲儿子般疼爱。看到仲明和晓芬进门,老两口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忙不迭地招呼着倒水、拿水果。

其实关于1月25日结婚的事,前些日子晓芬已经抽空回来告诉了老人,两位老人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该准备些什么。晓芬的父亲看着仲明忙前忙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自己反倒插不上手,心里总有些不安。

仲明看出了老人的心思,连忙笑着安慰:“爸,妈,现在是新社会,不用讲究过去那些陪嫁规矩了。我和我爸办的工厂效益挺好,结婚的钱我们都备齐了,你们一分钱都不用出,到时候只管高高兴兴来参加仪式就行。对了,那天我在城里红卫酒店订了酒席,给咱家留了5桌,要是不够,随时告诉我,临时加两桌也方便。”

听着仲明的话,老两口对视一眼,眼里的不安渐渐化作了欣慰。

第二天是星期天,天刚蒙蒙亮,仲明和晓芬就揣着兴奋的心情出门了。他们先到照相馆,一坐一站,拍下了定格幸福的结婚照,镜头里的两人,眼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