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产调度会(2/2)
廷和早已胸有成竹,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有力:“行,我说。二九五六号齿轮我们已经走上了正轨,产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高。但这种齿轮属于中等难度,技术门槛不高,很容易被别人模仿。”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个工厂的生命就是要不断创新,所以我现在就开始设计一种新型齿轮,我们暂时称它为伞齿轮——就是变速箱最后一个输出能量的齿轮,它直接啮合传动轴。”
说到这里,廷和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是对技术的自信,更是对工厂未来的期许:
“我已经想好了这个齿轮的合金钢配方,下一步就是要各道工序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配合把样品试制出来。这关系到咱们厂能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重视。”
没有多余的寒暄,调度会一结束,齿轮厂的各个角落便立刻忙碌起来,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在指令下达的瞬间便高速运转。
仲芳的身影最先在厂区里穿梭,她先是快步走进马媛的办公室,利落开出一张6万元的发票,转身又找到了金生,叮嘱他把拖拉机开到成品库待命。做完这些,她没做片刻停留,径直走向铸造车间,找到永明后将发票递过去,两人并肩赶往成品库。
五十箱齿轮被工人们稳稳地装上拖拉机,金属碰撞的轻响里,藏着生产的节奏。金生正要发动机器,廷和急呼呼地从远处赶来,拉住永明叮嘱道:“你顺路去一趟机床维修站,把新齿轮的蜡模捎回来。”
话音刚落,拖拉机的引擎便发出一声轰鸣,金生驾驶着满载齿轮的拖拉机,载着永明朝着拖拉机厂的方向驶去。车轮碾过厂区的碎石路,扬起一阵细微的尘土,在阳光下轻轻浮动,像极了这家工厂正在萌发的新希望。廷和站在原地,望着拖拉机远去的方向,眼神里既有对当下生产的牵挂,更有对那款新型伞齿轮的无限憧憬。
一番安排下来,条理分明,每个人都清楚了自己接下来的任务,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因这清晰的部署而变得更加有序。
办公室里,仲明拿起桌上的传呼机,给仲昆发了条消息。这些日子,仲昆一直在岳父的公司跟着货车司机学开车。那个年代没有正规的汽车培训班,驾驶员考试要过两道关:第一关是理论,得凭单位介绍信到车辆监理所领《交通规则》和《机械常识》两本书,回家死记硬背,再通过笔试才算及格;驾驶则全靠“以师带徒”,跟着师傅开上几个月车,摸熟了车况和路况,再参加桩考和路考,最终才能拿到驾驶证。好在仲昆天资聪明,没到齿轮厂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理论学习,轻松通过了笔试,现在正专心练习驾驶技术。
没过多久,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是仲昆回的电话。仲明拿起听筒,清晰地吩咐道:
“金生和永明已经去拖拉机厂送齿轮了,你现在过去接货,顺便把结算手续办了,仔细核对一下数量和单据,别出岔子。”
电话那头传来仲昆干脆的应答声,挂了电话,仲明望向窗外,阳光正透过树枝的缝隙洒在厂区的空地上,一切都在朝着新的方向稳步前行。
清晨的阳光洒满乡间小路,永明和金生驾驶着满载齿轮的拖拉机,稳稳地停在了拖拉机厂销售科门口。销售科里,仲昆早已等候多时,他站起身迎向两人。永明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张6万元的发票,递给仲昆:“这是这批货的票据,材料科那边已经签收了。”仲昆接过发票。
让永明和金生意外的是,材料科的签收异常顺利。材料员接过送货单,连开箱抽检都省了,直接在单据上签下名字,便安排工人将齿轮送往车间。“这待遇,以前想都不敢想。”金生小声嘀咕着,眼中满是惊讶。永明却心中有数,他想起上次送来的500个齿轮,正是这批齿轮的“开路先锋”。
原来,上次的齿轮安装在拖拉机上后,厂里在18号的测试中收获了惊喜。这批拖拉机的爬坡能力显着提升,运行时的温升也控制得更好,性能直接从B1级跃升至A3级。随之而来的是每台拖拉机1000元的涨价,厂长得知后当即拍板:廷和齿轮厂的齿轮全部免检,只要材料科和销售科签字即可结算,单价更是提高到120元。这突如其来的认可,让小小的齿轮厂迎来了春天。
仲昆快步走向财务室,结算过程异常顺利。拿到支票的那一刻,他立刻拨通了仲明的电话:
“货款已办妥,让永明和金生稍等,我去银行办完手续,下午就让永明捎钱回去。”
挂了电话,他长舒一口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支票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拖拉机缓缓驶出厂区,仲昆转头对永明和金生说:“先去蓬莱春吃午饭,饭后到表哥的澡堂歇歇脚,等我办完事汇合。”谁知两人却没有直接去酒店,而是先绕到机床维修站取回了蜡模——那是厂里新研发齿轮的关键模具,丝毫耽误不得。
另一边,仲昆骑着自行车来到岳父单位。听闻拖拉机厂主动提价的消息,岳父难掩兴奋:
“买方给卖方涨价,这是天大的好事!你父亲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他当即给宋会计打电话:“仲昆的支票马上送到,先付他1.5万现金、3万支票,再加上苏达成的2千元提成,账到了再平账。”临走时,岳父特意叮嘱:“赶紧学驾照,买辆北京130轻卡,自己跑,把运输渠道牢牢抓在手里。免得节外生枝”
到了宋会计处,1.7万元现金和3万元支票早已备好。仲昆接过钱,没有直接去澡堂,而是先拐回拖拉机厂。销售科里,他将1500元递给苏达成:
“这是你的提成,永明的500元我替你转交。”
苏达成接过钱,脸上乐开了花。
回到岳父家,岳母正准备简单对付午饭,见仲昆回来,立刻下了两碗热腾腾的面条。饭后稍作休息,直到下午两点,仲昆才提着提包赶往澡堂。休息大厅里,永明和金生正看得入迷,墙上投影电视里霍元甲的拳脚功夫引得两人不时叫好。
“钱带来了。”仲昆将提包交给永明,“1.5万现金和3万支票交给马媛,这信封里是你的500元提成,我替苏达成给你。”
金生已将拖拉机开到门口,永明接过提包,与仲昆道别后便和金生踏上归途。
下午四点多,拖拉机驶入齿轮厂。永明径直走向会计室交账,金生则先去车间卸下50个空箱。两人随后捧着蜡模来到铸造车间,廷和与小白早已等候在那里。小白打开蜡模,好奇地说:
“这齿轮像把伞,和咱们以前做的不一样。”廷和笑着解释:“这叫伞形齿轮,齿数少但接触面积大,90度啮合不容易断齿,就是对合金钢要求更高。”他转头对小白说:“赶紧做根蜡棒,这齿轮体积小,做10个砂型绰绰有余。”
夕阳透过车间的窗户,将几人的身影拉得很长。齿轮转动的声响里,不仅有金属的碰撞,更有一个小厂在时代浪潮中奋力前行的脚步声。这次顺利的合作,如同一个精准咬合的齿轮,让廷和齿轮厂在发展的轨道上,又稳稳地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