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安装电话(2/2)
三人推开办公室的门,一眼便瞧见伏案记录的仲芳。仲明和仲伟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快步围拢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姐姐的近况,叽叽喳喳的声音里满是亲昵与依赖。廷和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底涌起阵阵暖意。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小时候,姐姐总是将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生病时彻夜照顾,受欺负时挺身而出,无微不至的关怀早已深深刻进他们的生命里。即便姐姐出嫁后,三个弟弟还时常因为想念她而哭闹。
廷和抬手看了看手表,打断了姐弟三人的交谈:
“有话晚上回家说,今天的碰头会缺仲昆和永明,也不知道他们那边进展咋样。等明天要是能安上电话,沟通起来就方便多了。”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咱们厂里的进度还跟昨天计划的一样,车间中频炉基座基本浇筑完了,明天开始突击车床和滚齿机基座的浇筑,大家再加把劲!”
话语坚定有力,既是对现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廷和抬头望了望窗外,原本明亮的天空不知何时已阴沉下来,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预示着今年的第一场雪即将降临。他收回目光,看向身旁的仲伟,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明天上午你们不要去沙石场,先拉你姐和母亲去供销社把厨房用具买一下,再把你姐送到家具厂,定咱们需要的家具。另外捎几个炉子回来,烟也要一起买。车间要买三个大号的,传达室、办公室等买4个3号炉子。别忘了还要拉两吨煤回来。你们3个先回家,我还要去村委向杨书记汇报。”
仲伟认真地点头记下,廷和转身出了门。凛冽的风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他裹紧外套,朝着村委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留意到电话线杆的坑已经挖好,工人们效率之高让他颇为满意,想着明天上午就能安装电话,以后沟通事务能便捷许多,心中不禁多了几分踏实。
村委办公室里,杨村长正坐在桌前,似乎早就在等廷和的到来。见他推门而入,杨村长立刻起身,热情地往茶杯里添满茶水,示意他在对面坐下,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说道:
“玉良上午回来后可高兴了,叫他妈妈把上学用的书包找出来,又去买了笔和本。说明天就去上课了。其实最高兴的还是他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儿子去游戏厅打游戏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廷和也跟着露出笑容,为玉良的转变感到开心。然而,杨村长很快话锋一转,神情变得认真起来,问道:
“你们那里进展怎么样?”
廷和坐直身子,开始详细汇报:
“厂里的进展比预计快一些。没想到今天上午交了电话初装费,邮电局马上就派人来勘察了,说下午派人来挖电话线杆的坑。我来的时候发现坑已经挖好了,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根电线杆,有一根就在你家门口。明天来装电话时,你和他们商量一下,给你们家安个副机,村委有事在家里就能接电话。我也方便了,不用天天跑村委,用电话向你汇报就行了。车间里的中频炉基座今天已经浇筑完,明天开始突击一下车床和滚齿机的基座了。只是仲昆和赵永明还没有消息,他俩的事,暂时还影响不到进度。另外,你派的那些小青年都挺能干的。干完这些杂活之后,我要在他们其中选几个手脚麻利的留下。仲芳今天也请假回来了,准备和他妈把食堂开起来。现在每天十几个人吃饭,中午都要回家或者拿饭,很不方便。”
杨村长认真听着,不时点点头,对各项工作的推进表示认可。听完廷和的汇报后,他站起身来,拿起桌上电话,准备向巩主任通报齿轮厂的工程进展。并对廷和说:
“你辛苦一天了。早点儿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明天还要继续。”
11月22号
早晨,寒风裹挟着清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气温低得让人忍不住直搓手。杨廷和站在院子里,望着灰蒙蒙却无雪的天空,暗暗松了口气。原本预估会飘落的雪花并未降临,这无疑为齿轮厂的工程推进扫清了一个潜在阻碍,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
早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驱散了些许寒意,杨廷和一边吃着,一边安排着当天的工作。
“仲明,你今天去车间接着弄车床和滚齿机基座的施工,加把劲,争取下午就能浇筑车床的基座。要是邮电局的人来安装电话线杆,需要帮忙,就搭把手,用小车推点水泥和沙子过去。”
他顿了顿,又看向宗伟和金生,
“你们俩拉着你姐和母亲,去供销社选购厨具。我先去村委李会计那儿取支票和钱,随后就送到供销社给你们。厨具和餐具尽量一次性买齐,上午把这些事儿搞定,下午还有两趟石子要拉呢。”
话音刚落,众人便各自忙碌起来。杨廷和快步朝着村委会计室走去,路上,恰好瞧见邮电局的130小货车拉着3根电话线杆缓缓驶进村子。他赶忙上前打了个招呼,寒暄几句后,便加快脚步,不多时就到了会计室。
推开门,李会计早已坐在桌前忙碌。杨廷和径直走过去说道:
“李会计,我前天取的3张支票和5000元现金全用完了,现金还不够,我自己垫了一百多。今天还得麻烦您,再给我一张支票,取2000元现金。过两天,我一定把发票和收据都收齐送过来。”
李会计点点头,随即吩咐出纳,很快便给杨廷和办好了支票和钱。攥着支票和现金,杨廷和马不停蹄地赶到供销社。供销社主任和他是老相识,一见面,杨廷和就把支票递了过去:
“老哥,我厂里要办个食堂,今天我老伴和闺女过来买锅碗瓢盆,您先记着账,等过几天买齐了,咱再统一结算。”主任接过支票,笑着应下。
从供销社主任办公室出来,杨廷和又在商场里转了一圈,一眼就瞧见老伴和孩子们正围在厨具柜台前,专注地挑选着。他走上前去,说道:
“支票我已经交给主任了,你们放心买,先记账,等都挑好了再去结账。”说完,他顾不上多停留,转身便朝着齿轮厂的方向快速奔去。
1.18仲昆南京报捷
饲料厂大门外一片忙碌景象。靠近传达室的电话线木杆已然挺立,木杆顶上的电瓷瓶稳稳托住绑好的电话线。两个安装工正穿梭于传达室与办公室之间,专注地安装着新电话。只是往村委方向延伸的两根木杆,还未完全埋完。
此时,杨廷和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车刚停稳,他便利落地跳下,将自行车放入西面车棚后,脚步匆匆地直奔车间。车间内,仲明正站在车床基坑旁,手持图纸,一边仔细核对尺寸,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两个工人挖掘电缆沟。这条电缆沟直通南墙边,未来将成为车床运转的“能量通道” 。
见到父亲走进车间,仲明赶忙迎上去,眼中透着兴奋:
“爸,车床的基坑已经挖好了,现在修修边角,再把电缆沟挖完,下午就能浇筑了。不过石子还差点量,等仲伟回来,得让他先去拉一车。滚齿机的基坑也快完工了,就是中间碰到岩石,费了些功夫。只是珩齿机基座还得等图纸,仲昆那边一直没消息,也不知道办得咋样了。”
杨廷和认真听完汇报,眼神充满信任:
“车间这边就交给你了,估计明天中频炉那套设备就到,到时候可有得你忙了。我去办公室看看电话安装进度,如果上午装不完,中午你去饭店订点面条和水饺,等我问清楚人数再告诉你。还有件事你记着,抽空去趟家具厂,给厂子做个木头牌子,就按营业执照上的名字,写‘廷和齿轮厂’,白底黑字。尺寸你量量大门右侧的水泥垛,大气点,别小家子气。”
办公室内,昨日前来勘察线路的师父正专注地调试设备,见到杨廷和进来,他笑着说道:
“杨厂长,今年咱们这都换成程控电话了,电话号码也升到6位。我给你们选了个特别好记的号——。这电话装好就能直拨长途,前面加区号就行。还送你们两本电话簿,等明年印新的,上面就有你们厂的名字和电话了!”
廷和推开办公室的门,抬脚往食堂方向走去。刚迈出没几步,一抬头,就瞧见仲伟带着四个人回来了,还从车间临时叫了两个人,正忙着往食堂搬运厨具,金属碰撞声与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仲伟眼尖,一眼就看到了父亲,赶忙笑着迎上来:
“姐姐想的很周到。锅碗瓢盆基本凑齐了,煤我只拉了半吨,实在没地儿放。等住两天腾出时间,我再去拉一趟。我还买了台小茶水炉,一次能烧两担水,问过老板,夏天供50人喝水没问题。卸完货,我马上和金生去拉石子,听哥哥说车间急着用。”
说着,仲伟擦了把脸上的汗,又转身指挥起搬运工作。
廷和走进食堂,一股清新的洗涤剂味道扑面而来。两口12印的大锅和一口小锅稳稳当当地架在灶台上,菜板和面板也各就其位。老伴和女儿系着蓝白相间的围裙,正站在水池边,双手不停地搓洗着新买来的餐具,水花四溅。
“东西买得差不多了。”
老伴头也不抬地说道,
“算了算,花了好几百块呢,账都记好了。咱们得抓紧,争取中午就开火。回来路上买了面条、蔬菜,还割了点肉、买了箱鸡蛋。中午吃面条,不过估计得晚些,你跟大伙儿说一声。”
话音刚落,她又专注地投入到洗刷工作中,动作麻利又娴熟。廷和刚从食堂出来,就瞧见村委的小肖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脸上还带着未消的红晕:
“杨叔!宗坤哥来了电话,让您半个小时后去接电话。”
廷和一听,脚步立马加快,跟着小肖往村委走去。沿途,两支崭新的电话线杆笔直地矗立着,两个工人正攀爬在上面,专注地拉着电话线,动作娴熟而谨慎。路过杨书记家时,廷和瞥见电话线已经顺着墙根甩到了院子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到了村委办公室,杨洪奎正坐在电话机旁。廷和进门后坐下,语气中带着几分欣喜:
“电话下午就能安好了。厂子的电话号码是,这号码顺口好记。以后有了电话,咱俩就不用来回跑腿了。等会儿接完仲昆的电话,我再给翻砂厂打个电话,问问那边的进度。”
不大一会儿,电话来了。杨村长匆匆地把电话递给了杨廷和。杨廷和接过电话,沉稳地开口:
“是仲昆吗?听出来了。今天下午咱们厂的电话就安好了,电话号码是。你简要的把你那边儿的情况说一说。”
电话那头传来仲昆清晰有力的声音:
“爸爸你好,我昨天中午到的南京。下午在厂里参观了一下。这个厂太大了,半天走了不到一半儿。”
仲昆话语中带着些许惊叹,可见那工厂规模之宏大。紧接着,仲昆开始汇报工作进展:
“下午和销售科王科长谈了。根据咱商量的路子谈的。分期付款,厂方已经同意,要信用社出个保函。珩齿机,我重点看了一下。我用赵永明临走时给我的样品比较了一下,质量确实好得多,肉眼都能看出来。用仪器打了一下,光洁度可达到0.5μ,比样品高一个品级。而且操作简单,基本上半自动化。价格也谈到元一台。滚齿机的价格不好谈,现供不应求。最后谈到元一台。”
仲昆条理清晰地叙述着,字字句句都透着认真与专业。
“我昨晚连夜把合同写好,今天上午交给了王科长。他审完了,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我一会儿发个传真件回去,不过要仲明到邮电局取。”仲昆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后续事宜。这时,杨廷和赶忙打断他说:“发传真时,别忘了把珩齿机底座的图纸发过来。仲明就等它了。”
仲昆接着说:
“你看完合同后没有问题。就不用回电话了。如需修改,下午咱厂安上电话后,下午2点半你打这个电话--0。我等你的电话。如果没有问题。那明天上午。我去销售科把合同签签了。另外。你和信用社商量一下,叫他们把保函寄过来。收件地址,合同上有。这样我明天就可以返回去了。正好我带的照相机,把机器的照片已经拍好,一并带回去。”
说到这里,仲昆的语气稍稍放缓:
“下午,我去市里转转,给你和妈妈买两只板鸭;莲花糖藕;给你捎一斤雨花茶。”
从工作的严肃瞬间切换到对家人的关怀,这份细腻让人倍感温暖。电话这头的杨廷和,或许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既是对儿子工作能力的认可,也是为那份贴心的牵挂而欣慰 。
初冬的阳光斜斜地洒进办公室,杨廷和握着听筒的手微微发紧。刚刚儿子仲昆的电话带来的焦急还未完全消散,他便示意杨村长拨通翻砂厂供销科的电话。听筒里很快传来闵科长熟悉的声音。
“是廷和吗?着急了是不是?昨天永明还说,你可能会着急。”
闵科长的声音带着几分调侃,却让杨廷和悬着的心落了地。对方细细讲述着机器运输的波折——从搬运社十几人拖出两台机器,到中频炉架子横梁意外弯曲,再到今日的重新加固、吊装,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呈现。得知下午就能完成装车,明天便能将设备送达,杨廷和紧绷的神经终于舒缓开来。他赶忙交代:
“厂里今天就安装好电话了。下午就能通电话,电话号码是。你告诉永明,装好车下班前,给我打个电话,把厂里需要准备的东西告诉我,不要耽误了明天的事。”
闵科长的语气突然变得感慨:
“感谢你,老伙计。昨天给送来的1万元的支票,今天已经得到了通知,补发上个月欠的工资。靠卖破烂儿发工资,这个日子快撑不下去了。混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去你那里上班,你可别不要我呀。”
一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语,道出了翻砂厂的艰难处境,也藏着对杨廷和的信任与依赖。挂断电话,杨廷和还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中,邮电局负责安装电话的师傅推门而入:
“你们厂的电话已经安好,现在可以用了。杨厂长,你现在可以给厂里打个电话试一试。”
他几乎是立刻拿起杨村长的电话,拨通了厂里的新号码。电话铃响了几声,葛叔熟悉的声音传来:
“杨厂长是我,老葛。”“电话清楚吗?”杨廷和急切地询问。“非常清楚,跟眼前讲话一样。”听到肯定的答复,杨廷和简短地说:“好,挂上吧。”
这一刻,这一通通电话,是希望的联结。翻砂厂设备运输的顺利推进,厂里电话的成功安装,让杨廷和看到了发展的曙光。他转身与邮电局师傅握手致谢:
“谢谢你们,辛苦啦!”笑容不自觉地爬上脸庞。
初冬的风裹着凉意掠过厂区,清河脚步匆匆,没有走向食堂,而是径直拐进了办公室。他在电话机旁缓缓坐下,目光怔怔地落在那台黑色的电话机上。
“这小小的电话机,怎么就能把几百里、几千里外的声音,顺着一根细细的电线传过来呢?”清河喃喃自语。